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大将丘福(在其位不谋其职)

最近,看书时被这样一句话所吸引,在其位而谋其事,谋其事才可保其位。

正因为被需要,才有威势可以依仗,才有威风可以展现,若不被需要是不会被想起,这正是为官之道。

这不禁让我想起明朝时期一位开国功臣丘福,他是明朝皇帝朱棣最信任的人,在朱棣还是燕王未称帝时,丘福便是朱棣的手下,一路跟着朱棣南征北战,直到建立新王朝,可谓是战功赫赫,也深得朱棣信任,虽然自身淡泊名利,却也知道朱棣不会薄待自己。

朱棣大将丘福(在其位不谋其职)(1)

在朱棣还是燕王未称帝时,朱元璋已经年老,因为不想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在自己百年之后拱手相让于他人。

所以很多年前便开始按照太子的标准培养好自己的儿子朱标,朱标也很优秀,在治国理政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可惜天不假年,朱标不幸感染风寒,病重后便撒手人寰,留下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

但是诺大的王朝还需要有人来治理,出于想立嫡子的私心,朱元璋便立前太子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来继承皇位。

朱允炆昏懦不足,没有治国理政之才能,又没有战功,在那个强者为王,刀尖舔血的时代,自然是没有威望的,当时皇室的兄弟叔叔们没有一个人是服气他,但是碍于朱元璋的威势,所有人只好忍气吞声,静待事态的发酵。

朱棣大将丘福(在其位不谋其职)(2)

直到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知道自己没有威望不能服众,又恐失掉皇位,所以想收回亲王的兵权,这一举动直接激怒了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朱棣带领部下联合众亲王开始造反,由于朱允炆不善兵法,又在战役中掉以轻心,直接在与朱棣的战役中战死。

在这场朱棣大获全胜的战役中,丘福表现得异常勇猛又因跟随朱棣时间良久,在建新国后论功行赏时被封为第一功臣。

朱棣当上皇帝后,为长久计,也开始考虑太子的人选,丘福此人本胸无点墨,有勇无谋,战乱时可以凭借武力杀敌,乐世则不能帮朱棣出谋划策安抚百姓,反而卷进太子之位的竞争中。朱棣其中一子文质彬彬,不善武,不能征战沙场,一子武功高强,不善文,不能治国理政,两子各有千秋,朱棣举棋不定时,丘福去擅自帮助其中一子,违反了朝纲法律,但朱棣念其忠心耿耿便未追究其责。

朱棣大将丘福(在其位不谋其职)(3)

听闻边境蒙古族屡屡冒犯,丘福主动请旨去平定战乱,临行前朱棣极力劝告你虽为武将也要珍重自身,凡事多听军师之见。

丘福自视甚高,不把边界敌人放在眼里,也不听军师劝告,依旧鲁莽行事,把朱棣的劝解当成耳旁风。自古有云,穷寇莫追,丘福却一意孤行带领人马追落败的敌军,结果掉进敌人设计好的圈套之中,被敌军围攻,却又不肯投降,最终惨死。

在拥护新君王上位后,丘福对君王忠心耿耿,本是有功之臣,也得到朱棣皇帝的册封与重视,但是他却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有勇无谋,自视甚高,不听他人劝解,最终也获得了惨淡的下场。

朱棣大将丘福(在其位不谋其职)(4)

做人,首先便要在其位,谋其职,做其事,这也是最应该懂得的为官之道,也是我们现下应该懂得的谋事之道。对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也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要自视甚高,不要过度自信,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找准自己的定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