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湖真实传说(安庆人为何对破罡湖陌生)

扁担湖真实传说(安庆人为何对破罡湖陌生)(1)

水所在 城东北

水所在,城东北,名破罡。

大多安庆人知道城西石门湖,知道城东石塘湖,对于破罡湖,则有陌生与神秘之感。

细细分析,安庆人对破罡湖陌生,原因应该在两个层面:一是破罡湖的那个“罡”字,实在不太好认也不太好读,故敬而远之;二是破罡湖位置稍稍远了些,其东边的小尖,基本伸到枞阳县城的边上了,由此产生错觉,以为破罡湖不属安庆城区,而是枞阳境内的水域。

关键是,维基百科“破罡湖”释义,第一句话就明确强调:破岗(罡)湖是一个位于中国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的湖泊,面积约为140平方千米——如果仅仅只看这一句,我们无力也无法争辩。

问题在于,维基百科是大众化的编撰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编写这一句释义的作者,是不是与我们一样,在认知上也存在偏差?结论是完全可能的。所以,维基百科“破罡湖”释义出现错误,也在情理之中。

但维基百科仍然是严谨的,之后有关“破罡湖”展开的详解,就具有无可挑剔的权威色彩:

扁担湖真实传说(安庆人为何对破罡湖陌生)(2)

破罡湖,也作破岗湖,位于安徽省安庆市东北郊,是市内最大的湖,面积约为140平方千米,因湖南端的破罡山而得名。湖水深平均约5米,盛产鱼虾,是安庆市区重要的渔业资源基地。有小岛若干点缀湖中,景色独特。破罡湖与周边花山、石塘湖景区相连,作为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发展潜力巨大,适宜旅游休闲。有破罡湖闸贯通长江,渔业资源丰富,附近有长风乡渔场。该渔场始建于1987年,总面积300多亩,可养水面240亩,场房一幢300平方米,场区位于安庆市新城东区,东临长江,西抵破罡湖,北与枞阳县毗邻,南与安庆市老城区相距仅14公里。交通便利,有安枞公路,省道228环湖经过,北部抵枞阳长河大堤。

扁担湖真实传说(安庆人为何对破罡湖陌生)(3)

相比之下,百度百科关于“破罡湖”的词条,不仅简单,而且苍白:

位于安徽省安庆市东北郊,是市内最大的湖,因湖南端的破罡山而得名。湖水深平均约5米,盛产鱼虾。有小岛若干点缀湖中,景色独特。破罡湖与花山、石塘湖景区相连,作为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就“破罡湖”词条而言,百度,你真的要加油啊!

扁担湖真实传说(安庆人为何对破罡湖陌生)(4)

破罡湖之名探析

破罡是神奇之名。其中“罡”从字体结构理解,为四正。百度百科推而解之:“心 有四正:道正,德正,法正,智正;身有四正:体正,气正,精正,神正;言有四正:语正,声正,韵正,音正;行有四正:行正,立正,坐正,卧正。”这个延伸虽然绝对正能量,但因“罡”前有个“破”字,两者很难组合成一个完美词性的词组。

《康熙字典》说“罡”为“天罡,星名。卽北斗也。”《汉典》解读则有三个层面:其一,天罡、罡星,古星名,即北斗七星的柄;其二,罡风,道教称高空的风,现有时指强劲的风。亦作“刚风”;其三,指山冈,在较平坦地区的一块显著的高地。

相比之下,罡风之“罡”,与“破”结合最具气势。湖之辽阔,风之高猛,且是道教充满神秘色彩的烈风,如何迎击与化解,需要胆量,需要勇气,也需要心机与睿智。高与低、远与近、阴与晴、寒与暑、静与动,或攻或破的场面,均生动而鲜活,如在眼前浮现。

但破罡湖不是古地名,至少民国四年(1915)版《怀宁县志》上,我们找不到“破罡湖”地名。其卷五“圩坂”附“广济圩图”,其中罗塘洲之西,官桥湖之东,北抵至梅林河那一大片水域,标注文字为“破岗湖”。读音上没有多大区别,但书写上,“罡”以“岗”字来替代。

为什么会如此?不知。

而如“罡”一般充满神秘色彩的是,破罡湖这一大片水域,在洪宪元年(1916)二月编纂,同年同月印制的怀宁(安庆)地图(五十万分一)上,居然无来由地消失了。吴公坝南与北都有水,南片水域紧邻任家店,无名。北边的水域标明为石塘湖。石塘湖东为大金渡,再东又有新河渡。再过去就是长河与枞阳镇了。任家店沿长江东行,依次为马家窝和洪儿沟。南北相夹的地方,本应是破罡湖,但在地图上没有标注出来。长江流经此处,如顽皮儿童握着小拳头往内出击了一下,留下圈型印迹,中间被水紧紧围住的区域,如果是陆地,那理论上是现在的铜板洲。但其位置与大小,与铜板洲又相差太远。如果是破罡湖,为什么又不标明为水域?

