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刘伯温历史地位(张良能够全身而退)

汉初子房,朱明刘基。二者都是那种文可定邦安国的旷世之才。然而,最终二者的结局却不同。一个仙游世外,乐的逍遥自在。一个却身陷囹圄,引来杀身之祸。

那为何极为相似的二人,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呢?只是因为以下三点。

张良刘伯温历史地位(张良能够全身而退)(1)

第一,追随的人不同

刘邦和朱元璋均出身布衣,然而二者却依旧不同。刘邦虽然是一百姓,且生活在以苛政闻名的秦朝。但是好歹他还是一名小吏。大家可能觉得这种小吏不过是公务部门的编外人员,有什么好值得炫耀的呢?

值不值得炫耀倒是另说,但是如果大家读过《官场现形记》,那么就会知道,往往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吏,却有着不少权利。这些权利足以令其衣食无忧。

但是朱元璋不然,朱元璋的前半生简直就是霉神附体。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在眼前死去,就是他自己,若不是真龙天子的主角光环加持,那么一百个朱重八也不够死的。饱尝人间苦难的朱元璋对官员极为不信任,这也使得他在处理官员的问题上极为偏执和极端。

张良刘伯温历史地位(张良能够全身而退)(2)

第二、两人的环境不同

刘邦自身能力确实有限,他曾经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张良刘伯温历史地位(张良能够全身而退)(3)

他对自己的能力有自知之明,所以他才会在创业时期,无条件信任那些有能力的人,并给他们创造机会,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真正做到了识人善用,各尽其才。

而且,张良和刘邦相识很早,虽然并非刘邦的亲友团,但也是早期一同创业的合作伙伴。前面也说过了,刘邦这个人比较注重义气。只要对方没有异心,他基本上不会下杀手。 汉初三杰中唯一被杀的仅有韩信,这还是吕后下的手。

张良刘伯温历史地位(张良能够全身而退)(4)

但是朱元璋不一样。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运筹帷幄的能人。而且,他的能力绝不在刘伯温之下。刘伯温对其而言,不会使得他言听计从,而是需要经过自己的一番审视,然后再由自己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也就是说,从重要程度上,二者不在同一层面。另外,刘基加入朱元璋的队伍是在中期,这就少了一种手足兄弟的情感。更为严重的是,朱元璋起家的老本是淮西集团。但是刘基属于浙东集团。两者之间难免陷入党争之中。

张良刘伯温历史地位(张良能够全身而退)(5)

第三、二者的性格迥异

张良性格谦和,如果不是为了复仇大计,他是不会参与到这种争权夺势的义军之中。即便是进入了刘邦的队伍,他除了在刘邦需要的时候出谋划策之外,对于其他将领几乎没有任何交集。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生性恬淡的人,对于这些身外的物事并不十分在意。

从他后来的表现上也能看出。在刘邦功成名就之后,张良选择急流勇退。他甚至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当然刘邦同样进行了挽留,并任其选择封地。而他则选择了当年和刘邦相遇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地。这一点,刘邦怎么会不懂?接下来的他就真的云游名山大川,一心问道。

张良刘伯温历史地位(张良能够全身而退)(6)

刘伯温虽然也在朱元璋登基大宝之后萌生退意,但是他的意志并不坚定。他其实还是想继续有一番作为的。只是可惜,他的秉性耿直,早已经得罪了一大批人。这些人注定不会令其好过。特别是李善长和胡惟庸,这些人要么已经发迹,要么日后发迹。刘伯温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注定了无法善终。

再加上刘邦将自己的位置传给儿子,并没有难以控制这些部下的问题。但是朱标死后,对于这些功高震主的功臣,凭朱建文这样一个小孩子,根本难以压制。所以朱元璋为了力保自己的朱家的江山必然会对这些人挥起屠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