上海小学语文牛郎织女(小学语文课本里)

来源:扬子晚报

近日,有网友摘出2019年统编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课文中的句段,称牛郎偷窥织女洗澡,并偷走她的衣服借机搭讪博取好感,“看似浪漫的爱情神话,实则‘猥琐’至极!”

上海小学语文牛郎织女(小学语文课本里)(1)

上海小学语文牛郎织女(小学语文课本里)(2)

上海小学语文牛郎织女(小学语文课本里)(3)

上海小学语文牛郎织女(小学语文课本里)(4)

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陈先云回应称:“这是叶圣陶先生改编的民间故事”“不要把很多猥琐的东西,转嫁到美好的爱情故事上。”

陈先云还表示,这篇课文早在1956年就被收入人教版第二套全国通用中学语文教材中,“教材用了好几代人”,“不要想得太多。”

南京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听后表示很震惊,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牛郎只是听到老牛的提醒,去偶遇未来的妻子。况且文章说了,牛郎在树林里静静等着,听着,并没有偷偷看。在牛郎眼里,老牛就是先知。”

这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老师在教学时通常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人物形象,感受民间故事美好朦胧的意境,不可能像网上那样去解读。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她也从来没有碰到孩子把这个故事想歪的情况。

一位语文教学研究专家告诉记者,《牛郎织女》是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这个情节,如果说是以往的版本流传下来的,那么把对牛郎的评判上升到‘猥琐’‘调戏女性’不太说得通,也没有依据。”

他认为,作为民间神话故事,《牛郎织女》歌颂了牛郎和织女冲破束缚、追求真爱,有积极的意义,有审美蕴含在故事里。他认为,文学作品给读者创造了想象的空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和联想。但就《牛郎织女》作品本身而言,作品本身绝对没有“牛郎荒唐、调戏妇女”这层意思。

你怎么看?

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回复“部位”,告诉你一个减肥小秘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