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十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中的)

通常认为,孔子所说“五十而知天命”中的“天命”就是寿命,或者是玄之又玄的运命。

而孔子口中的天命真的就是这么简单的理解吗?

《中庸》中提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佛教同样也提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因为性是天命。

那么我们再回头来看,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是说孔子在这个期间,顿悟了明心见性的道理。

其后的”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是他悟道以后的修养层次的提升,对一生未来的规划。

孔子之所谓‘天命’,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变化的客观规律。说他所谓‘命’,是指人的寿命、运命而言“。这种说法,错得离谱了。

什么是五十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中的)(1)

“天命之谓性”,这是讲性命,性命原本就是一体。只是先天性命,所谓大我,与后天肉体性命的小我有所不同,需要小我明心见性才能认识到,另外一个层面的真我,是人的另一条性命——归于天神的性命。

孔子说“圣人以神道设教”,才成为圣人合理的,必然的思想与行为高度统一,又要符合天道的规律。

什么是五十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中的)(2)

人神二性合一,遍称之为悟道之人,我们也就知道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也有一条永生不死的神命,这就是“天命“。

明心见性,是认识到人还有另一个身体,另外一个灵魂,因此佛说,不要爱肉身,当爱你的佛身。

圣经说,不要爱会死的血气生命,当爱你永生不死的灵命。

”修道之谓教“,是要借修道认识此”天命“,具有人人自有的性质,这就是”天命之谓性“。

好比圣经说,”上帝与我同在“,佛说”佛性人人本具“。

什么是五十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中的)(3)

“率性之谓道“,道有吉有凶,因此人之性也有:”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的差别。《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不同的教育和学习,生活环境,会把刚出生的婴儿,教成不一样习性的人,有善良的,也有邪恶的。到成人,人人被灯红酒绿迷失了本心,本性,因此“修道之谓教”。

修道,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不容易,孔子所谓“未知生,焉知死?”生从何来?是从神而来。不知道这是人的本性,又怎么知道人有永生不死的命呢?那么对死亡的认识自然就是错的。“未知生,焉知死”,此句与“不知乾,无以知性命之理”语出同宗。

性命是生与死,乾为始为生,因此不知乾,即是未知生。未知生焉知死,即是未知生,无以知性命之理。

什么是五十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中的)(4)

孔子求道老子图

易经是:“圣人以神道设教”,修道之谓教,那么易经也是修道之教。修道是人人都需要修道,那么易学,儒家学说的思想怎么不能扎根于民间呢?只是需要让民众知道修道的必要在哪里,有没有科学性,那么儒家学说就会落地开花,遍及天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