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的学习小故事(揭秘让你的征文)

前段时间,力场征文比较多。我陷入了一个小思考,就是征文到底是写给谁的?能起多大的宣传效果?征文就好比被批准的“软文”,首先来讲,我认为它一定有其存在的意义。依我个人的理解,一篇征文主要面向的还是广大的用户,一次营销活动的突出意义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项目。


但是,我也发现,大多数征文都写得比较生硬,很多专业名词,我想大多数用户是看不懂的,也不大可能再主动去深入了解。这并不能说是作者的问题,因为技术,本身就注定是枯燥的。特别很多这些技术,更多是面向B端,包括其他厂商,传统合作商,也包括开发者。还没到达让普通消费者也能明显感知的地步。


费曼的学习小故事(揭秘让你的征文)(1)


征文,就好像是为项目方制作一则广告。以前在看“暴走大事件”这档节目的时候,里面也有制作很多广告的片段。但那些广告,构思很巧妙,不会生硬的去刻画产品的一些优势。但又给人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最终还能让观众对这个产品的特性记得更加深刻。


我一边为这些节目的广告诠释手法拍案叫绝,另一边,又很希望大家的征文(也包括自己),能够写的更加别出心裁。而不是像同一张模子印出来的一样,大同小异。


在这个方面,物理学家费曼其实就教会我们一个很好用的方法了,叫费曼技巧。这里出现了一个专业名词,具体是什么意思。了解费曼这个人,了解他的故事,也就很好理解。


费曼的学习小故事(揭秘让你的征文)(2)


费曼在1965年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但与绝大多数的学者不同,他很善于把枯燥的知识,用一种妙趣横生的方式,变得简单易懂。每当他在大学里讲课,教室里都是爆满的。


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的时候,有一次他和那些平日里故作高深的博士开玩笑说:“我跟你们打赌,随便你提出一个定理,只要你用我听得懂的方式告诉我,它的假设是什么,定理内容是什么等等,我立刻可以告诉你,它是对的还是错的!”


结果是,那些博士几乎没有一个能把自己的理论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法讲给外行听。即便有些概念用大白话讲出来了,费曼也能准确分析那句描述有没有漏洞。


这里面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不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一件事情,说明你自己,也并非真的弄懂。真的深入理解了一个概念,举一反三,用各种准确又生动地描述来论证它,其实是信手拈来的事。


再说回来这个费曼技巧的含义,其实就是指“以教为学”的学习方式。


1、判断一个概念你自己是否深刻的理解,就看你是否能用浅显的语言把它转述出来;


2、在这种转述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强化自己对这个知识的掌握能力。


这个时候再来看征文,为什么很少人能把技术写透,或者说把每一个术语都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我们都不是真的懂呀。白皮书怎么写,就大概怎么写。什么拜占庭、什么零知识证明,大概写一下,也就糊弄过去了。我们既不是技术大咖,又不是从业者,不懂是很正常的。


费曼的学习小故事(揭秘让你的征文)(3)


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在写任何类型文章的时候,尽可能用费曼的方式去做。这关乎到:


1、你自己是否能掌握到这个知识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浅显通俗,甚至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这是读者更愿意看到的。


费曼本人的一个学习方式,就是不断的举例子。把各种概念,与实际的物品和现实现象联系在一起,不断用这样的方式把这种类比比喻的更准确,也就说明你对这个概念的本质和规律,理解地更加透彻。


那费曼技巧运用到实际,具体可以怎么做呢?可以有4步。


一是找一个你想要去理解的概念;


二是想象你要给别人讲这个概念,你会怎么去讲。是否是只能就着概念空泛地念一念,还是说还能勉强举几个例子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发现,原来有很多地方,其实你自己也还没真正懂;


三是把不懂的记下来,再去找各种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直到你认为你真的能把它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为止;


四是在后面每一次的讲解里,你发现,原来这个概念,还能用更简单、更形象的方式来诠释出来。这说明你又进一步领悟到了这个知识的深层含义。


如果把知识比作营养,吸收的了的才是真营养。自己模棱两可,讲的别人也一知半解。不吸收的营养,那就是一进一出了呀!


很多时候,你讲的东西,别人听不懂,不是别人理解不了,而是自己也没学到位,导致表述不清晰。


这星期的例会,请的BOSCore的刘广涛同志,我觉得他讲的真的挺好。双花问题以及项目落地应用的一些例子,都是用很简单的实例去讲解。讲怎么样把简历上链,有什么好处。讲怎么样把用户信息的上链数据利用起来,实现共享,解决一些痛点。


平时我们可能会怎么讲?也就是用“拜占庭算法、信息上链”这些术语一带而过也就算了。他为什么能讲那么详细呢?因为他就是做这个方面的呀,包括他整个团队。


所以,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听这些业内者的分享。听他们讲,你才会发现,原来很多事情是这样的,很多技术是这样被运用的。而不是仅仅知道有这么一个概念的存在。


包括最近在喜马拉雅听一些音频,听学者金灿荣讲宏观经济,听教授王彬生讲区块链价值互联网。讲的都挺有趣,也易懂。


通俗易懂就一定是低认知吗?一定不是。


费曼的学习小故事(揭秘让你的征文)(4)


可以再看看各家财经媒体的内容,都是PGC,也就是专业生产内容,大多数普通用户一般参与不了。但你看那些文章,都比较晦涩,很多专业术语,也比较官方,普通人爱看吗?其实并不爱看,也几乎没有互动和评论。


力场是UGC类型的社区,也就是用户生产内容,全民参与。这个时候最好呢,写文用大白话。这是用户画像和受众决定的。


互动的起来,观点、知识能被吸收,这才是重点。否则,不被吸收,那也是徒劳。那种认知传递是很难实现的。


形象化这个词很有意思,可能有人会觉得我给你讲一个专业概念,就要用最专业的描述,否则,任何比喻呀、举例子都会导致最终表述与实际的本质有所偏离。


但也要想到,讲一个别人不懂的概念,人家的吸收率为0.


用举例子的方式讲,即便不那么严谨正确,至少人家可能听懂了60%。从形象到具象,对这个本质能参透6成,总比一点都不懂要好。


而费曼技巧,对自身、对他人,无非就是如何再进一步,用更为精简、通俗、深刻地表述,更准确地去理解一个事物的本质。


再说回征文,真的就该费曼一下。


写任何文,其实也一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