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老人手抖得厉害是什么原因(71岁老人手抖20余年)

因为患上一种叫“特发性震颤”的疾病,朱奶奶从50岁开始就一直忍受着手抖的折磨。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杨治权教授团队省内首次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成功将刺激电极精准地植入丘脑腹中间核,不仅帮助这位患者摆脱了疾病的困扰,也给无数类似患者的外科治疗带来了福音。术后朱奶奶20多年来不能握笔写字的双手终于再次流畅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并激动地写下了“湘雅医院”四个大字。

83岁的老人手抖得厉害是什么原因(71岁老人手抖20余年)(1)

图源自视觉中国。

朱奶奶今年71岁,共有8个兄弟姐妹。自懂事以来,她就敏感地发现母亲常年有手抖的毛病,起初不严重,但后来整个头部也跟着抖动,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看着妈妈连端杯、吃饭这么简单的动作也完成不了时,她心痛极了。

数十年后,朱奶奶的大哥也开始出现手抖、头面部抖动的症状。之后,二哥、她本人及七妹也都相继出现了相同症状。朱奶奶介绍:“我是在50岁时出现症状的,右手较左手严重。近3年来抖动加重,不能用右手写字、吃饭、刷牙。嘴巴抖动也逐渐加重,说话时连声音都是颤抖的。”母亲的病情就如同复制粘贴一样在儿女身上一一重现,疾病像诅咒一样缠绕着这个家族。他们很快意识到这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

据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杨治权教授介绍,这种疾病叫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很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因特定脑深部神经元节律性异常放电爆发,导致患者双上肢姿势性、动作性震颤,还会伴头部、口面部或者声音震颤,极少病人还会出现下肢震颤。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国外医学研究证实人群发病率约1%,约60%患者有家族史,且单卵双胞胎中有近90%的一致性,呈不完全显性常染色体遗传。

以往认为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表现呈良性过程,仅表现为姿势性或运动性震颤,不造成其他严重病变。但目前研究显示,一部分特发性震颤患者会逐渐进展,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朱奶奶找到了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寻求治疗。经过详细了解病史及全面系统地诊断评估,杨治权教授建议患者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

据悉,脑深部电刺激术又称脑起搏器植入术,是通过立体定向方法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改变相应核团兴奋性,以达到改善疾病的一种神经外科新疗法,现已成为治疗神经外科功能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手术当天,杨治权教授团队利用成熟稳定的操作技巧和实时电生理监测将刺激电极精准植入患者的丘脑腹中间核,同时给予患者术中临时刺激测试疗效,结果发现患者的手抖立即得到有效控制。

杨治权教授表示,这是湖南省首例将脑深部电刺激术成功应用于特发性震颤患者的案例,该套手术方案以及疗法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手术不仅帮助这位患者摆脱了疾病的困扰,也给无数类似患者的外科治疗带来了福音。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 通讯员张俊美 刘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