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风俗的谚语(泸州这些本土歇后语)

泸州风俗的谚语(泸州这些本土歇后语)(1)

别看泸州城市在过去没大好大点,但是正如邓丽君所唱的,小城故事多,继而小城的乐趣也多。江阳沽酒客觉得,无论哪个城市,无论你是六朝古都,还是一般旧城,除了它的那些古迹和历史典故以外,一代又一代老百姓形成的民间幽默智慧,才是最能够被记住和传承的,并且给当地人增添了一种特有的市井情趣,让大家时不时的拿出来调侃运用,颇有意思。

比如这其中歇后语就算,但是作为歇后语这种民间智慧,很多全国皆知,流传之广,很难找到它具体出处,而每一个地方又有一些小变动。但是偏偏泸州人有自己的特有的歇后语,四川通常叫做展言子。

据说有专家将“展言子”说“歇后语”,归为“口头文学”,这是官话。有人更直接说是“板凳文学”、“茶馆文化”,难登大雅之堂。总之,有点蔑视的意思。但无论怎样评价“展言子”的文学地位,但是有人喜欢听,就有人说。用经济学的术语“展言子”在生活中是有“市场”的。其实,言子展得好,运用得当,就是生活中的开心果,大家一笑,既有利健康,又有利于和谐。

泸州风俗的谚语(泸州这些本土歇后语)(2)

四川各地都有很多展言子的高手,今天很多年轻人又在玩谐音梗,其实根本没有啥子好稀奇的,老祖宗玩剩下的,至少没有被发挥了。

泸州的歇后语基本是因为泸州地名的来历跟有关,其中还有一条曾经四川皆知,今天沽酒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特别说明一下,那种全川性的歇后语方言展言子没有收录,这次全部是泸州特色的,如果你们还有知道的欢迎补充:

外地放鸽子,泸州“放筏子”:其实泸州方言音为“放扒子”,意为说话不算数、或者爽约。这就源于泸州是江城,从事放筏子职业的人多,而筏子放到下游就完事,从来不回收,所以就形象地延伸为日常用语了。当然今天反而没几个人用了,文化不强势,自然慢慢被淘汰。

泸州风俗的谚语(泸州这些本土歇后语)(3)

泸州过河——小事(小市):原来的泸州城区只有市中区和小市,即使隔得近在沱江大桥尚未修建前也只能在馆驿嘴坐船过河。很多泸州人在渡河帮忙时很有信心,就会拿这个歇后语鼓舞一下,证明自己“搁得平”,不过是小事一件,你看是不是跟今天的谐音梗一个道理。所以流行这个东西就是不断被复古翻新罢了。而且这句歇后语由于当初泸州水运发达,传遍了川江,不仅泸州人用,全川都曾经普及,大家不知道它的影响罢了,当然今天四川其他地区的人还知道不,就不清楚了。

三道(倒)拐的泥鳅一一死的多活的少:以前濂溪路的三道(倒)拐是农贸市场,卖菜、卖鱼、卖泥鳅的人都有。往往一到下午,没卖完的泥鳅由于缺氧,导致死去的很多,活下来的很少。于是,“三道拐的泥鳅一一死得多活的少”就成为泸州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了。今天怕一个没有这么多人卖了,可以供给氧气了,这个就多少过时了。

泸州风俗的谚语(泸州这些本土歇后语)(4)

大什字迷路一一不识(是)东西:大什字是相当热闹的地方,十字路口都是卖东西的,一不留神就会找不到路,分不清楚东西南北方向,于是便产生了这句歇后语。而现在这句话已经演变成骂人的话,如:某某人真不是东西。泸州人其实不喜欢东西南北来分方向,大不了前后左右,去北方你要问路也不习惯啊。

钟鼓楼的麻雀一一‘骇’定了:“泸州有座钟鼓楼,半截陷(焊)在天里头”,钟鼓楼,在泸州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高耸入云,而且钟声特别响亮、响彻全城。麻雀一向胆小,居然敢跑到钟鼓楼上去停留,已经被吓来定住了。泸州人说吓人,读黑人的音,即骇。

泸州风俗的谚语(泸州这些本土歇后语)(5)

钟鼓楼上点灯笼——高明:在“半截陷进天里头”的钟鼓楼上点灯笼,不是高明是什么?很高的地方一盏明灯,正好可以说高处明亮,这人高明了。

蓝田坝耍弯刀——明砍(侃):老泸州人都知道,蓝田坝赶场天商品云集、热闹非凡。前来赶场的人同商家砍价时从来不唯唯诺诺,都是明明白白地直说。“砍”读音“侃”,意指说话时不要吞吞吐吐,有什么事就直说,这也是泸州人爽朗性格的体现。这个其实我觉得有钱牵强,四川这句是月亮坝头耍弯刀——明砍。

蓝田坝飞机场竣工——有机可乘(趁):蓝田坝飞机场竣工后,泸州人就可以在这里乘坐飞机出行。至今,有机可趁,表示有机会可以利用。这个蓝田机场建议民国,值得大家了解一下,如今已经停止了。

南寿山开座谈会——鬼话连篇:泸州的公墓,南寿山是墓园,在这里开座谈会,也许真算鬼话连篇。南寿山名字真好,可惜不是寿比南山,反而成了阴宅之地,也是寿终正寝的地方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