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梦幻世界(一个特殊奇幻却又真实的世界)

间谍们撰写的回忆录总被认为是最不可靠的高度保密的迷雾、无间道的互相欺骗和自我欺骗,令间谍的活动和成果难以用客观证据加以证实和检验,也就有了弄虚作假的极大余地和空间肆无忌惮地编造离奇而荒诞的冒险故事,几乎成了间谍们书写自身历史的某种特权,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梦幻世界?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梦幻世界(一个特殊奇幻却又真实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梦幻世界

间谍们撰写的回忆录总被认为是最不可靠的。高度保密的迷雾、无间道的互相欺骗和自我欺骗,令间谍的活动和成果难以用客观证据加以证实和检验,也就有了弄虚作假的极大余地和空间。肆无忌惮地编造离奇而荒诞的冒险故事,几乎成了间谍们书写自身历史的某种特权。

但笼罩在保密迷雾中、包裹在神秘面纱里的间谍,以及伴随而来(或编造出来)的异国情调、暴力美学甚至软硬色情元素,对文学界却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也有不少严肃作家和导演,试图以更客观角度和更写实风格来再现间谍世界。

而本文所要介绍的英国作家约翰·勒卡雷,却是一位非常特殊的“跨界人物”。他曾是货真价实的英国职业间谍,先后服务于军情五处和六处,也曾以外交官身份掩护间谍活动。他间谍生涯的主要战场是在冷战初期对抗最大焦点所在的德国,也曾在英国国内从事反间谍和反渗透工作。不同于希区柯克和多数从未涉足真实间谍生活的作家和导演们,约翰·勒卡雷是间谍世界的“门内人”。

然而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约翰·勒卡雷却又逐渐退出了间谍界,转而成为职业作家,或者更准确说,一位对自己所从事的间谍老本行保有强烈批判意识的职业作家。从“门内人”角度揭露间谍世界的尔虞我诈、腐败堕落甚至黑暗罪恶,是约翰·勒卡雷文学的最大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约翰·勒卡雷是从间谍界“叛变”到文学界的异端之人。

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是容许所谓“合理虚构”的非写实之物,并非严肃而客观的历史事实。约翰·勒卡雷的间谍小说也是如此。而本文所要介绍的,却也并非勒卡雷的间谍小说,而是他的个人回忆录《鸽子隧道》。

说实话,基于对间谍们那些天花乱坠回忆录的不愉快体验,笔者拿到《鸽子隧道》之初,还抱着极大的成见。但通读全书,笔者却没有看到预想的惊悚故事和传奇冒险,而只有一个并无什么特别波澜的个人经历和所见所感。但这些经历和见闻却又并不平凡和平庸。老朽腐败漏洞百出的英国间谍机关和空洞无物的所谓“最高绝密保险柜”、意识形态优先却无视间谍规则的美国特务头子杜勒斯、自命不凡却愚蠢傲慢善于自欺欺人的西德情报局长盖伦、戈尔巴乔夫任命的“公开化”克格勃首脑巴卡京(他被克格勃自身视为叛徒)。这些在情报战史和间谍史上大名鼎鼎的机构和人物,通过“异端”勒卡雷的观察和描述,向世人呈现出难得一见的真面目或特殊侧面。

然而,纳入勒卡雷视野的却又不仅限于间谍的狭小世界。战后继续在西德政府掌权且飞扬跋扈的老纳粹官僚和与之极端对立的愤世嫉俗的德国极左恐怖分子;冲锋枪保护的俄国黑帮和衣着整洁徽章闪闪发光的非洲军阀;默克尔的囚徒和红色高棉的囚徒同样冤屈在身;身为媒体业大亨却对小道消息和阴谋论更有兴趣的默多克,以及有着狂热的共产主义倾向的美国导演;莫名其妙的意大利总统和顽固冷酷的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这种种丰富多样五光十色的人和事都是勒卡雷文学的现实原型源泉所在,而通过《鸽子隧道》的非虚构描写所展示的本来面目则另有一番趣味。

但勒卡雷描写最多最深的人物,还是他自己的父亲龙尼——龙尼既不是间谍,也不是作家、更不是主导世界的政治人物或军阀黑帮——而是一个厚颜无耻的骗子、多情风流的无赖汉、屡遭失败历经坎坷的生意人,同时又是一个屡败屡战自命不凡的自大狂。勒卡雷扪心自问,到底有多少天赋遗传自这个不光彩的老子?骗子、间谍、演员、编造故事的作家——彼此的界限到底还剩多少呢?

这就是《鸽子隧道》所展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前任间谍和现任作家勒卡雷视野下特殊而奇幻却又真实的世界。(朱世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