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最真实的成长(爆裂鼓手不疯魔不成狂)

前几日在家刷今日头条,看到一个视频博主对《爆裂鼓手》进行讲解。一时兴起便在网上找到该电影的资源看完整部电影。

《爆裂鼓手》主要讲述了爵士舞鼓手安德鲁从小就以查理·帕克为目标,立志成为一名优秀鼓手。在他大学进入学校乐队后,本来以为是开始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新舞台,但是他遇到了魔鬼老师弗莱彻。弗莱彻是一名魔鬼训练师,他善于用暴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在弗莱彻的刺激下,安德鲁终于完全突破自我,登上了人生事业的新顶峰。

爆裂鼓手最真实的成长(爆裂鼓手不疯魔不成狂)(1)

这部电影是由迈克斯·特勒和J·K西蒙斯主演的音乐剧。2014年上映并且于2015年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第72届美国金球奖等众多大奖。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励志的热血剧,但是在我看来,这部剧告诉我们的是“伯乐”的重要性。

阴郁的色彩暗示音乐成名之路的艰辛

《爆裂鼓手》整部电影都是以浓重的阴郁色彩为主调,选取的拍摄景点要么是学校阴暗的音乐教室,要么是安德鲁昏暗的家。这是导演故意用阴郁的电影色彩衬托出主人公安德鲁阴郁的内心世界。这个拍摄方式和2010年达伦·波特曼主演的《黑天鹅》如出一辙。

爆裂鼓手最真实的成长(爆裂鼓手不疯魔不成狂)(2)

在说安德鲁之前,我想先为老师弗莱彻“洗冤”。很多观众说,弗莱彻就是一个没有感情暴力狂:他会在上课的时候听到学生弹错节奏,当场用东西砸向学生;他会一边扇学生巴掌一边问学生知不知道自己哪里出错了;他甚至会大声吼学生,要他承认错误。总的来说,用现代教育眼光看弗莱彻,他与当代教学主流的授课方式截然不同。

但是,我却认为他是一名好的老师,只不过他一直采用“纳金斯行为主义”教学模式。

纳金斯是美国心理学行为主义创始人,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注重研究人的行为,不该去分析行为背后的动机。用在教学上,他主张:学生做对的事情就要去正面强化;学生做错的事情,就需要通过体罚的方式让他们不敢再犯,采用“行动——反应”的教学方式。

与纳金斯相对立的教学模式就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杰斯。他主张:人性本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发挥“促进者”的角色(类似于老子的“因材施教”主张),强调对待学生应像朋友那般亲切自然和真诚。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那个让池底糖学校纸飞机满天的马修老师就是人本主义教学方式的典型代表。

在《爆裂鼓手》中,弗莱彻看似冷酷无情,但他其实只是“行为主义教学模式”的推崇者。他的教育方式就是直接了当地体罚而让他们不再犯错。

爆裂鼓手最真实的成长(爆裂鼓手不疯魔不成狂)(3)

电影里有两个镜头让我记忆深刻:

第一是,因为欣赏安德鲁的才华,弗莱彻让刚进乐队的安德鲁直接接替了核心鼓手的位置,让原来的核心鼓手滚蛋。这是典型的“不拘一格降人才”,遵守着用实力说话的原则,不看交情看能力;第二,弗莱彻在音乐课堂说自己的一个学生自杀了,这一刻他的眼睛里不再像往日那般冷酷无情,而是眼神里透露书很深深深的悲伤,接着很快他又恢复到往日那般深情。

从这两个场景,我们不难看出弗莱彻是个对待他人和自己都一样严厉的人,并且极具自律性。他将全部精力投入音乐的教学当中吗,他深信自己有生之年一定了以培养出查理·帕克那样伟大的音乐家,

查理·帕克在这部电影里是反复被提到的伟大音乐家,但是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查理·帕克之所以可以出名,除了他自身天赋和努力以外,还有一个用锅敲打他脑袋的老师——乔琼斯。

爆裂鼓手最真实的成长(爆裂鼓手不疯魔不成狂)(4)

正如古话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为什么很多有天赋的孩子并没有成为一代大师,除了自己没有坚持发挥自己的天赋以外,就是缺少一个激发她们潜能的人。而弗莱彻就是彻彻底底的伯乐,并且是个知道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

剖析伯乐的“造神之路”

看完整部电影,你会发现他激发学生潜能是有一套自己的流程,并且这一套流程是连贯和容易不被发掘的。

爆裂鼓手最真实的成长(爆裂鼓手不疯魔不成狂)(5)

首先就是通过不拘一格降人才,制造竞争危机。他随时寻找有潜力的鼓手。他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核心鼓手的位置,随时都可能被有能力的人接人。这样每一个鼓手都不得不拼命努力保住自己的地位。

竞争是最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的方式,正如我们的大自然也是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让人类站在食物链顶端。他在任用安德鲁没多久就让新成员顶替安德鲁。这时候安德鲁疯了一般朝他发火说“你不能这么对我”,而他却说:“你必须靠自己努力挣回你核心鼓手的位置”。

在弗莱彻的世界里,音乐就是一个靠实力和努力成就的殿堂,有能力的人才能在里面得到胜利女神的青睐。

其次,课堂上看似简单粗暴地纠正学生错误,其实是为了培养学生临场不惧的胆量。很多人说,弗莱彻就是个暴力狂,其实这是片面的说法。因为我们知道,在音乐会演奏的现场不可能就是像做测试题一样不出错就满分,可能会面对各种情况。比如,别人演奏出错,或者台下观众突然的起哄,这些也非常考验演奏者的心理素质。

看似每天对学生大吼大叫的弗莱彻,其实也是为了训练学生临场不惧的过强心理素质。要记住,在演出现场,无论外界发生什么,演奏者唯一的宗旨就是尽己所能完成优质的演出。

爆裂鼓手最真实的成长(爆裂鼓手不疯魔不成狂)(6)

最后,只有优秀的演奏家才值得被推到更大的舞台。有人说,弗莱彻最后那次演出,原本故意设计让安德鲁在有名的演奏家面前出丑,让他今后再也无法登上大舞台。但是我不认为。首先,弗莱彻一路看到安德鲁成长,他知道安德鲁是一名极具天赋并且可以深挖潜能的演奏家;其次,弗莱彻第一天给安德鲁上课就给他说了查理·帕克的成名历程是因为他扛住了老师在头顶敲锅(暗指极度重压);最后,他看到安德鲁迸发的激情演奏,在震惊后参与乐队指挥,让安德鲁在各大音乐家面前崭露头角。

可以说,弗莱彻精心安排的这场演出,是在他确定安德鲁可以做到临危不乱时故意设计的考验。只有在困境中逆袭,才有资格成为下一个查理·帕克。所以,我觉得弗莱彻这个角色是一个正面的伯乐。

伯乐总是有他独具的慧眼去发现千里马,用他独特的方式去挖掘千里马的潜能。大多数人既不是伯乐,也不是千里马,所以不该用普通的方式去评论一种教育方式。但是,最后安德鲁的出彩演出也证明了弗莱彻这个伯乐是值得肯定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