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家人最好的3种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

有这样一句话:

对待外人和陌生人的彬彬有礼,有可能只是一种处世的圆滑与世故;而将好情绪留给身边最亲近的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养。

的确,若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人恶语相向,那他对待外人再怎么恭敬,也不可能是真心的。反之,若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把家人放在心上,那他一定值得信赖。

最高级的情商,最真实的人品,就看他是否能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仍然保持尊重和耐心。

对待家人最好的3种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1)

对待家人最好的3种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2)

怀感恩心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

对于陌生人,哪怕给予我们一丁点儿帮助,我们会感激万分;而对于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却认为一切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

对身边的亲人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彼此的关系才能温暖而绵长。

梁启超流亡期间,妻子一人担起家庭的重担。虽然妻子并未向梁启超倾诉生活的不易,但妻子所受的苦,梁启超并非不知。

梁启超明白,照顾年迈父母、年幼孩子的任务这些本应是由两人共同承担的。因此,在梁启超写给妻子的信中处处可见他对妻子的感恩之情。

“大人当此失意之时,烦恼定不知几多,近日何如?不至生病乎?”“卿明大义,必能设法慰解,以赎吾不孝之罪,吾惟有拜谢而已。”

感恩之心,不是形式,不是随口说说。

它可以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也可以是一通嘘寒问暖的电话。学会感恩,才能将平淡的生活演绎得暖意融融。

对待家人最好的3种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3)

对待家人最好的3种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4)

说舒心话

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父母总是不愿意扔掉的旧衣物,你便和他们争得面红耳赤;

丈夫带孩子出去玩摔了跟头,你只顾着斥责他没看管好孩子,却忘了他心里更自责;

妻子给你做好了晚饭,你却嫌弃菜炒得太咸,忽略了她的辛苦……

《菜根谭》里讲: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情绪的垃圾场。不要以为关系亲,就可以拿起言语的刀子,举起情绪的垃圾,扔向家人,多说舒心的话,家庭的幸福感才会提升。

在民国夫妻中,胡适和江冬秀一直是别具一格的一类。

江冬秀不算貌美,脸圆圆的,但胡适却说:“她很贤惠,善于操持家务。”江冬秀没什么学问,大字不识几个,但胡适却说:“她文化低,但很爱学习,”江冬秀特别喜欢打麻将,但胡适却说:“她很善良,懂得仗义疏财。”

因为胡适从不吝啬对妻子的赞美,二人才能执子之手,共度白头。

生活中,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家人,多用舒心的话语去宽慰对方,很多琐碎的摩擦都会在无形中化解。

对待家人最好的3种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5)

对待家人最好的3种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6)

做体贴事

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绊绊,在问题面前的反应,是一段关系的试金石。

当错误已经发生,后果已经造成,一味地发泄情绪,指责对方,不仅无法挽回损失,而且还容易激化矛盾,让对方更加懊恼。

有句话这样说:在最无助和软弱的时候,在最沮丧和落魄的时候,有人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命令你坚强,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运,那时候,你们之间的感情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

一万句“都怪你”,都不如一句“我陪你”。

人生在世,没有哪一个人的生活是容易的,哪怕是还未进入社会的孩子。

最好的家风就是,家人之间相互理解体贴:我们虽然观点不同,但我支持你的决定。

困境时有人懂得,逆境时有人牵挂,绝境时有人理解,一家人在一起懂得体贴,互相打气,福祸同享同担,再大的困难也变得没那么棘手,再难熬的绝境也有转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