与之相对应的是,清末《大东亚輿地图•南京》上,也找不到破罡湖的影子。两幅地图倒有一个共同点,在现破罡湖之西,与石塘湖相交的位置,均有一个名叫“大金渡”的地方。这就有些奇怪:无水又哪来的渡?

为什么会如此?依然不知。

扁担湖真实传说(安庆人为何对破罡湖陌生)(5)

“破港”与“破岗”演变:

目前能查到的,破罡湖称谓至少有三个版本,破港湖、破岗湖、破罡湖。至于这三个称谓如何演变,看不到相关文字资料,我们只能从几幅早期安庆地图上,看出其称谓演变的零星轨迹。

破港湖:

破港湖之名呈现的地图,是大正六年(1917)制版且注有“极秘”字样的“安庆道”地图,与铁板洲一江之隔,安庆城厢东北与大枞阳、小枞阳相接的这一大片水域,严格意义分为三片,西南为石塘湖,中间为破港湖,东北为仁塘湖。仁塘湖东北角的小尖,与小枞阳相交。这幅“安庆道”地图为日军绘制,是“东亚五十万分一图之西第八行南第三段”,昭和七年(1932)增补改版,同年11月25日发行。地图上破港湖的“港”与破罡湖的“罡”,读音近似。而破港口东为新桥口,至长江,则是大王庙,对江是太子矶。这里的“港”,是不长江水路港口的实指?

不少文献认为破罡湖之名因山而起。而破罡山或破岗山,生于“安庆道”地图“新河口”位置,后期地图多有标注。“安庆道”地图虽没有明标,但有相关文献可以佐证。1915年印行的《怀宁县志》简述“张家塞”,说其“在破港山南些许,长枫港水由三塅入,灌田千余亩。”介绍“广泰圩”时,也强调“绅王述之、阮南山等嗣与道光六年(1826),请官府由旧圩增广,上起竹墩保之白水窪,下抵下新河。外面沿江直抵下桥河埂,内面横接段家山,迤转历老坟头、汪家山、长山嘴、张家桥,直接桐邑之破港山,下与新河埂合,其时乃名广泰圩。”

破港山与破港湖,在1917年制版的“安庆道”地图与1915年印行的《怀宁县志》中,得到相互印证。

扁担湖真实传说(安庆人为何对破罡湖陌生)(6)

破岗湖:

破岗湖之名起于何时?目前我们能看到最早的地图文献,是民国十年(1921)测图,二十五年(1936)四月公路修正,同年十月制版的 “安庆城”地图。图上安庆城东北这片水域,相对复杂:位于西南的石塘河,在一个叫“丹断埂”的地方向东北突破,经东河、石安塞、石塘口等沟沟汊汊处,最终与破罡湖连成一体。破罡湖在地图上也一分为二,其西为官桥河。可惜这张地图突出的是“安庆城”,破罡湖往东北,越出了地图的边界。破罡湖之名,在图上既不是“破港”,也不是“破罡”,而是读音基本相同的“破岗”。为什么说它是目前我们能看到最早记载“破罡湖”的地图文献,因为地图右下侧有“标高”与“图式”说明:“标高,自皖局假定标高点五十公尺起算”;“图式,据民国二年所定之地形原图图式”。这之中的“皖局”,为址于安庆碟子塘的安徽陆军陆地测量局,而“民国二年”,则是安徽陆军陆地测量局成立年份——1913年。而这个“民国二年”,又与《怀宁县志》“广济圩图”印制时间“民国四年”吻合,因此可以确认“破岗湖”之名,起于民国初年。

同样的“安庆城”图,标注昭和十三年(1938)三月与昭和十四年(1939)十二月有两次复制,但其落款为第三野战测量队支那派遣军测量班。“破岗湖”之名,在地图上继续延用。

日军是1938年6月12日攻陷安庆城的,其陆军主力部队波田支队,进攻安庆前绘有“波田支队上陆战斗部署要图”,其上破岗湖位置显著,它与长江相衔的五昌栅、大河湾、药王庙、将军庙、新河口、大王庙等地,是他们右翼队与左翼队登陆上岸的两个支点。

日本雄辩会讲谈社昭和十三年(1938)2月3日印刷纳本,3月1日发行的《广东香港明细地图•汉口南昌明细地图》,破岗湖作为安庆城区最大的水域,出现于安庆城厢的东北端,环它周边出现的地名,分别为马家窝、大王庙、新河口、大龙湾、南坊、三县尖以及宣团巷。

