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预防龋齿(龋齿俗称虫牙真的是因为吃糖引起的吗)

虫牙医学上成为龋齿,并非通常所说的虫蛀牙。怎样才能使儿童从小就保持一副洁白健康整齐的牙齿呢?

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预防龋齿(龋齿俗称虫牙真的是因为吃糖引起的吗)(1)

龋齿(俗称虫牙)真的是因为吃糖引起的吗?该如何预防龋齿呢?

1、首先教育儿童讲究卫生。2周岁左右时儿童乳牙全部萌出,此时即应教育其做到饭后漱口,以利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减少口腔内细菌生长繁殖,幼儿期即应使孩子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否则,实物残渣在牙缝中长时间沉积,使细菌生长繁殖。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乳酸长期作用于牙面上,使牙齿易脱钙,形成龋齿。

2、注意营养。蛋白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钙、磷是牙齿、骨骼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孕妇和儿童食用含钙、磷和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对于调节儿童体内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在牙齿和骨骼中的沉积,预防儿童牙病有重要作用。

3、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给儿童过细的精制糕点和糖果零食,尤其是临睡前。多食用粗糙而富有维生素的食物,多吃五谷杂粮,这样不但对儿童机体代谢功能有益,而且可以增强牙齿的咀嚼力,对牙齿和牙槽骨、面颌均衡的发育也有极其重要的保健作用。

4、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应教育和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竖向刷牙法,即顺牙刷的长轴上下刷洗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不要采用横式刷,模式刷牙还会损伤牙乳头及牙颈部的釉质。

5、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儿童牙病常见,但早期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而易被忽视,应定期带儿童到医院做口腔保健检查。一般每半年一次为宜,发现龋齿应及早治疗,如小洞不及时治疗,易使龋洞更大,应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这对防治儿童虫牙病很必要。

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预防龋齿(龋齿俗称虫牙真的是因为吃糖引起的吗)(2)

龋齿(俗称虫牙)真的是因为吃糖引起的吗?该如何预防龋齿呢?

儿童易患龋齿是因为儿童爱吃细软的食物,如糕点、饼干、糖果和果汁等,这些食物含糖多,又黏在牙上不容易清除,对细菌的繁殖有利。而且儿童刚萌出的牙齿并不完善,钙化程度低,耐酸性差,自然更容易被腐蚀。另外儿童乳牙硬组织厚度只有2毫米,龋洞很容易穿透牙齿表层进入深层,进展很快,已接近牙髓组织。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患了龋齿不治也没关系”,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剧烈牙疼妨碍儿童进食,影响儿童摄取足够的营养。孩童时期的颌骨和面部发育需要咀嚼功能的刺激,乳牙龋后,儿童不敢咬硬的东西,对儿童后恒牙发育不利。如果单侧乳牙龋坏,偏侧咀嚼,会造成面部的发育不对称。乳牙过早缺失,可引起恒牙错位萌出或埋伏阻生,形成牙列拥挤、畸形等。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对乳牙龋齿都应治疗。

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预防龋齿(龋齿俗称虫牙真的是因为吃糖引起的吗)(3)

龋齿(俗称虫牙)真的是因为吃糖引起的吗?该如何预防龋齿呢?

如在龋齿发生早期,只是牙齿的表层受害,治疗简单易行,一次可做永久充填。要是波及牙体深层,治疗就分2或3次进行安抚治疗。即用对牙髓刺激小,有镇痛安抚和防腐作用材料做暂时填充,当症状消失后,再换永久充填材料。龋齿如进入牙髓,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围炎,要治疗4或5次之多。有些早期龋齿发生部位较隐蔽,等到发现龋齿或儿童牙疼时,病变已经很深了,因此,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时非常重要的。

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预防龋齿(龋齿俗称虫牙真的是因为吃糖引起的吗)(4)

龋齿(俗称虫牙)真的是因为吃糖引起的吗?该如何预防龋齿呢?

【育儿小贴士】儿童窝沟封闭

每颗牙齿的窝沟形状各异,深浅不一,是食物残渣留存和细菌生长繁殖的适宜场所,如果窝沟非常深,那么细菌在这些隐蔽的窄沟中,利用残留食物中的糖类繁衍生长,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很容易发生龋病,医学上称这种龋为窝沟龋。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90%以上的龋病(虫牙)发生在窝沟部位,因此,深的窝沟患龋病的危险性是很高的。

儿童窝沟封闭是针对牙齿发育时候的儿童进行的一种能有效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的技术,具体来说就是用一种高分子复合树脂材料,涂在儿童牙齿窝沟内,液态的树脂在进入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就像给有缺陷的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使牙齿免受食物和细菌的侵蚀,从而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窝沟封闭是以预防龋病(虫牙)为主要目的的,因此它主要是针对儿童与青少年新萌出的恒磨牙。六龄齿是承担咀嚼功能最主要的牙齿,由于萌出早,如不注意保护,很容易患龋病(虫牙),因此成为窝沟封闭的主要对象。通常六龄齿在7-8岁完全萌出,是封闭的最佳年龄。

如果您有育儿方面的经验或疑问,欢迎留言与我交流,谢谢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