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学院什么档次(武昌首义学院十一年居首揭秘)

武昌首义学院什么档次(武昌首义学院十一年居首揭秘)(1)

武昌首义学院什么档次(武昌首义学院十一年居首揭秘)(2)

武昌首义学院什么档次(武昌首义学院十一年居首揭秘)(3)

武昌首义学院(原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历经十六年奋楫勇进、开新图强,连续十年名列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首,2015年转设为民办大学后再居榜首,多次扛鼎中国一流独立学院五星级应用型大学榜首和最佳专业排行榜首,迭获“中国两岸四地最佳私立大学”誉称及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称号。为什么武昌首义学院连年傲然居首,其中到底有哪些成功的内在密码?

学校始终以一流办学设施为育人之基,以内涵发展为战略遵循,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永恒生命线,以“敢为天下先,薪燎济世才”的历史担当锐意创新突破,其理念和路径无疑对此进行了生动深刻的诠释。

一、打造一流设施,筑牢环境育人之基

学校理事长金国华说:“要办好一流的学校,首先要有一流的设施,要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学校建筑面积达59万平方米。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体系完善,首创全国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心”。校园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校园建设走在同类高校前列;建有各类实验室68个,设备总值过亿元;图书馆总面积2万余平米,与8个院系资料室组成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各类文献559.5万余册,3471个阅览座位;后勤保障始终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和安全第一”的理念,在国家及省市高校检查评比中多次获奖,获“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学校”称号。

二、紧贴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紧贴社会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态势,较早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并将办学定位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核心能力有机统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工程建设体系,通过提炼各专业核心能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系统构建了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三、深化教研教改,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注重以教学研究和改革为推手,促进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建立教学研究专项基金,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历年累计承担校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184项,其中省级及以上61项。多项成果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和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建设校级精品课程5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

四、严控教学过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专门构建学生评教、院系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相结合的三级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教师综合测评效果与待遇职称奖励挂钩。2010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合格评估;2012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2016年,又获批新增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五、凝练办学特色,积蓄鲜明办学优势

围绕人才培养定位,力求形成个性鲜明的办学优势,凝练出“注重养成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强化实践创新”三大特色。在德和能上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各类素质提升活动、爱心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已成常态;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过率达50%以上;在国家司法考试中,法学专业学生数年一次性通过率超40%,逾全国高校通过率20%标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76%,远超全国平均通过率。

六、广培师资沃土,夯实办学治教基础

始终将师资队伍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坚持“引进与培养同步、优化与提高并重”的原则。现有专任教师是777人,其中硕博以上学历430人,高级职称教师298人,双师型教师199人,与外校联合培养硕士导师10余人,涌现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2015年,实施“百名双师型教师引进工程”。

七、激发科研引擎,强化人才培养支撑

科研强,则人才培养后劲足。自2011年启动科研以来,累计承担各级各类课题和科研项目220余项,年科研经费500余万元。教师每年在SCI等国际权威刊物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教师出版专著、主编教材年均60余部;教师吸纳学生进入研究团队,院系实行“导师制”,用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培养本科生,在毕业设计中指导学生真题真做,真题率达到90%以上。

八、涵育文化细壤,构筑优良学风校风

注重校园文化品位和内涵,构筑优良学风校风,营造人人成才的育人环境。全力打造 “文化艺术节”“科技学术节”“读书节”和湖北省高校著名校园文化品牌《南湖讲坛》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化四合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术追求和人文关怀。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现有100多个社团成为学生拓展兴趣、提升能力的平台,部分社团屡获省市表彰。

九、聚焦合力育人,强劲修身成才动能

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学工部门、宣传部门、思政课部齐抓共管,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协调分工,辅导员、教师和教职员工合力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机制。学校屡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双A”“平安校园”等称号。

十、扩大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

坚持将实习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将人才培养基地建在学校的互惠模式,强化合作的广度、力度和深度,深化产教融合。共建有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项目、甲骨文中国公司、亚旭电子、BIM综合实训基地等基地140余个,省级示范性基地1个,超过2/3以上为国家知名大中型企事业单位。2008年,全国首家台企人才培养基地落址学校,担负大陆万余家台企人才培养任务。2016年,中软国际特色班即将招生,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

十一、厚植双创土壤,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紧扣双创时代脉搏,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双创土壤。通过大力推进实验室建设,外因社会资源助力,内联专门扶持政策,投入专门资金和场地,不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积极指导学生申报各类创业项目和自主创业。

校园里设有“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客BOX”大学生创意园,成立有我省第一个“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逾千名创业者从这里走出,活跃、成长、成就着自己的梦想。90后创业明星群“最懂校园市场的90后、校导网联合创始人”孙凌,2014“长江学子”年度人物郑彬,“2015长江学子”年度创业人物魏嘉威,创业半年月营业额即达300万元的田应文。80后创业明星群“湖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会长、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创业导师”邵丹,“2010年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湖北首位”龚世威,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彪,“湖南十大青年企业家、人大代表”毛磊,武汉金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张飞,东莞胜拓超声设备有限公司叶强等。

十二、注重开放办学,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坚持国际化办学,常年与美国、新西兰、日本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开展交流互访活动。通过联合办学、联办课程、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2009年,学校遴选15名英语教师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培训。2015年设立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2年至今,130余名学生赴台湾义守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学习交流。

十三、发力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以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为抓手,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力学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国家和省级竞赛中,共计千余人次获奖,其中50余人次获国家级一等奖,100余人次获省级一等奖。

十四、狠抓就业考研,畅通学生毕业出口

全力铺设学生就业管道,为学生考研提供系列服务。截止2015年7月,共为国家和社会共输送4.5余万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2%以上,部分工科专业就业率达100%。近千人被国家外交部、水利部和省市机关录用为公务员。每年20%以上的毕业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众多毕业生被美、英、德、澳、日等国知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武昌首义学院大门前身着学士服的学生们。

学校名誉校长、理事李培根院士为学子拨穗正冠。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