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1)

杭州西湖的“苏堤春晓”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2)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大词人、美食家苏东坡塑像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3)

苏东坡发明的“东坡肉”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4)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大词人

1

才华横溢、冠世绝代的宋代大文豪苏轼,因耿直敢言,不愿同流合污,屡屡成为官僚权贵政治倾轧的牺牲品,曾多次被贬官流放异地他乡。

在人们的印象中,他的贬官生涯似乎还是蛮潇洒自在:在黄州,他游山玩水于赤壁风景区,豪迈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篇力作外,还潜心发明了令人垂涎的诸多美食——东坡饼、东坡鱼、东坡羹、东坡豆腐。

苏轼贬官在黄州所做的《猪肉颂》,为猪肉不吝赞美: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在杭州他又研发了叫人回味咂嘴的世间美食“东坡肘子”、“东坡肉”,闲暇之余,他每每品茗着西湖龙井,就着杭州醉虾,流连徜徉于西湖的四时美景、无穷变幻,怎是一个“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恬静悠然来形容啊!

公元1089年,苏轼任杭州知州,因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过节时,当地百姓送他许多猪肉。而他却把五花肉切成大块,加葱、姜、酱油、料酒,慢火细焖,煨制成酥香味美、肥而不腻的红烧肉,分与每户,意外获得了很大声誉。从此民间便把这种红烧肉命名为“东坡肉”,成为传统的名菜。

还在当时的岭南蛮荒之地惠州,他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形象描述自己的“诗意生活”。

甚至62岁的苏学士被贬到“天涯海角”,宋朝没有比这再冷落偏僻的场所——海南岛儋州时,竟然痴迷上了当地的特色小吃——生蚝,或煎蚝或烧烤,真是大快朵颐,过瘾快哉,就连给儿子的信里也这样诙谐乐观、不忘幽他一默:

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孔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我给你说,千万不要告诉那些朝中的士大夫们,我怕他们千里迢迢跑来跟我抢如此美味。)

其实,自谑为“老饕”(在下东坡,一个吃货)、堪称是大宋美食IP持有人的杰出文豪大家,东坡先生之游山玩水、潜心美食的诗情画意生活,多是出于千年后人们的乐观联想和文学色彩的意会夸张。

在现实生活中,在彼时官场堪比现代的完备“GDP考核”、问责机制下,苏轼的官场生涯不可能一如网络流行语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那样称心如意、巴适潇洒?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5)

苏诗书法《寒食帖》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6)

苏轼画像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7)

“东坡肘子”——苏轼研发的美味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8)

苏轼的《赤壁赋》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9)

离黄州不远的赤壁古战场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10)

海南岛风光

2

宋朝官员的考核管理其实很“现代化”,不仅有GDP考核硬指标,还有伴随的问责机制。

在重文抑武,文人治天下的宋朝,对官员的考核也是必不可少。

由于宋代城市化空前繁荣,商业发达,财税贸易急剧扩张,导致当时非常注重经济方面的政绩,一系列与GDP密切相关的指标(譬如垦田亩数、粮食种植亩数、新增户口数目、公共设施修建数目、农业税与工商税征收细目、货币“交子”发行量等)在宋代官员林林总总的考核清单上占据了很大比重。

根据年税收总额计算,宋仁宗时期,中国宋朝的GDP占到了全球的50%,人均GDP2280美元。北宋的汴京和南宋的杭州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

宋代商贸繁荣,国家每年税收惊人。据统计,宋仁宗在位的宋朝最为富裕时期,某一年的税收居然高达2200万贯(相当于2200两白银)。

北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汴京城的商业利税达到55万缗(一缗即一贯铜钱,约等于一两银子);南宋中期,临安一年的商业税居然高达120万缗。

而颇令人玩味的是,宋代对官员的考核犹如贯彻今天的“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居然有一套操作性很强的标准化、量化考核指标。

