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字伯施,浙江余姚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堪称大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出身于名门望族。先后在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任过官职。唐太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享年八十一岁。其著名代表诗作就是那首享誉千古的《蝉》。

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

今天复习虞世南的《蝉》,原文如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2)

这首诗的大意是:蝉儿端居在高大萧疏的梧桐树之上,悠然自得地垂着状如冠缨的触须,自由自在地饮着上天赐予的清露。同时,发出清脆响亮的蝉鸣声,蝉声回荡在树林之间,久久不断。蝉儿总是栖息在高处的树枝之上,足以傲视群虫,所以叫声自然而然地会传的很远很远。一切都是本性使然,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

虞世南这首《蝉》是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就是采用比兴手法,以蝉自喻,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他自己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巧妙地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既是这首诗“点睛”之笔,是诗评人常说的诗眼,也是广为传诵的经典名句。这里尤其强调“居高”自能致远,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凭借权势地位或者他人帮助,自能声名远扬。由此可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2021年11月27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