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1)

烂泥扶不上墙,这句俗语,一向用来否定别人的能力、层次、水平,甚至未来。

在百度百科里,对烂泥扶不上墙的解释是:基本意思是泥太稀了,抹到墙上糊不住。比喻由于能力差或水平低,成不了气候,或见不得世面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2)

但我想说如果仅仅是因为泥太稀了,抹到墙上糊不住,那晒干点不就好了,不就能在墙上糊住了?如果说能力差、水平低指的是当前状态,那怎么就能断定未来成不了气候?

历史上此类人物也不少,被人称为汉初三杰的韩信,更有军神之称,刘邦评价他“战必胜,攻必取”。就是这么个人物,在早年却是一个长期混饭吃的人,还留下了“胯下之辱”的典故。韩信年轻的时候,在别人眼中什么本事都没有,德行也不高,更别说钱财了。这个人胆子还不够大,也当不成地痞流氓,除了脸皮够厚之外,其他的都不值一提。正是靠着脸皮厚,他才活了下来,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蹭饭”。我想,这在当时很多人眼中,一定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典范。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3)

段奕宏饰演的韩信

既然说了韩信,不妨也提一提刘邦。刘邦在年轻的时候,是乡里乡外出了名的无赖,在那个老百姓要靠种地才能生存的年代,他不仅不帮家里干活,还到处出去浪荡。刘家的活全部都是他的父亲和哥哥干在干,后来刘邦成家后,需要自立门户了,家里的活又落到了妻子吕雉的肩膀上,刘邦仍然在外边花天酒地。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4)

陈道明饰演的刘邦

可能有人说他们本就不是烂泥,只是大器晚成而已。但这是我们以后来者的眼光看待的结果,换作前世人,可能在他们眼里,早期的韩信、刘邦就是烂泥。

之所以今天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看了《为歌而赞》这个节目,被里面一首《烂泥》的歌曲戳中了感情。《为歌而赞》是浙江卫视与抖音联合出品的跨屏互动音乐综艺,节目把每期邀请的歌手分为热歌阵营和新歌阵营,各自阵营分别准备3首热歌和3首新歌,由现场邀请的100位喜爱音乐的年轻人组成百赞团进行打分评价。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5)

都说年轻人听歌听曲,中年人听歌听词,过了三十岁,突然就不再喜欢新奇的旋律,反而更钟情于有感觉的歌词。

与其说打动我的是《烂泥》的旋律,不如说是它的歌词,以及歌手唐汉霄的现场演唱效果。这首歌,听得过程中,浮现在我眼前的就是那些在大城市里为生活奔波的人,在这个越来越强大的社会里,自己的未来却仿佛越来越没有希望。

末班的地下铁/被雨淋湿的鞋/各个精心打扮的人/匆匆在赴谁的约

歌曲开头的几句话,让我想到的画面就是加班到深夜,偶遇淅淅沥沥的小雨,心理的苦闷在压抑的环境中被放大。地铁站很多人在匆忙地赶着最后一趟地铁,大城市里,行人衣着鲜亮,但只不过是工作装,也并非要赴谁的约。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6)

选一个综艺片/窝在沙发边/不要什么人生格言/也不用和谁聊天/听人潮声/听车流声

有人说平时工作很辛苦,周末就好好出去玩吧!但是,工作辛苦的人真的有这种心境吗?有多少人平时996,周日一天只想对着生活发呆,让脑袋慢下来,终于不用再被PUA。看个综艺,刷个手机,甚至不想说话,任凭人潮涌动,车流嘈杂。幸福实在太遥远,不如就像烂泥一样瘫在沙发里。释放自己的压力和劳累,最终归于平静。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7)

你叫我烂泥吧/叫我烂泥吧/反正一个一个拨不开人心的面纱/让我自怜自卑自我自大/当一个笑话/你叫我烂泥巴/叫我烂泥吧/身在现实活在那些不起眼的挣扎/至少活成什么/不去谁评价/也还算有用吧

工作中挨骂受怼,总是做这也出错做那也出错。理不清的人际关系,看不穿面纱后究竟是为了让人进步,还是对人打压,或者只是被领导当作出气筒。自怜自卑,无力挣扎,自己都觉得活得像个笑话。我想,职场人士,大多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历程。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8)

生在烂泥的花/藏在泥土之下/任凭四周霓虹繁华/默默扎根不说话/总会有一天啊/我会有一天啊/褪去满身灰土泥沙 一场大雨后发芽

词风在此一转,如果前面是抱怨,是不良情绪的宣泄,此处开始痛定思痛,引出烂泥里藏着的种子,期待着一场磅礴大雨,生根发芽。而四周霓虹繁华和默默扎根形成了动静对比,让人想到庄子的话“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9)

你叫我烂泥吧/叫我烂泥吧/我也自知那些光辉面前的渺小啊/好过面具虚假谎言流沙不如烂泥吧/请叫我烂泥吧/叫我烂泥吧/城市之中夜幕之下拥抱所有喧哗/至此活成自己/已经很伟大/烂泥中开出花

此处有整个歌曲里最惊艳的现场表现,竟然在流行音乐里加入了一段唢呐,却无丝毫的违和感。与其去带着虚假的面具生活,与其为了生活时时把谎言挂在嘴上,宁愿舍弃依靠面具、谎言铸就的辉煌,活成自己,坚守自己的渺小。

前面都是你叫我烂泥吧,是被动妥协,最后这段是请叫我烂泥吧,是主动要求。因为,我已经知道烂泥也可以伟大。从最初的听人潮车流,到最后的拥抱城市里的所有喧哗,也是一种升华。大雨已至,烂泥生花。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是精彩的,都是值得尊敬的!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10)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11)

这首歌也让我想到了自己身边的一些曾经被人看做烂泥,最后却耀眼生花的人。

我的高中同学中最后学历读到最高的,恰是当时班级里最调皮的,被班主任最不待见的那个学生。到了大学时代,我一个寝室6个室友,毕业十多年后,现在挣钱最多的是当初毕业时没找到工作,四级也没通过的那个。上大学时,魔兽、DNF、逃课、谈恋爱是他的最爱,连吃饭都不想离开电脑,经常找人带饭。毕业时因为找不到工作,只好用一年时间去准备考研,读完后进入华为,去了马来西亚市场。

我们都是对着现实狂舞,声泪俱下,生如蝼蚁,困于高塔,望不穿这世界之大。即便是被别人瞧不起的人,一旦认真起来,生活依旧会活出精彩。

音乐也难逃被时代环境变化而影响。

《为歌而赞》第一期,除了这首《烂泥》给我带来惊艳外,节目开头的几个场景也带来了强烈的回忆杀。作为80后,学生时代听歌经历了收音机、磁带机、随身听、光盘、MP3、MP4的替代过程,不变的,就像节目里说的,我们以前会花很长时间听一整张专辑,现在听歌超过三秒钟不喜欢就切掉了,像刷短视频,超过15秒的就很难火,超过30秒就更难火。现在音乐在短视频时代,变成了BGM,音乐面临着这么一个被选择的命运。在2000年至2010年的乐坛里,是神仙打架、大红大紫的年代,而随后的十年,神仙们一个个淡出乐坛,视频也逐渐挤占了歌曲的空间。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12)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13)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14)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15)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16)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17)

烂泥扶不上墙是谁说的(我们都理解错了)(18)

写在最后:

希望每个人、每一次,说出的烂泥扶不上墙,最终都说错了。

守得住芳华,烂泥里也能开出花。

涨粉不易,感谢大家支持,一起加油!

当前粉丝量记录:620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