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3课现代诗2首预习(预习第3课现代诗两首)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也中说:“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所以略读课文要摈弃繁琐的分析,学生能把学习方法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就可以了,教师是引导者、帮助者。

略读课文的预习相比较精读课文也会简单许多。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边读边想像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第三课《现代诗二首》就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只要能抓住语文要素中的这两个要点就可以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预习这篇课文:

第一步:标出每首诗的小节

诗中小节的划分以空行为标志,第一首诗《现代诗二首》两个小节,第二首《花牛歌》四个小节。

第二步: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这一步非常关键,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方法1:生字表中的生字拼音要先拼读,再直呼,然后不看拼音能把字读准确。

方法2:课文中遇到不会读的字要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读会、读准。

方法3: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读流利为止。

第三步:解决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出的问题

这篇课文前面的导语部分是这样写的:反复朗读下面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这个问题的设置是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提出的。

先来思考第一个问题: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仔细读来,我们可以找出“鸟儿、斜阳、江上、芦苇”四样景物。

《花牛歌》中则描写了“花牛、剪秋萝、白云、草地、太阳、青峰”。

第二个问题:想象画面

《现代诗二首》第一小节描绘的是夕阳下鸟儿飞巢的景色,第二小节描绘的是鸟儿归巢了,夕阳即将落下,霞光笼罩江边芦苇,连江水也被染红了。

《花牛歌》中我们则可以想象出一只悠闲自在的花牛,一会儿甩着尾巴走来走去,吃着青草,一会儿卧在草地上闭眼休息,等他醒来时,夕阳已然西下的情境。

第二个问题不作为预习重点,不要强迫孩子把画面精准地讲述出来。通过他的朗读,能基本理解诗意,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即可。

第四步:提出不懂的问题

关于这首诗,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有哪些还不懂,可以把它记下来留到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听老师讲解。

对于孩子来说,我觉得难懂的句子是:

第一首诗《秋晚的江上》的最后一句“头白的芦苇 也状成一瞬的红颜了”

第二首《花牛歌》最后一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这个可以留在课堂上由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这两首诗篇幅短小,语言清新,意境优美,表达俏皮、可爱,《花牛歌》更像朗朗上口的儿歌,这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绝佳素材,能让孩子充分朗读,他们就能自然地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这比教师的分析讲解要管用的多。

所以,这一课的预习策略就是:读诗吧!

四年级下册第3课现代诗2首预习(预习第3课现代诗两首)(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