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在哪里(山水之间春水初生)

春天万物生长,处处花红柳绿,生机盎然。而堪称生命之源的“水”,在这个季节也焕发出了更多生气,似乎变得更加温柔,让人情不自禁地沉醉。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诗人们更是钟情于这“一池春水”,不惜笔墨去勾勒这幅“春水图”。

江边春水生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朱熹为躲避权臣韩侂胄,离开了南宋朝廷。当时韩侂胄通过向宋宁宗推荐使用自己亲信的手段,掌握了实权,他说朱熹推崇的理学是伪学,以此来打击理学人士。朱熹为了躲避灾祸,就带着门徒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双林寺旁有个武夷堂,朱熹就在这里讲学。有一次朱熹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吴家是这个村子里的大户人家,朱熹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三个字,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就是为了防灾荒而设置的粮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这是组诗的第二首。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在哪里(山水之间春水初生)(1)

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宋代〕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意思是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可以理解为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艺术创作或者生活中,只要功夫到家,才可以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春花秋月何时了

早春的水有的由积雪融化而成,所以特别甘醇清新。又因为万物复苏,早春的水被赋予了新生的寓意。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南唐后主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千古之作《虞美人》词。这是李煜的绝命词,也是一曲生命的哀歌。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在哪里(山水之间春水初生)(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老师,曾经这样评价李煜:“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期间。”我们有的人活过一生,既没有好好体会过快乐,也没有好好体验过悲哀。因为他从来没有以全部的心灵感情投入某一件事,这是人生的遗憾。

诗酒趁年华

林语堂曾经说:“苏东坡是一位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这个评价再贴切不过了。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饱尝寂寞的折磨,几度流放,而无论境遇多么悲惨,苏轼始终都是豁达开朗,甚至每次被贬,他的文学又都会再上一次高峰,苏轼就是用这种方式抗衡着人生和命运的碾压。

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的秋天,苏轼从杭州调到密州做太守,密州就是现在的山东诸城。苏轼不论被贬到哪里,都会记着给当地的老百姓谋福祉,他看到密州城北的楼台破败不堪,就差人前去修缮。修好以后,苏轼的弟弟苏辙把楼台题名为“超然”。“超然”二字蕴含着老子的道家哲学。无论喜忧得失,都淡然待之。经过一年的修整,密州的设施都大为改观,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的暮春,苏轼登上“超然台”,眺望密州城的烟雨,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望江南·超然台作》。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在哪里(山水之间春水初生)(3)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宋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的意思是说,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寒食节过后,酒醒了,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吧,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苏轼是个故乡观念和亲情观念相当浓烈的人,在这样的异地,这样的春风春水之中,他不可避免地泛起了思乡之情。但苏轼又很会调节自己,他用喝茶来化解这种思乡的愁绪,然后很旷达地告诉自己,趁着还年轻,把握好现在。

人人都说江南好

韦庄是晚唐时期的诗人,他也曾是五代时前蜀的宰相。韦庄晚年居住在四川时,写过回忆在江南居住时的组词作品《菩萨蛮五首》。这组词中的第二首就回忆起了江南的春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在哪里(山水之间春水初生)(4)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唐代〕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的意思是: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儿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难道韦庄不愿意回到江南吗?可是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在江南“碧于天”江水之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词中的“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引用了卓文君的典故。当年司马相如和巨富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私奔。卓王孙就宣布和女儿卓文君断绝父女关系。婚后生活所迫,司马相如让卓文君当街卖酒,自己在大街上洗涤酒器。垆就是酒垆,垆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

韦庄何尝不思念妻子,说“莫还乡”实际上是对故乡想回不能回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因为回到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这首词不仅给我们描绘了江南水乡春天的美景,还透漏了韦庄对故乡的依恋和漂泊难归的愁苦。或许对于韦庄而言,故乡江南只能在梦里去找寻了。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张可久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经漫游江南的名胜古迹,用诗酒消磨时光,因为常年徜徉山水之间,所以他的作品大多都是游记、怀古、赠答、唱和。他擅长写景,作品里有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他在西湖山下居住时写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说尽了人生感慨和文人墨客的情怀,而且为我们留下了神仙一般的山居生活。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在哪里(山水之间春水初生)(5)

《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元代〕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诗眼”就是诗人的鉴赏能力和观察力。诗人从时间与空间,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悟出来人生的哲理。一个朝代的兴亡盛衰,英雄的得失荣辱,不过都像一场梦,转瞬即逝。张可久一生足迹遍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各省,可谓是浪迹天涯,然而他一生所做的都是一些卑微的杂职,所以“诗眼倦天涯”中的一个“倦”字,饱含了风尘奔波的辛苦,怀才不遇的郁闷,以及世态炎凉的心酸。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这三句是在举例证明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孔林”就是山东曲阜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林里种了很多的树木花草。而“吴宫”就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扩建的宫殿,在苏州灵岩山上,后来被越国一把火给烧了。李白曾经在诗中写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而“楚庙”就是楚国的宗庙。这几句的意思是: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圣贤,吴王那样的英雄豪杰,楚庙那样的江山社稷,如今看看还在吗?只剩下那些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

接下来三句“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意思是说,所以啊,就像那位老者吧,几间茅屋,藏书万卷,到老的时候回到村庄,以书为伴。最后三句“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描写的是山中无事,悠闲自在,用松木花酿酒,用春天的涧水煮茶,可以忘忧,可以快乐。

张可久这首山居下令,既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了作者看破事态,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

山桃红花满上头

唐朝诗人刘禹锡曾经担任夔州刺史,而夔州就是现在的重庆奉节。当地有一种民歌叫做“竹枝词”。“竹枝词”一般用鼓和短笛来伴奏,边唱边舞蹈,赛歌的时候,谁唱的多谁就获胜。刘禹锡在夔州的时候,特别喜欢“竹枝词”。他按照“竹枝词”的曲调自己填词,一共写了十一首,大多是当地的风俗以及男女爱情。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在哪里(山水之间春水初生)(6)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刘禹锡 〔唐代〕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这首《竹枝词》所描绘的春日美景,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景之中。刘禹锡描写的是眼前的景色,春天,鲜红的野桃花开满山头,蜀江的江水拍打着山崖向东流去。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对诗中的女子来讲,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无限痛苦.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两句是对景抒情,用的是两个比喻:花红易衰,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但是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绝,正如自己的无尽愁苦。这两句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这个失恋女子内心的痛苦。

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这首词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用江水来比喻亡国之痛的深沉忧唱,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写愁的名句,其实这一句正是从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脱胎而来的。

山水之间的春天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欧阳修四十多岁时,在颍州做太守的时候写的一首《浣溪沙》,从这首词中我们能读出人到中年的欧阳修的好心态。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在哪里(山水之间春水初生)(7)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欧阳修 〔宋代〕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这首词描写了欧阳修春日泛舟在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堤上,游人如织,笑语喧阗;湖上,画船轻漾,春水连天。好一幅踏青赏春的图画! 然而,这图画的点晴之处,却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边、院墙内、高楼下。那绿杨丛中荡起的秋千架儿、那随着秋千飞舞而生的盈盈笑声,才是青春少女的欢畅、才是春天气息荡漾的所在。船中的颍州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偷笑了,他情不自禁地在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天的莅临。

在这首词中,人到中年的欧阳修忘却了贬官颍州的烦恼,他在这如诗一般的春天中沉醉,就像他的雅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希望这些诗词也能给你的春天增添一抹色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