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青铜器是干什么用的 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青铜器


最初青铜器是干什么用的 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青铜器(1)

铜镬鼎


镬和鼎是做什么用的呢?

镬鼎相当于今天的锅,通常体型巨大,因为它的主要用途是烹煮牛羊猪等大型动物。它高高的三足或者四足下面,用来升起柴火。

鼎是用来盛放肉类的。

先秦贵族采用和今天西方人相类似的分餐制。厨师在厨房做好饭菜之后,仆人们将盛放饭菜的鼎、镬等大型食器搬运到宴席上。贵族们并不自己动手到鼎中取食,而是由仆人切肉取菜,分成一份份,送到主人与客人的案上。从饮食的角度看,分餐制无疑是一种更卫生的餐饮方式,也符合贵族们的礼制和身份。

案上的食物摆放位置,当时也有严格的礼仪要求。《礼记·曲礼》说,“凡进食之礼,左淆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修置者,左朐右末。”也就是说,左边放带骨头的肉,右边放不带骨头的肉。饭食放在客人的左边,汤则放在右边。主菜放得稍远一些,肉酱放得近些。葱末之类的放在案子的末端,酒浆之类放在右边。

与此相匹配的是,盛放不同种类食物的器具也有严格的讲究。比如古代盛饭的器具就分为四种。簋(gui,音轨) 、簠(fu, 音辅)、敦(dui,音对)、盨(xu, 音须)都是用来盛饭的,所谓“盛黍稷稻粱器”,相当于今天的碗。它们的区别在于簋是圆形,簠为方形,敦为球形,盨则是椭圆形。簋(36)一般都有锥形圆盖,其功用是将大鼎烹煮的食物盛入后加盖,既保温又卫生。

用来盛肉的器具,则主要是鼎。鼎因为体积大小不同,分别用来盛放牛、羊、猪、鸡、鱼等不同体积的食物。而体积如此之小的小铜鼎,则是用来放小吃的。


最初青铜器是干什么用的 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青铜器(2)

铜盖豆


豆是“菹醢(zu hai,音祖海)器”, 菹就是咸菜,醢就是肉酱。因此它就是用来盛放咸菜和肉酱等调味品的。这只铜盖豆(参见上图),通体镶嵌着美丽的绿松石。


最初青铜器是干什么用的 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青铜器(3)

漏匕


和今天的西方人一样,上古贵族吃饭时的主要工具是匕和刀。匕相当于现在的汤匙、调羹,从体上分为尖形体匕和椭圆体匕,从柄上分为曲柄匕和直柄匕。而这只金质的漏匕(参见上图),显然是用于从这只金盏的汤中捞取食物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