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义乌探访红色足迹,踏寻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

金华义乌探访红色足迹,踏寻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1)

初秋时节走进上溪镇,广袤的天幕下,一幅幅养眼的小城镇画卷跃入眼帘。塘西桥旁的吴店烈士陵园,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党员群众。人们静立于凝绿的翠柏深处,举起右手,面对烈士纪念碑,庄严宣誓,从先烈走过的苦难和光荣中,牢记初心使命,再次整装出发。

上溪镇素有义乌红色“小延安”之称,行走在从抗战风云中遗留下来的革命旧址,每一处都是峥嵘岁月的见证。77年前,肩负着金义浦兰地区抗日使命的金萧支队第八大队成立于此、落脚于此、壮大于此,开启了一段走向胜利的光辉征程。77年后,在这支队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处处换了新颜。排列整齐的新式楼房、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景色宜人的和美乡村……上演着红土地的传承与嬗变。

曾经,革命火种在这里燃起,为全国抗日之火助燃添薪;现在,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老区的革命精神流转不息。

金华义乌探访红色足迹,踏寻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2)

金萧支队八大队在此成立 掀开一段波澜壮阔的抗日历史

塘西桥战役旧址的不远处,便是上溪吴店烈士陵园,36位革命烈士长眠于此,其中便有不少八大队的烈士。他们战斗于此,殉难于此,也安息于此,化为忠魂与青山绿水常伴。中共金属地区特派员陈雨笠、金萧支队八大队大队长吴莆新……走近其中,一个个绯红而闪耀的名字,轻易便能把来人拉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2年7月下旬,由吴店、傅村、溪华等地10多个游击小组集中成立的金东义西抗日自卫大队在上溪镇下宅祠堂集聚,改金东义西抗日自卫大队番号为钱南军别动第一支队第八大队(简称“八大队”),成为一支正式的地方抗日武装力量。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八大队是金义浦兰交界地带一支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武装力量,血战沙场,战果累累,为金义浦兰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如今这处见证着八大队历程的下宅祠堂古建筑已经不复存在,然而在下宅村文化礼堂陈列室内却依旧立着一块显眼的纪念牌子,上面写着“第八大队成立旧址”。于前凝神伫立,翻阅一段段掩埋在历史烟尘中的往事,重新追随革命志士的传奇人生,依旧可以清晰而强烈地感受到,血雨腥风下,这些革命烈士的热血情怀。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据介绍,上溪镇革命老区吴店是当时八大队的主要活动区块,在下宅、溪华、里美山、和平、萧皇塘、苦竹塘等地,皆有八大队战斗的痕迹。沿着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足迹一路前行,满是感慨与收获。

“我家的老屋曾是金义浦兰总办事处的旧址,即八大队最早成立的红色抗日民主政府、政权机构的所在地。”当记者沿途踏访至溪华村,村民斯懋仁闻讯而出,热情地带领着我们去家中老屋瞧瞧。家中从父辈开始与八大队结下的缘分,至今未曾消减,反而融入它的血脉中,成为如今奔赴四方挖掘八大队历史的不竭动力。

溪华村塘里斯77号,一座隐藏在民房中的老屋,并不显眼,却在抗战年代成了八大队的指挥心脏。据介绍,在1942年9月至1945年11月期间,包括塘西桥战役、萧皇岩战役在內,八大队几大经典战役号令都由此屋发出。由吴山民、陈雨笠等坐镇的司令部、指挥部、县政府行政机构设于其中。抗日武装的一道道命令、一份份指示、一封封批复,见证着一场浩浩荡荡的地方抗日运动逐渐壮大。

行至苦竹塘村的吴晗故居,并排放置于故居二楼展陈厅里的三篇《还乡散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1946年,吴晗在离家19年后首次回到家乡,在家乡的四天时间里,他有感于40年代后期浙东乡村真实面目,提笔写下《浙道难》《记第八大队》《真空的乡村》等随笔杂感。

吴晗和吴山民是好友,因此吴晗对当时的八大队也有着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关注。”故居讲解员吴红丹说道。尤其是在《记第八大队———还乡散记之一》中吴晗写道:“第八大队成立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的武装斗争,一步步有计划地展开,得到了人民衷心的拥护。”铿锵有力的文字叙述,无疑将这位在外呼号战斗的民主斗士与这支潜藏在家乡、为国家为人民而战的抗日武装队伍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因着相同的理想,两位同乡好友一起走上了为国家、为民族而战的大义之路。在这条险且长的路途中,一个是敢于直言,不畏艰险的“猛虎”吴晗,一个是为抗日游击队提供荫庇的“红色县长”吴山民。当盛名落去,他们依旧是人民的公仆、党的坚定追随者。

金萧支队八大队首战告捷处 萧皇岩的枪声仍在山林回响

初秋时节的上溪镇萧皇岩,在满山蓬勃翠绿的渐渐褪色中宁静着。77年前,也正是在这样一片淡远的秋色中,山林中乍然响起的一阵枪声,在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区炸响了一声“春雷”,给这处山岭镀上了一层特殊的红色色彩。

“这是八大队自1942年7月成立以来的首战大捷,歼灭包括敌首吉田少尉在内的8名日军,仅一人侥幸逃脱。“关于八大队当时的英勇战绩,如今村民们依旧倒背如流。历经岁月未曾淡薄的热血情感,可以窥见八大队大获全胜的消息对于当时的敌后游击区,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时光回溯至1942年10月14日,彼时的义乌,已沦陷于日本侵略者的铁骑之下近五个月,日寇所及之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当日,由盘踞在金华大小据点的9名日军组成的小队,在吉田少尉的带领下,正从萧皇塘村结束扫荡回来。消息传到了八大队的耳里,闻讯后八大队立即命令一中队派出一个分队,在日军回程必须经过的萧皇塘村旁的伏牛背设伏,埋下天罗地网。八大队战士占据着高处的有利地形,当日军一行踏进埋伏区,一场激战就此打响。暴露在开阔地带的日军,立刻成了埋伏已久的八大队战士的活靶子,受到歼灭性的打击。

