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装着装着就真的傻了(当装被视为一种虚伪时)

某日早晨,一位母亲抱着刚刚咿呀学语的孩子坐电梯下楼。电梯中途停下,门一开启,进来一位长发男士。孩子见后就高兴地对着该男士亲切地喊了一声阿姨。男士没理会,孩子以为他没听见,于是又接连对着男士叫了好几声阿姨,而且一声高过一声。这时,孩子妈妈赶快纠正说是叔叔,让孩子叫叔叔。

在这狭小的电梯空间里,男士的表情变化让在场所有人看得一清二楚。就在孩子接连叫他阿姨的一二十秒钟时间内,男士的表情随着孩子的喊声和节奏急速地发生了好几个回合的细微变化。当孩子叫他第一声阿姨时,男士的表情开始是惊讶,惊讶之后又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当孩子第二次叫他阿姨时,男士的表情是置若罔闻。当孩子第三次叫他阿姨时,男士的表情似笑非笑。当孩子的妈妈纠正孩子错误时,男士顿时露出满脸哭笑不得的尴尬。男士的上述表情变化是难以控制的,是他内心感受和情绪的自然流露。

将心比心,一早出门就遇到这么尴尬的事情,男士心里肯定不高兴,不说气愤吧,至少心里会不舒服。因为是这么小的孩子误会造成的,男士肯定不便去计较,他除了尴尬和无奈之外,更多的只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把心里的这份不悦悄悄地压制住,不能让它溢于言表。就是说,此时此景,男士只能靠“装”来尽可能掩饰自己的真实内心世界。

男士的这次“装”让我忽然想起一连串关于“装”的词语和社会现象:装腔作势、装模作样、装聋作哑、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等等,一句话,凡是类似的“装”都表示伪装、虚伪、欺骗,是品德败坏,总之,“装”的现象早已被人们批驳得一塌糊涂,“装”的言行早已被人们撕裂得体无完肤。然而,男士的这次“装”却不得不让我觉得有必要为生活中某些必要的“装”来正名了。

为什么有人装着装着就真的傻了(当装被视为一种虚伪时)(1)

首先,“装”是一种修养。上述男士尽其所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责备孩子,也没责备孩子妈妈,而是全力压制自己的情绪,装作若无其事,装作镇定自若,所有的难堪、尴尬、难受等不愉悦的东西都独自默默地承受下来了。这是为人处世所必须的,是一份应有的修养。因为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需要我们务必“装”的事情和场合。如果你不“装”,就可能让别人陷入尴尬境地,因而显得不近人情,甚至可能激化矛盾。比如,有人不小心踩疼你的脚后连声向你真诚道歉,你却忍住剧痛装作没事,以显示你的大度、包容和修养。

其次,“装”是一种智慧和体谅。有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们做人做事喜欢明察秋毫,但很多时候在无关原则、无损大局时又必须装糊涂。你必须对他人的小缺点、小毛病、小过失装作不知道或不在意,只是自己心中有数则可。当你不经意间看见不该看见的事情,听见不该听见的话时候,你装作没看见没听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一份体谅和尊重。这样的“装”既给别人解了围,也给自己松了套。

一次住酒店,偶尔远远地看见吧台值班服务员偷偷地从抽屉里拿出一瓶果酱,用小勺子舀一勺就吃。她发现我来了,迅速把果酱藏起来,以为我没看见。而我则装作什么都没看见,若无其事的样子,因而避免了一份尴尬。因为按照酒店规定,这个时候是不允许服务员吃东西的,而她之所以违反规定吃东西,要么是真饿了,要么是这果酱对她太具诱惑力,太馋人了,但不管怎样,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反而让人觉得自己的东西还要“偷吃”有些可笑,而服务员紧张又略带羞涩的神情则显得有些可爱。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大到组织和国家机密,小到个人隐私,我们都不能任性地把自己所知晓的事情痛快淋漓地与外界言说,否则,无原则地卖弄“百事通”,口无遮拦,则无异于引火烧身。

第三,“装”是一份责任和忠诚。当敌人追杀自己的同志时,你为保守秘密守口如瓶,无论自己个人遭遇怎样引诱甚或严刑逼供,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誓死保守秘密,这是一份责任的当担,也是对同志的忠诚。当有人向你探听朋友的隐私时,你装作一无所知,这是你对朋友信任的守护与忠诚。

最后,“装”是一种美德。有的人,自己困难重重却装作能量巨大,对待别人的困难和求助则有求必应,砸锅卖铁也要帮助他人。有的时候,医生面对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仍然刻意隐瞒其病情,用善意的谎言宽慰病人,装作一切都很快会好起来的样子,让临终关怀更加温暖和充满大爱。类似这样的“装”难道不值得鼓励,难道不是一种美德。

可见,“装”并非绝对是坏东西,必要的、善意的“装”恰恰是人之性善和行善的表现和重要标志。在远古时期,人们茹毛饮血,生产力水平还处于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还没有出现之时,人们就懂得用树叶遮羞。这说明“装”首先是起源于人们的羞耻之心。孟子把人的羞耻之心看着“义之端”并将之作为评判人之是否为人的标准之一,指出“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所以,我们不能把所有“装”的言行一棍子打死,而要结合“装”的动机是什么来加以判断。

总之,“装”的是非对错,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判断。不同的文化环境对“装”的内容和形式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当“装”是为了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以假乱真,坑蒙拐骗,欺世盗名时,我们就必须揭下其虚伪的面具;当“装”是出于某种善良的需要和愿望时,我们就必须好好地装,装得越像越好,装得越巧妙越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