另外一张大图,是1957年8月绘制的地图Edidon 1-AMS(First Printing,8-57),图上破岗湖与石塘湖是一个大整体,相通处在它的西北端。相比之下,破岗湖辽阔而浩瀚,石塘湖则狭长而逼窄。地图标注也以形而名,石塘湖在此为“石塘河”。其实“石塘河”也是旧用,民国初年的“安庆城”地图,基本都以“河”而称。同样,“破岗湖”之名也依然沿续旧用。湖与江之间有相通的河道,标注为“新河口”。该地图参考美国陆军制图局1945年安徽省五万分之一,1945年制中国东南部二十五万分之一第16舆17幅,以及日本参谋本部1939年至1944年制五万分之一地形图编制。其之巨之细,在我们能看到的地图中,名列榜首。

之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七月,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四厅再度印刷“安庆城”图,但“破岗湖”之名都没有变化。

如果说破岗湖因山而名,那么破岗山在1915年印行的《怀宁县志》附“广济圩图”上,就有明确标注,位置在破罡湖与长江相通水道(新河口)南。同样的位置,现代谷歌地图与百度地图现在也有标注,但破岗山之名,换成了“破山头”。

扁担湖真实传说(安庆人为何对破罡湖陌生)(7)

破罡湖之名的确定

最新谷歌卫星地图虽然随地方区域变异有许多更正,但其基本元素,还是套用美国陆军制图局1945年制作的大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石塘河”与“破岗湖”的称谓,依旧固执沿用。不同的是,在石塘河之北,又细分有东河、石安菜、石塘口(均为水名),其南则另外有官桥湖,这些实际都包括在广义的破罡湖水域之内。百度地图也是如此。

这就出现一个有趣的问题,破岗湖是历史老名,破罡湖是现代新名,那么从老向新的转换,是什么时间,什么范围,又是什么方式完成的呢?

我们选择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尽可能做一个完整梳理。

安庆城早前设于怀宁县境内,很长一段时间,安徽省治,安庆府治,怀宁县治,三级同居一城。民国地理书籍的上安庆城图,有注为“安庆城市图”,也有注为“怀宁城市图”,不一。无论安庆或怀宁,有一点可以肯定,破罡湖在民国之前,归为桐城境。民国二十八年(1939)2月怀宁县公署印制的《怀宁县全图》,全面积七千五百九十方里,上面标有“破岗山”与“破岗湖”,但都被圏出境外,为桐城县辖地。1915年印行的《怀宁县志》简述“广泰圩”,内中也有文字称“内面横接段家山,迤转历老坟头、汪家山、长山嘴、张家桥,直接桐邑之破港山,下与新河埂合,其时乃名广泰圩。”之中“破港山”为破岗山,是怀宁与桐城分界地,南为怀宁,北为桐城。

这就是说,早年破罡湖,包括破罡湖水面,以及环破罡湖周边的大枫、杨桥、花山等乡镇,在区划上,都归于桐城县。

1979年,安庆辖区内行政区划调整,桐城县杨桥区的杨桥、花山、大枫3个公社和罗塘公社的将军、联兴、合兴、枞南4个大队,以及破罡湖、石塘湖水面,共约176平方公里,一纸令下,全部划入安庆市郊区范围。

破岗湖向破罡湖转换,就是在这之后的时间段。

破罡湖之名最初出现,在1987年12月出版的《安徽省安庆市地名录》上。虽然这是一部精装图书,但性质仍为内部资料。资料是人编的,而编者特定的家乡情结,一有机会,就会加倍放大。想来编者之一,就是环破罡湖而生的本地人。因为生于此,长于此,对破罡湖无疑会有更多的热爱,所以地名编写时,有意将将苍白而干涩的“破岗”,改成了充满神秘东方文化色彩的“破罡”。不仅如此,还把破罡湖提升到与大龙山并列的水域,专门组织文章进行简述。

虽是推想,但理由充足。

扁担湖真实传说(安庆人为何对破罡湖陌生)(8)

在《安徽省安庆市地名录》上,现在统属于白泽湖乡的破罡湖,呈现军阀割据的混乱景象:东南片为罗塘乡,西南片为长风乡,西北片为大枫乡,东北片则为花山乡。正西伸进去的小尖才为白泽湖乡。白泽之“泽”,同样也是水,后来围埂造田,改为大片良田。白泽湖有其名无其实。关于破罡山,《安徽省安庆市地名录》也有简述:在长风乡柘林村委会境内,破罡湖南边,可能破罡湖以此山命名,现已全成良田。

1992年10月,安庆规划处编印《安庆市地图》,破岗湖正式改名为破罡湖。这也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最正规也最权威,由政府部门发布的安庆市地图,不知道它算不算破罡湖以正式身份公开亮相?

文:张健初 图:安庆塔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