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历代书法家作品(宁静致远:李桂强先生书法赏评)

宁静致远:李桂强先生书法赏评

宁静致远历代书法家作品(宁静致远:李桂强先生书法赏评)(1)

宁静致远 137*34cm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是一句成语,意思是一个人要有平稳静谧的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常以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和实现远大的目标。

“非宁静无以致远”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的《诫子书》中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术训》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道士葛洪曰:无为自化,清静自在。宁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恬和、安宁如一泓秋水,映着明月。“宁静致远"乃至理名言、淮南王名言、诸葛亮《诫子书》中之名句也。此四字,古今名流大儒,书者无数,以此为励志之语。

军旅书法家李桂强先生,书学传统,法宗朴老,其榜书大字尤可观。所书招牌匾额,屡获好评。今见其书“宁静致远″横幅,书法耀眼,字字珠矶,神完气足,问之,乃书赠友人之作,有感于斯,试拟拙文赏评析之。

宁静致远历代书法家作品(宁静致远:李桂强先生书法赏评)(2)

宁静致远 李桂强书

李桂强先生书法赏评

文/陈平

军旅书法家李桂强先生,青年才俊,久负盛名,曾是军中骄子,书坛人物。既是军博李铎先生书法学生,又是赵朴初居士书法艺术的传承人。他自幼习书,八十年代初应征入伍来到广西边防部队。服役期间,利用从事电影放映员工作的便利条件,结合本职工作苦练书法,几十年从未间断。九十年代初,他的作品便在军内外屡获大奖,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墨海弄潮儿。当时的《解放军报》曾以“战士书法家李桂强″为题目专版报道,作品被《解放军画报》、《战士报》、《南疆影视》、《书法报》等军内外多家媒体刊登。因自学书法成绩优异,被总政和军区评为“全军自学成才标兵″和“广州军区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多次立功受奖,逐渐成为军内外知名的军旅书法家。

李桂强先生如今已近花甲之年,曾经昔日的辉煌,在此不多作介绍,还是回过头来说说他的书法吧。

桂强先生书风的形成,是九十年代初至今,经历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否定自己,有一个从稚嫩到成熟再到老辣的过程。就一个阶段而言,先生的书法状态也是很不稳定,体现在同一时期,好的作品特别精彩,不好的作品也确实很一般。就书法创作而言,这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书法创作过程中应有的状态,很自然的。

书法既是瞬间艺术,又是抒情艺术。一个艺术家在每一个瞬间的感觉、情感、状态是不一样的,不可能创作出相同感觉的作品。如果一个书法家的作品千篇一律,看了一张、十张面目都一样,那后面的百张千张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和计算机打印、印刷体区别不大。看先生的作品,随机而书,情感流露于笔端,无一雷同之作,可谓幅幅见真情,不会出现有千篇一律的感觉,这一点,作为一个书家也是最为可贵的。

经常浏览和检视当代很多的书法作品,发现很多字的结体在起笔和收笔的地方有太多“虚尖”,这是由起笔不藏锋、收笔没有收笔动作所导致的,这是书法创作的大忌,也是书法上的通病。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含蓄、内敛、中和,强调养浩然正气,尤其是书法。如果书法艺术点画的起笔不藏锋、收笔不回锋(或没有收笔动作),整个字的真气就散失掉了,神韵没有了,作品中怎么可能有饱满、博大气象。反观桂强先生的作品,这种病笔出现很少。

桂强先生的书法,以行楷见长。他长期临习过古代的王羲之、颜鲁公、赵孟頫、黄庭坚和苏东坡,后又拜师当代大家赵朴初,成为朴老书艺传承人。由于长期临帖,传统功底十分扎实。值得一提的是,他近年来于朴老书法确实是下苦功了,不仅学朴老为人,朴老的佛家思想也在影响着他,积德行善成为他做人的行为准则。于朴老书法学习上,他倾其所有,购买了不少朴老的书法真迹,作为临习的范本。朴老的每一张字,他都视如珍宝,反复临习,有的甚至临习近百遍,不到神似不罢休。正是他好学的一股犟劲,成就了他传承朴老书艺的基础。大家可以仔细审视他写的每一个字,都可以看到朴老的影子。总的来说,桂强先生的书法,体势平稳端正,结构严谨。笔力劲健之中兼有一种雍容宽博的气度,隐隐透出一种禅境,不是佛家然具有佛家之气象。

书法作为一种情感寄托和内在修养的外化,而作为一种美的表现形式,又必然地会和人的精神相关联。桂强先生平易近人,性情旷达,谦谦君子,儒士之风有目共睹。读其书法,从字里行间亦见“书如其人”、“字如其人”。

桂强先生平时除了十分注重个人修养,对字外功的学习也是非常认真的。与其交流得知,他从很早以前就注重临帖,之外还酷爱收藏,研究藏品。他常说,字一半是看会的,悟性很重要。平时多到博物馆看实物,多参加名家书画展览,这样可以拓宽眼界,厚积薄发。生活中,这些他都做到了。

从他的作品中,看笔法学苏东坡较多,继承了东坡居士字势右斜而扁肥的特点;而后合以颜鲁公字体的雄健、宽博,接受并践行了米芾“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的用笔主张。近年来参以朴老用笔,取法平正,最终形成了不激不厉、欹正相生,圆润中常见挺拔,方正中微带沉雄的赵体书风。

欣赏桂强先生的榜书大字"宁静致远",结字中规中矩,似正人君子,点画顾盼生姿,如玉女妩媚动人;笔无虚发,掷地有声;点划到位,力透纸背。字字可见精气神,一幅之中,无论是大字还是落款,章法和谐,让人过目不忘。浏览作品,朴老浑厚华滋的书风扑面而来,读之赏心悦目,令人爱不释手。

从“宁静致远″四字作品中,可见桂强先生近年来书法创作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见到先生日臻成熟的书风和取得的艺术成就,心生敬意,深感欣慰!

2021.2.29 于清风阁

宁静致远历代书法家作品(宁静致远:李桂强先生书法赏评)(3)

军旅书法家李桂强 苏巨汉摄

李桂强,1963年1月生,广东四会籍人,广州梦墨斋斋主,军旅书法家、收藏家,赵朴初居士书法艺术传承人,是中国当代最具市场潜力书法家。201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共和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荣誉。中国书法艺术研究协会副主席,四会市政协第九、十届委员,市书协名誉主席。曾任职广州天河博物馆馆长、从化苏东坡纪念馆馆长,现为北京《中国美术市场报》总编、副社长。有天津人美出版《李桂强书法作品集》(大红袍)等个人专著12部面世。

责编:平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