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贵族男子的头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魏晋时期贵族男子的头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1)

《孝经·开宗明义》上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古诗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它所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根头发都来自我们的父母,我们对父母的尽孝,要从保护我们的身体每一个部位,不让它们受到伤害开始。发型,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去研究,会思考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子的发型,不停地寻找适合自己的新发型,然而,与头发密切相关的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梳子。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探究关于梳子的历史。

一、别样风趣的“梳”和“篦”

1、“梳”、“篦”各有不一样的故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闹钟响起来时,有着长发的姑娘们,在洗漱的时候都要用梳子把自己的一头秀发梳整齐,在这梳头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喜欢用的梳子是不同的,然而,由于时代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我们可以找到几乎有300多种类型的梳子,比如我们经常用的大板梳、木质的梳子、单排梳子或者是多排梳子。然而,我们现代的梳子,对于古时候的人们来说是不一样的,他们将梳子分为“梳”和“篦”两种

“梳”在古时候并不全指我们日常用的梳子,它是代表梳齿“稀少”的梳子,当然,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梳分为“木”和稀疏的“疏”的右边部分。所以,很明显,梳子首先是木头做的,然后它的梳齿十分的稀疏,所以人们把他们叫做“梳”。古时候,关于梳子的爱情诗作有很多,比如宋代吕胜己的“象牙白齿双梳子,驼骨红纹小棹蓖。”就写出了用白色的象牙做的“梳”,和用驼色上面刻着红色花纹的小型“”,通过借代的手法,来体现女子爱美的天性,以及纯真的儿女之情。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篦”吧。

魏晋时期贵族男子的头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2)

“篦”在古时候是指的梳齿比较密集的“梳子”,它在古代是梳头的工具,人们称它为“篦子”或者“篦梳”。它同时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去头垢”。就像我们经常买去屑洗发膏一样来除去头上的油脂和污垢,来清洁我们的大脑皮层,当然,古时候可没有护发素之类的产品。

相传,最先制作“篦子”的人是春秋时期陈七子,他因为犯了错从而在监狱里,在监狱里面他很久没有洗澡,因此头上开始长满了虱子,有一天他实在是忍受不了,他便用监狱里用刑的竹子,制成像“梳”一样的梳子,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篦”。

由上面的解说我们可以了解到,古时候人们梳头发需要用的工具有两种,分别是“梳”和“篦”,它们两个的外表特点不一样,“梳”是稀疏的,“篦”是密集的,它们两个的作用也不一样,“梳”是用来梳理头发,“篦”是用来清理头发。其中,“篦”还可以用来插在头上,当做头饰,在很多古装剧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家闺秀们的梳妆盒上面有两把不同的梳子。就像古代诗人李白写的《琵琶行》里面的:“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一样,作为发饰的“篦”当然有着不同的款式和花纹。

2、各具特色的梳篦材料

“梳篦”作为一种古代工艺,相当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梳篦在古代时期做工十分的精良,相当于一件工艺品,同时,他也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它的材料非常的丰富,我们能想到的大约是竹子、各种各样的木材、各型各色的兽骨。它们都可以来制作很好的梳篦,先说具有民族色彩的兽骨,一提到动物,我们就会想到鱼的骨头很像我们使用的梳子的形状,所以,梳篦首先是由鱼骨来制成的。人们把大的鱼骨弄成两节,细细的鱼刺正好符合人们的需要。

魏晋时期贵族男子的头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3)

然而,最广泛的还是属于竹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竹梳篦”,它现在是非物质遗产文化,十分具有收藏价值。江苏常州博物馆里就收藏了许多有历史价值的梳篦。江苏的“常州梳篦”,雕工精美美轮美奂,在竹子上雕刻显得十分的清秀。当然也有用名贵的木材来雕刻的,它们与普通的梳子都不一样,普通的梳子都是只有一边,但是,梳篦的梳齿在两边都有。

