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苯丙胺盐酸盐跟冰毒的关系(甲基苯丙胺盐酸盐跟冰毒的关系)

冰毒,对于大家来说,可能见怪不怪了(因电视新闻里时有报道);那么,对于甲基苯丙胺盐酸盐,您是否了解呢?

甲基苯丙胺盐酸盐跟冰毒的关系(甲基苯丙胺盐酸盐跟冰毒的关系)(1)

甲基苯丙胺盐酸盐的由来

由于“苯丙胺”具有较强的提升脑力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各国为提高士兵的士气和耐久力在军队内推广使用此类兴奋剂,无论同盟国或轴心国都在用。苯丙胺还被提供给必须超长时间工作的军需厂工人使用。另外也有报道称日本的“神风特攻队”之所以悍不畏死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使用了兴奋剂,在亢奋状态下做出水的极端行为。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毒贩将盐酸取代硫酸进行固体加工,无意中制造出固体甲基苯丙胺,即甲基苯丙胺盐酸盐,也就是固体形势的“冰毒”。此后冰毒从日本向周边国家漫延,先是在韩国、菲律宾,然后又登陆台湾地区,1992年侵入中国的香港、福建、广东。1996年左右从金三角地区有规模地向中国内地扩散和渗透,使得冰毒替代海洛因成为吸毒者的新宠。

冰毒

冰毒,早期制备一般用麻黄素还原法,现今多采用全化学合成法,制备工艺较为简单,有“厨房毒品”之称。这种新型毒品,又名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碱,是一种无味或微有苦味的透明结晶体,纯品很像冰糖,形似冰,故俗称冰毒。吸、贩毒者也称之为“冰”。

该毒品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冰毒在人体内的作用快而强,故有"大力丸"之称。大剂量使用后会出现兴奋、性欲亢进,无困倦,无饥饿感,等症状,持续时间为2-3天

。长期服用冰毒将产生强烈的精神依赖,吸毒者易发生激动不安和暴力行为。

作为正式毒品的冰毒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进入中国。被认为是新型毒品的代表,现今对其成瘾机制等的认知相对缺乏,治疗手段也极为有限。但其危害程度并不亚于传统毒品,联合国禁毒署的统计数字表明冰毒类毒品吸食者人数已经列世界第二位。

重点提醒:该物质主体化学成分为甲基苯丙胺,但市面上的固体冰毒实际上是甲基苯丙胺盐酸盐,因此冰毒与甲基苯丙胺并不能完全等同。广义上的冰毒制品还包括摇头丸等苯胺类药物。

长久吸食冰毒,会改变和破坏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以及行为,这种精神状态类似于间歇性精神病,吸毒者会产生妄想迫害症 、幻觉、幻听、偏执等症状,进而会有自残、暴力攻击等失控行为,对自己或是旁人都具有不可控的暴力攻击风险。

有任何戒毒方面的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kdjiedu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