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圆明园营建始末)

圆明园是康乾盛世的标志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帝王一百五十多年的营建,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五千二百亩。 盛世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丰富的文化收藏和突出的政治地位闻名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康乾盛世强大经济实力支持圆明园建设

追述圆明园的修建历史,要从康熙朝说起。 康熙二十年,清政府平定三藩叛乱之后,中原地区一百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战争,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人口迅速增加。 清初时五千万,乾隆末年时增加到了三亿。

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圆明园营建始末)(1)

圆明园全景图

美国学者保罗 ·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记载: 乾隆二十五年(1760),全世界的工业生产,中国占32%,整个欧洲只占27%。 也就是说,英、法、德、俄等四国加起来还赶不上一个中国。 当时,全世界五十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只有十个,中国就占了六个,即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扬州、广州,其他的四个是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江户(东京)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清史研究专家朱诚如先生主编的《清朝通史》中记载: 雍正年间,库银每年平均四千万两,雍正七年、八年皆为六千馀万两。 乾隆三十年以后,基本上每年库银都高达六千至七千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两年多的财政收入。 乾隆认为: “泉货本流通之物,财散民聚,圣训甚明,与其聚之于上,毋宁散之于下。 ”(《清高宗实录》卷一一四一)而他散财的方法,除五次全免天下一年钱粮外,就是大兴皇家园林,以圆明园为首的三山五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营建的。

二 圆明园营建思路

圆明园的园林景观布局既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清朝皇帝家国天下的理想和意志。 概括起来讲,其营建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移天缩地在君怀。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中国古典园林之精华,而且融西方建筑之特色,集世界美景于一园。 一是以江南名园为原型,在御园中仿建一座座相对独立的园中之园。 乾隆六次南巡,都有如意馆画师一同前往,将他看中的江南名园绘成图样带回北京,于圆明园中仿建,艺术地再现烟水迷离、萦回变幻的江南风光,如仿杭州西湖十景的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图2)、平湖秋月(图3)、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

二是模仿个别名山或某些名园的假山片段,如圆明园西峰秀色“小庐山”有一段假山模仿江西庐山,廓然大公北部的假山模仿无锡寄畅园假山,紫碧山房中假山仿建苏州寒山别墅的千尺雪假山,别有洞天一景中有模仿西湖龙井一片云堆叠的假山。

三是对一些著名佛寺或祠庙的仿建,如仿杭州花神庙修建的汇万总春之庙,仿江苏淮安府运河边的惠济祠与河神庙,正觉寺文殊亭中的文殊像疑与山西五台山的文殊像同源,长春园宝相寺的观音像是按照杭州天竺寺的木雕观音像精制而成。

四是仿建法国凡尔赛宫而建造的西洋楼景区、仿印度释迦牟尼释法的“舍卫城”等。 可以说,圆明园凝聚了十八世纪东西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近代东西方人类文明交流的历史见证地。

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圆明园营建始末)(2)

图2 曲苑风荷图

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圆明园营建始末)(3)

图3 平湖秋月

(二)取自儒佛道。 如位于正大光明正北之前后湖之间大岛上的九州清宴(图4),语出儒家经典《尚书 ·禹贡》,古人常以九州代表中国,九州清宴,就是希望天下太平美好。 如位于后湖西北隅杏花春馆西侧的万方安和(图5)的卍字,来自佛教,卍是古代一种符咒或宗教标识,象征太阳或火,佛教徒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前呈现出来的宝光,标志着万德吉祥,唐代武则天把它定为文字,读作“万”,清朝皇帝希望江山永固。 与日天琳宇、月地云居等佛教建筑相似,慈云普护、方壶胜境、洞天深处等来源于道家仙境的传说,海岳开襟和仙人承露来自于古代神话传说等。

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圆明园营建始末)(4)

图4 九州清晏

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圆明园营建始末)(5)

图5 万方安和

(三)取古代名人故事。 如位于后湖东北隅碧桐书院北侧的坐石临流(图6),讲述的是晋王羲之于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魏滂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在今浙江绍兴西南)集会,曲水流觞、赋诗抒怀的故事。 王羲之为这次集会的诗作写了一篇《兰亭集序》,传为千秋佳话。 又如位于武陵春色东北的濂溪乐处(图7),描述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因居住在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爱莲说》是濂溪先生的名作,乾隆把莲花最盛的一处园林命名为“濂溪乐处”,可以看出这一园林景观与周敦颐的爱莲是密切相关。

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圆明园营建始末)(6)

图6 坐石临流

(四)取古典诗书意境。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我们描绘了诸多令人神往的意境。 如位于后湖西北隅杏花春馆北侧的武陵春色(图8),是再现晋代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的景色。 武陵春色根据诗人的描写,巧妙地构造了一个桃源盛景,艺术地再现了诗人所憧憬的“世外桃源”。 位于福海南岸中部的“夹镜鸣琴”是取唐代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意。 杏花春馆(图9)是取自唐代诗人杜牧《清明》的意境。 位于后湖北岸的“上下天光”来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紧邻圆明园大北门内东侧的“北远山村”取材于王维的田园诗《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北远山村正是此诗村野景色与田园意境的再现。

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圆明园营建始末)(7)

图8 武陵春色

(五)取古代绘画传说。 如位于福海中岛的蓬岛瑶台(图10),就是再现唐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思训《仙山楼阁图》的意境和徐福东海求仙的传说。 如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内之北岸的方壶胜境(图11),仿的是东海龙宫传说。

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圆明园营建始末)(8)

图10 蓬岛瑶台

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圆明园营建始末)(9)

图11 方壶胜境

(六)取天然植物造景。 园内有多处景区或主要建筑以一种主要植物命名,如以杏花著称的杏花春馆,以梧桐著称的碧桐书院(原名梧桐书院),以牡丹著称的镂月开云(图12)(原名牡丹台),以竹子著称的天然图画(原名竹子院),以桃花著称的武陵春色(原名桃花坞),以荷花著称的曲院风荷,以柳树著称的深柳读书堂,以松树著称的松风阁等。

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圆明园营建始末)(10)

图12 镂月开云

法国作家雨果说,圆明园是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是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所有想象力而建造的世界奇迹。此言不虚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