二、顶上风华的梳篦纹饰

我们在陶器上面有雕刻这许多花纹,在珠宝上面印刻着许多图案,然而,在古代的梳篦上面也同样雕刻着许多美丽缤纷的纹饰。当然,梳篦有可能也是用玉做的,或者用琥珀做的,各种各样的材料,使得每一个梳篦都有她独特的一面,材料我们分析完了,我们接下来要研究一下梳篦上的纹饰,那我们就要从最具有代表性的“常州梳篦”开始,唐代诗人罗隐曾写过一首《白角篦》,写道:“白似琼瑶滑似苔,随梳伴镜拂尘埃。”这是多么光滑的梳篦,可以达到像青苔一样滑啊。

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梳篦的故事,佳句。在古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用的器具或者首饰上都刻着著名的人、吉祥的图案、有好寓意的动物,以及各地的青山绿水,然而,常州的梳篦也不例外,它上面所雕刻的种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都差不多,但是,唯一和我们不一样的是,常州梳篦雕刻的细腻程度,是常人所难达到的。人们生活的时代不一样,人们所持有的梳篦的纹饰也就不一样,因为,每一个是时代的思想,它所象征的物体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来继续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朝代应刻画什么样的纹饰呢?

1、始于战国

魏晋时期贵族男子的头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4)

我们从上面可以了解到,梳子最早是用鱼骨头上的刺制成的,因此,梳篦最早发现在上古时期,人们用鱼刺来当做梳齿。在炎黄时期,只有身份尊贵的人物才能用得起梳子并在梳子上镶钻宝石,刻花纹。在夏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部分家庭生活小资的妇人们开始把梳篦随身放着,就好似我们每次出去都要带着口红、粉底来补妆一样。她们通常用的都是用玉来做的玉梳”,或者是用象牙做的“象牙梳”。然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梳子上雕刻自己喜欢的东西。

到了战国时期,人们经过时间的推移,发现梳子有很多好处,它可以治头痛,按摩头部等关于养生的功效,因此,更加重视梳子的重要性,开始对梳子进行研究了。人们对梳子的了解,加大了梳子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程度,于是,梳子的发展也从此加快起来,制作它所用的材料也丰富了起来,上面刻的花纹也多样起来,梳子在造型设计上也逐渐多了许多。几乎,每一位年轻的妇女手上,都随身携带着属于自己的“梳篦”。人们不仅重视了梳子的养生功效,还因此大大改善了梳子原来的造型。

魏晋时期贵族男子的头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5)

2、繁荣于唐宋

梳子虽然在战国时期被重视,但是真正流行起来的还在唐宋两朝,唐朝的诗人白居易曾在《花酒》中写道:“香醅浅酌浮如蚁,雪鬓新梳薄似蝉。”人们用梳子把自己的头发梳的别具一格,不仅增加了人们生活中的乐趣,还体现出人们在不断进步,不断的创新,发展,使得梳子拥有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意义,使得梳子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被流传千古,从未被遗弃,忘记。

在古时候,梳子就也有断了,坏了的时候。人们会产生疑问,如果说我的梳子断了,会有什么可怕的征兆吗?梳子可是和我日日夜夜共同相处的“好朋友”,它断了,我们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感觉,但是朋友们,其实,古时候有这种说法,是因为梳子和我们是亲密的“朋友”,当危险来临时,它会牺牲自己来保护我们,所以,无论怎么样,大家都没有必要去惊慌。其实,梳子断了,用科学的解释,就是因为梳子用的时间久了,老化了,它们也是有寿命的。

魏晋时期贵族男子的头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6)

三、总结

一把小巧精致的梳子,却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垒金梳子双双耍,铺翠花儿袅袅垂。”梳子其实在古代也是一种爱情的象征。我们手上的梳子,从上古时代的鱼刺骨头,变成了夏商周的美玉、木材,再到战果时期的“竹梳篦”,到今日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苏常州梳篦,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壮大,梳子在我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上面的纹饰可以随意雕刻自己喜爱的物品,我们用梳子梳头的习惯一直从古代延续到这一代,我们要保护好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

2.《释名释首饰》

3.《孝经》

4.《百家讲坛》

5.《礼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