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老枞水仙的特点(别光盯着慧苑坑的老丛水仙)

岩茶老枞水仙的特点(别光盯着慧苑坑的老丛水仙)(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说起武夷岩茶最核心的正岩山场,非三坑两涧莫属。

一个岩茶的发烧友,如果说不出究竟是哪三坑哪两涧,那便会被人说是伪岩茶迷。

跟伪球迷同列鄙视链。

三坑两涧都出好茶,但肯定还是互有优劣不同。

如果让茶友们来给三坑两涧排序,牛栏坑必定名列排第一。

确实,在种种因素的助推之下,牛栏坑大红大紫,所出产的肉桂“牛肉”。

肉桂出名之后,不乏好奇的茶友来问,为何牛栏坑肉桂没有老丛水仙?为什么慧苑坑的老丛水仙品质那么好,名气却完全不如“牛肉”呢?

这还是有历史渊源的。

前些年,武夷岩茶刚开始有了山场的概念,又正好遇上茶农、商家在炒作肉桂,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牛肉”自然炙手可热,红透半边天。

如今,老丛水仙有了抬头之势,日渐风靡,越来越多的老茶客开始被老丛水仙风姿所惑,拜倒在了它石榴裙下。

三坑两漳里,慧苑坑一向以老丛水仙闻名。

当下老丛水仙的回归风潮,让茶友们纷纷把目光,再一次投向了“慧苑坑”这个正岩里的“黄金山场”。

岩茶老枞水仙的特点(别光盯着慧苑坑的老丛水仙)(2)

岩茶老枞水仙的特点(别光盯着慧苑坑的老丛水仙)(3)

《2》

说起慧苑坑,便不可避免要提到老丛水仙。

尤其,慧苑坑的老丛水仙比其他几个坑涧数量多、且树龄更老。

这又是为何?

茶农告诉我们,慧苑坑的茶叶种植,早于牛栏坑。

慧苑坑,是正岩山场里极大的一个坑,广袤而深远。以致于很多很多年前,慧苑坑生产小队的农户们,就住在慧苑坑茶山里——坑够大,能容得下人烟。

有人类生活在此,就会对周边山地进行人工改造,勤快些的人便在那时开山种茶树,从而留下了余荫,恩泽后人。

当时,受年代的局限,能选择种植的茶树品种是非常有限的,既没有肉桂也没有那些高香的小品种,而自北苑时期就成为贡茶的水仙,便成了他们大多人的选择,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上百年。

沧海桑田间,水仙在慧苑坑里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被山林精华孕育,生成了独有的木质味丛香,还带着慧苑坑山场甜糯且清凉的气息。

尤其,留着兰底的老丛,尚含几分清丽之感,这就更加地迷人了。

而慧苑坑水仙的这些特质,是其他地域的水仙所无法比拟的。

岩茶老枞水仙的特点(别光盯着慧苑坑的老丛水仙)(4)

《3》

其实,慧苑坑能出好水仙,有其独到的地理优势。

慧苑坑,由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小山场组成,有窠、有峰、有洞、有岩、有涧等,每个小山场都形成自己特有的小气候环境。

例如著名的小山场如竹窠、鬼洞、枫树窠、古井等,都在慧苑坑,也都有自己独到的小气候特征。

在它们当中,峰和岩形态的山场,茶树种在半山腰的位置,能接触到多一些的阳光,做出来的老丛水仙带花香有兰底,肉桂则有大桂皮的气质。

而窠和洞形态的山场,茶树种植则需要落坑。

坑深,日照时间便短,且环境阴湿,便得所生的老丛水仙木质味显,山场气韵强,肉桂则香幽韵长,内敛沉厚。

所以,哪怕是紧挨在一起的峰和岩,生长着相同的品种,做成成品后,仍能喝出其细微的区别。

这便是托赖于坑里的植被、溪流丰富,且山体形态各异,围圈出来的小山场们,面积有大有小,地势有高有低,甚至岩土的矿物质含量都有些许差异——于是便有人戏言:在慧苑坑里,找不出两个相近的小山场。

牛栏坑、悟源涧等地,走一圈便能看到头尾,而慧苑坑却很适合一遍遍反复地去踏足。

每次去,走不同的路径,寻不同的小山场,每次都有令人惊喜而兴奋地收获。

就算第一百零一次去走慧苑坑,依然能有不一样的风景。

岩茶老枞水仙的特点(别光盯着慧苑坑的老丛水仙)(5)

岩茶老枞水仙的特点(别光盯着慧苑坑的老丛水仙)(6)

《4》

慧苑坑还有一个令人惊奇、却默默无闻的大爆点,那就是,坑里的名丛、奇种存世量,比你想象得要富足得多得多。

著名的鬼洞,便在慧苑坑,那里种植着武夷山最丰富的奇种,被誉为武夷岩茶的“基因库”。

虽然在后期,有些茶树被挖掉改种,但还有部分铁罗汉、水金龟、奇种等等被保留了下来。

名丛和奇种,是武夷岩茶里的土著品种。

它们是最能代表武夷岩茶树种特性的古老品种。

通过探究它们的树种形态和物种基因,便能回溯出武夷山最初种茶时的风土地貌,以及社会环境——慧苑坑种茶足够早,才让这些名丛和奇种,在那里落地生根,也因为慧苑坑山场足够好,才能如此完整地保存下这些珍贵的品种。

也许,现在它们的价值还不能完全被人开发出来。

也许,现在人们还会嫌弃它们不像肉桂一样具有超强的商业价值。

但将来,它们一定会熠熠生辉,让整个武夷山人民都为它们骄傲。

为此,也要感谢有眼光没砍树的那些茶农们。

没有被市场左右,受利益驱使,能一代代坚守着祖辈留下来的绿色的宝贵财富。

岩茶老枞水仙的特点(别光盯着慧苑坑的老丛水仙)(7)

岩茶老枞水仙的特点(别光盯着慧苑坑的老丛水仙)(8)

《5》

上世纪80年代,肉桂开始被大面积推广种植,牛栏坑,想来应该是在那个时期,大量种上肉桂的。

虽然,没有详细的历料证明牛栏坑的茶树种植历史与慧苑坑差了多少年,

但哪怕早五到十年,也算是早。

并且,可以肯定的是,牛栏坑里,是复制不出与慧苑坑同等树龄和品质的老丛水仙茶树的。

只可惜,牛栏坑与肉桂早已相互成就,而慧苑坑与老丛水仙,却洇没于茫茫茶海无数载,至到近些年,才光芒渐显。

比起牛栏坑,慧苑坑有点大器晚成的意味。

然而,好饭不怕晚。

慧苑坑正在以它著名的老丛水仙为品牌担当,日渐走到台前,日益走向荣光。

是的,老丛水仙,单从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来说,也该是时候,让它登上武夷百茶齐放的大舞台,并享受聚光灯与掌声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