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经典智慧名言(老子智慧-致虚极)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老子》第十六章

大概意思是:有道的人,会把致虚和守静的功夫做到极致。世界万事万物同时在运作,我只看其往复的规律。

什么是致虚极?其实很好理解。虚到极点是什么?虚到极点,是什么都没有,就跟我们理解空一样,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指的是你内心,内心什么都没有,意味着可以接纳任何事情。修行的人讲契入空性,也是致虚极的一种。没有身体的束缚,体会到浩瀚的虚无,不只是体会,而是成为虚无,就是致虚极了。这里不是讲迷信,这是修道的一种状态。

什么是守静笃?这个静,不是指没有任何声音,也不是没有任何想法,而是你能清晰看见所有的念头和表象。所有的念头起落,就像你在黑夜里点亮了火柴一样,有起有落。笃,也是定的意思。如果你能守静到极致,也一定能定。生活中处事不惊,是一种定;禅定,是一种定;面对生死之事,泰然处之,也是一种定。

老子经典智慧名言(老子智慧-致虚极)(1)

科学讲,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如果我们要识别所有的规律,基本上不可能。但规律背后是什么?规律的背后还有更本质的东西。就像我们知道每个人有情绪的时候,都会表现不正常,有人发火,有人自残,这些都是规律。但规律的背后还有更本质的东西。我们看物体下落是规律,背后更本质的东西是万有引力。

我做电商研究,做移动互联网研究,一直在探索背后更本质的东西。流量是表象,活动打折是表象,更本质的东西是生意的本质;手机是表象,手机上人的操作习惯也是表象,更本质的东西是人性。这方面我写了一个系列的文章,介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你在微信taobaoguijiaoqi后台回复“移动互联网”可以查看。

说一些更加实际的。每个人都有情绪,各种原因都能产生多种情绪,这就叫“万物并作”。有人说我“忍”!忍不了的,情绪总需要一个宣泄口,就像洪水一样,一旦爆发,总要有个出口,否则就一直积累,一直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爆发。忍得越久,下一次爆发破坏就越大!

那怎么办?如果想解决情绪,解决方法就是:“吾以观复”。你只要理解两句话,就可以解决所有情绪的问题。

第一句话:

一切问题,都来自于自己。

有人对我不好。如果他对别人好,而对我不好,问题在我,一定是我有什么东西让他对我不好;如果他对所有人都不好,他就是这样的人,让他有机会对我不好,也是我自己找的。更进一步。别人只是做了一件事情,你判断这个对你是好还是不好,这个判断本身就是标签,标签来自于自己。如果你看的足够清楚,你希望自己开心,你就能开心,你希望自己有情绪,你就能有情绪。有人说:还有不希望自己开心的么?当然,人的本性上其实更喜欢跟痛苦连接的,这个以后再讲。

第二句话:

一切痛苦,都来自于“正确的”观念。

这句话好像不好理解。举个例子:有人从小就被教育应该孝顺父母。长大了背井离乡去创业,但他很痛苦,他觉得远离父母了,没有尽孝道。这个人的痛苦,就来自于“孝顺”。有人一直认为夫妻就应该忠贞不渝,有一天发现她老公有外遇,于是她非常痛苦,从此对世界失去信心,甚至要自杀!她的痛苦不是来自于老公,而来自于她头脑中有个“正确的”观念:忠贞。

观念越正确,越理所当然,越根深蒂固,痛苦就会越大。明白了么?如果你观察所有的情绪,背后都有一个东西。清楚了这个东西,情绪的表现就一清二楚。这就叫“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如果你能做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也是致虚极守静笃的一个应用。

我们平时说空杯求学,也就是致虚极的过程。当内心没有任何偏见和芥蒂,很容易理解接纳对方的观点。当你致虚极,你不会做任何经验判断,所有的事情,都像新鲜的一样,就像你跟小朋友玩傻游戏一样,对他来说每一次都是新的。生活难道不是如此么?这个世界时时刻刻都是新的,看待当下的一刻,不带任何积累任何判断。

致虚极,守静笃。再念一遍,致虚极,守静笃。感觉好像是做自己,爱生活。

嗯,有点感觉了。

老子经典智慧名言(老子智慧-致虚极)(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