所以,苏轼到杭州担任知州后,哪还有太多时间寄情山水,专研美食,因为他每年都要努力保持当地经济指标的持续增长;填写、上报多份严苛的“经济年报”。

譬如对场务课利情况的考核,苏东坡需要填写一份报表,注明此场务的“祖额”多少,“递年”收钱多少,本年收钱多少,政府投资多少,本年收入比“祖额”增长或亏短若干“分厘”,比“递年”又增长或亏短若干“分厘”,然后送审计部门复核、审计。

宋朝所谓“祖额”,是指此次场务的营业旧额,通常取过去五年营业额的中位数作为“祖额”;“递年”则指上一年,递年比较相当于今天的同比;“分厘”是宋人使用的百分比,一分即10%,一厘即1%。通过使用这些统计工具,可以非常容易地量化评估出一个场务的年度经营业绩。

更让人钦佩叹服的是,一千年前的宋代,这些量化评估指标居然有配套的奖罚措施相对应。

比如北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的一条法令规定:

将各州县场务的课利统计纳入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指标,亏损5%(十分亏五厘)以下的,知州、通判、幕职、知县各罚薪一个月;亏损10%以下的,相关官员罚薪两个月;亏损20%以上的,给予降职的处分;而场务课利实现增长20%的,则考核为优良,给与加官进爵的特别奖赏,以此调动官员提高经济发展指标的主管能动性。

“天下州县课利场务,自今逐处总计,大数十分亏五厘以下,知州、通判、幕职、知县各罚一月俸;一分以下,两月俸;二分以上,降差遣。其增二分以上,升陟之。”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11)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12)

汴京夜景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13)

南宋都城临安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14)

宋朝的远洋大船模型

3

宋代地方不仅设知州,还专门设立监督制约的“通判”,搞权力制衡,防止州官一手遮天。

彼时,最重要的地方行政层级就是州府,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知州”(府的行政长官为知府)。

宋朝的州务最为繁重。宋哲宗元祐四年,苏轼担任杭州知州之后,他需要“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总焉”。

乍看起来,苏学士当了杭州市长之后,好像是这里“说一不二”的最高行政、司法长官。

实则不然,当时州里还设置“通判”一两名,赋予24小时监督制约“知州”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知州有不法事端,通判可以提出弹劾奏议(“知州有不法者,得举奏之”《宋史》)。

宋时,各州设通判一至二员,辅佐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

在宋朝的州府中,不少通判尽管官阶、品秩略低于知州,但是由于有监督的大权在握,他们在许多事情上,根本用不着“唯(知州)马首是瞻”,甚至可以与之一争长短高下,让身为一州最高行政长官的知州无法肆意妄为、“权力独大”。

这里面还有个趣味的小掌故呢?

一天,某地知州对时常干预监督他的“通判”非常不爽,发牢骚道:老子是堂堂一州之长,州衙里官职最高的“一把手”,这事我说了算,你得听我的。

通判却揶揄回怼道:你一把手算个屁,我是名正言顺的监州,代表朝廷监督你的,你不能独断专行、擅自决定。

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期所制(宋欧阳修《归田录》)”。

由此,一些州官对通判如鲠在喉,避之唯恐不及,欧阳修还讲了一则趣闻轶事:

汴京有位叫钱昆的少卿,老家余杭人,非常爱吃大闸蟹,他曾请求外任,想到外地当个知州。上官问他希望到那个州上任,他诙谐道:“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以”。大宋地界有螃蟹的州府不少,但是没有设置“通判”的州府几乎没有,一时成为官场茶余饭后的笑谈。

所以,那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权利不被监督约束之“奇葩现象”,至少在宋代是很难出现的。

大伙也不难想象,即便苏轼当了杭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知州),他身边还有一两个“通判”在监督他的行为举止,又岂能天天研究美食、游山玩水,耽误时日,不搞经济?!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15)

欧阳修塑像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16)

美食螃蟹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17)

宋朝的交子钱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18)

宋朝的铜钱

4

对苏轼而言,公款游山玩水、吃吃喝喝别说不允许,更是想都不敢想,因为人家大宋朝的公款招待费管理,严格的超乎想象。

怎么,你在宋朝当上“天高皇帝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州官,几个哥们同乡大老远来拜访,你就可以用公款游山玩水、胡吃海喝了?