浓烈刺鼻的硝烟早已消散在历史的天空中,如今林木苍翠、风景优美的萧皇岩已是义乌有名的游览之地,迎接着人来人往。而立于半山腰的一座六角抗倭亭里,一块书写“首战日寇告捷处”大字的纪念碑,历经风蚀雨淋,向我们默默叙述着那段峥嵘往事。

浴血奋战的历史难以忘记,刻骨铭心的抗战记忆也将永存人们心中。

塘西桥上的热血激战 八大队抗日步伐中的关键一战

位于上溪镇和平村旁的塘西桥,原是义亭通往吴店的必经之道之一,这里曾经车来人往,甚是繁华;也曾饱受战火侵袭,却历久弥坚。

行走在塘西桥,穿越于历史与现实的烟云中,那段关于八大队激战日军的光辉历史缓缓回溯而来。

1944年5月9日,40多名日军在上楼宅等地进行抢掠,准备跨过塘西桥,回到义亭的根据地。无数次目睹着经日军蹂躏后的破败乡村,被日军侵扰却苦不能言的老百姓,八大队决定利用这一契机,对日军的侵略气焰实施一次沉重打击。

下午2时,当携带2挺轻机枪、1挺重机枪的日军队伍行走至塘西桥,在金萧支队第八大队大队长王平夷指挥下,早已埋伏在塘西桥南面高坡上的八大队队员瞬间倾巢而出,向日军猛烈开火。此时义西区队也早已就位阻击义亭方向的来敌,吴店方向的三中队则从日军的右翼进攻,奉命率队来金(华)义(乌)浦(江)活动的李一群闻讯率金萧支队第二大队前来助战。连同塘西桥的队伍联合成多波突袭,日军处于腹背夹击,进退不能的被动地位。

最终这场持续5个多小时的战斗以八大队的大获全胜而结束,毙敌20多人,缴获武器若干,大白马1匹。不幸的是,枪林弹雨中,第八大队三中队副分队长金德秀等6位同志壮烈牺牲、青史留名。

据了解,如今居住在上溪镇、参与过塘西桥战斗的八大队老兵已所剩无几。在多方探寻下,记者找到了上店村的99岁老兵沈祥春。塘西桥战斗发生的时候,他负责将八大队的伤兵抬到村里医治。对他来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保护伤员,是一件让他足以自豪一生的事情。

站在桥畔风景秀美的塘桥公园,远眺这座横卧在潺潺溪水上的古桥,在一次次感念先烈的过程中,我们为往昔的峥嵘岁月而热血沸腾。

似乎一切又回到那个初夏的五月,树木葱茏,麦子已经开始泛黄,而黄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红光,那便是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的革命之光。

“红色县长”吴山民的老屋成为八大队战士的后方根据地之一

沿着新铺的柏油山路蜿蜒向上,绕过了数重弯,便来到深藏在重峦叠嶂中的里美山村。

这些年,随着“异地奔小康”民生工作的开展,村民大多已走出绵延的群山,下山脱了贫。因此虽然正值正午,村里却很安静。

通往吴山民故居的小径被掩映一片绿荫之中,苦槠树婆娑的树影打在台阶上,无声地划入历史深处。阶梯陡而窄,一口气走到尽头,越过泥筑小道,向左一拐,一栋朴实的小楼便出现在眼前……走进其中,古朴雅致的陈设、纵横交错的地道,都在带着人们走近曾经的“红色县长”吴山民,走进那段令无数凭吊者感怀震动的历史。

1942年5月,义乌沦陷。时任国民政府义乌县县长的吴山民义无反顾,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凭借着多年积累下的威望和影响力,吴山民将广大人民联合起来,从而使金华、义乌、浦江等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风起云涌,抗日武装第八大队被称为勇赴国难的一面旗帜。

这一时期,吴山民在里美山村的老屋便成了“八大队”和抗日红色政权的活动基地之一,也是根据地的标志性建筑。为摧毁浙中抗日军民的斗志,日军于1942年12月11日和1943年11月7日,两次对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并摧毁了吴山民故居。为了和敌人作意志上的较量,根据地军民两次重建了这栋木屋。

现存的吴山民故居坐北朝南,一间三层,另四间两层,重建于1944年。虽然老屋已不似旧时的格局,但隐匿于房屋中的地下室及密道则依旧引得来人的思绪在曾经的历史片段中飞舞。

“风平浪静时,吴山民家地下室的作用是厕所兼储藏室;风声鹤唳时,地下室便成了一条逃生躲藏的密道。”故居管理员吴贤生说道,墙上凿着的可供一人通过的墙洞,便是当时八大队战士的逃生通道。

时光荏苒而过,对于里美山村民来说,村庄老一辈追随吴山民奋起抗日的历史,如今听来依旧热血沸腾。当枪响划破宁静的乡村,当硝烟弥漫进和乐的农家,里美山村同无数中国的乡村一样,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骑,奋起反抗,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铁血抗日史,在一代代乡亲的口口相传间延续至今。

(原标题《踏寻红色足迹 重温峥嵘岁月 ----走进义乌红色“小延安”上溪》。编辑楼菲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