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大豆种植的成本和利润 丰收大豆亩产445斤

编者按:

九曲黄河十八弯,东奔入海润齐鲁。2021年10月20日至21日,深入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黄河原蓄滞洪区居民迁建社区等,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2021年10月22日,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为讲好黄河故事,记录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事业中的山东作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大河之洲》特别报道,记录大河哺育下的齐鲁大地,如何续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

记者 郭春雨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再传丰收喜报!

近日,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的大豆试验田里,经过专家测产,今年大豆平均亩产445斤。

黄河三角洲的农人们,知道产量背后的价值:这是盐碱地上种出来的粮食!这片曾经极为贫瘠的土地,如今已经成为高产的粮仓。

盐碱地大豆种植的成本和利润 丰收大豆亩产445斤(1)

盐碱地上打响科技会战

“以前这都是一片盐碱地,别说粮食了,就连草也不长。”李瑞田回忆改良之前的盐碱地,“下了雨,太阳一晒,这里白茫茫的一片都是泛上来的盐碱。”

作为省黄河三角洲农高区试验田的管理员,52岁的李瑞田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李瑞田口中蹦出的这句民谚,道出了盐碱地上农民之难。由于土壤含盐量高,除碱蓬等少数耐盐碱植物外,几乎寸草不生。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入海口携带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由此,其中心城市东营市在诞生之初便面临着一个世界性难题——盐碱地治理。测量显示,东营市盐碱地面积341.8万亩,占全省盐碱地面积的38%,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利用难度最大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之一。这其中,盐碱耕地面积196万亩,占东营市耕地面积的59%。盐碱地被称为土地的“绝症”,重度盐碱地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

如何唤醒沉睡的盐碱地?盐碱地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潜力巨大的后备资源。如何做好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是我国第二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从诞生之初,这块总面积350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成为“希望的田野”:盐碱土壤面积达43.97万亩,占总面积的80%以上;土壤盐分含量从1‰至10‰自西向东梯次分布,覆盖了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盐碱地类型,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代表,也是探索荒碱地治理新技术的天然试验场。

正因为盐碱地的类型极为全面,因此“国字号”农高区肩负破解特殊难题的使命——盐碱地综合利用。

一场科技会战在黄河口悄然打响……

东营市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向进驻示范区的科研院所提供试验田和必要的科研条件,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科研团队纷至沓来。

盐碱地大豆种植的成本和利润 丰收大豆亩产445斤(2)

盐碱地大豆种植的成本和利润 丰收大豆亩产445斤(3)

更深层次的意义,就藏在这丰收的豆田背后:虽然我国大豆产量在持续上升,但由于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供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仍需大量进口,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提高单产和扩大种植面积,是弥补我国大豆缺口的主要解决途径。

有专家估计,我国有近5.5亿亩盐碱地,如果一方面实现现有耕地大豆单产翻番,另一方面增加1亿亩边际土地来种植大豆,实现盐碱地大豆亩产130公斤的水平,那么我国就有望实现40%-50%的大豆自给率。耐盐碱大豆新品系的出现,为深耕盐碱地、充裕大粮仓提供了核心要素。

盐碱地大豆种植的成本和利润 丰收大豆亩产445斤(4)

盐碱地大豆种植的成本和利润 丰收大豆亩产445斤(5)

夏天土豆收获季节,在盐碱地种植的土豆。

今年,不仅大豆喜获丰收,盐碱地上的其他作物,也都结出了累累硕果:黑小麦亩产900斤、藜麦亩产380斤……随着一系列土壤改良技术推广应用,昔日“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地逐渐展露新颜。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