告诉你,这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除非你想丢官,不想干了。

要知道,有宋一代,朝廷对地方的公款招待费管理可是相当的严格、不徇私情。

不妨从一则相关联的“官场无小事”说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因一篇意境高远、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岳阳楼记》而蜚声文坛,名声鹊起,令人好生羡慕嫉妒恨。

而文章开头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让人们知道了一枚叫“滕子京”的官员,而这位倒霉的大宋高官,就是吃亏在“乱花公款招待费”,遭到同僚弹劾,无奈被贬到了彼时荆楚南蛮之地的“岳州”(今岳阳市)。

原来,宋代汴京政府也是极力限制地方官员搭借“公款招待”之便,巧立名目,游山玩水、胡吃海喝的。

宋朝为此还专门设立了“公用钱”制度,由中央财政拨给地方一笔专门的“公用钱”(公务接待费)。前提是,地方官员接待必须合理合法。

例如接待上级检查巡视的开支,合理合法;用这些公款招待亲朋好友,联络感情,吃喝玩乐就是不行,还要追究问责。

滕子京就是无形踩了“这个雷”,付出了惨痛不菲代价。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19)

范仲淹画像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20)

岳阳楼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21)

范仲淹与滕子京塑像

他在当泾州知州(今甘肃泾川)时,“费公钱十六万贯”,除了用于宴席和歌舞娱乐之外,还“犒赉诸部属羌,又间以馈遗游士故人”。尽管滕子京没有中饱私囊,可是他明显越轨涉嫌“挪用公款招待费”,被御史以“盗用公用钱”弹劾后,其去留和贬官尺度,一时不好把握,成为朝臣争议的焦点。

宰相杜衍主张严惩不贷,以儆效尤(“欲深罪滕宗谅”)。范仲淹则极力为他开脱(“力救之”;称“如宗谅显有欺隐入己及乖违大过,臣甘于宗谅同行贬黜”)。

滕子京好不容易得以“止降一官,知虢州”,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御史中丞王拱辰认为处理太轻无法责众,在其以“辞官相挟”之下,滕子京最终从繁华的中原虢州,又被改贬到荒凉偏僻的岳州。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人生往往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在此任上,滕子京修建了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范仲淹锦上添花写了篇《岳阳楼记》,得以流传至今,光耀史册。

事实上,大文豪苏轼虽然多次被贬,但还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豁达、积极用事的儒家思想),无论“居庙堂”抑或“处江湖都是”忧国忧民,尽职尽责,美名远扬。

譬如他在惠州任上,心系民生,请准改税赋为“钱米两便”,纠正米贱伤农;推广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使用“秧马”;铺路架桥,解决百姓出行困难;和好友(广州知州)协商解决广州城市居民的医疗、饮水惠民问题。

杭州任上,他亲自带头“疏浚西湖,筑长堤防水患”,杭州人民为纪念一代大文豪治理西湖的千秋功绩,亲切称之为“苏堤”;“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而这位在“诗、词、散文、书、画、美食” 等方面达到极高艺术造诣、才华冠世绝代、千年等一回的文化巨人(美食大师),也从未被历史的记忆长河湮灭。

在星光璀璨、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画卷之中,苏东坡早已成为熠熠生辉的“巨星符号”,时光不老,传奇不绝。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22)

三苏祠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23)

二十四史中的《宋史》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24)

王安石画像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25)

宋哲宗画像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26)

苏东坡的绘画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27)

宋代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苏东坡贬官到哪儿(苏东坡被贬官却常游山玩水潜心美食)(28)

苏堤春晓

参考书目:《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宋史》、《苏东坡传》、《苏轼的人间情怀》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