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国号年号(明朝国号的由来)

一个国家建立之后,一般都会选一个既好听大气,又很有代表性的名字,也就是经常说的国号。这个国号的选择非常的重要,一般都是很慎重的。像秦、汉、隋、唐、宋、元、明等,每个都是如此。而每个国号选择的原因、历史背景等又都不尽相同,今天就来给大家聊一聊明朝国号的由来。

朱元璋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之后,又设计弄死了小明王以后,终于可以称帝了。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他即将建立的这个国家,应该叫什么呢?要想建国,首先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才行。

《明太祖实录》记载: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正式继位称帝,定国号为大明。

明朝国号年号(明朝国号的由来)(1)

一般影响历代王朝确立国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由部落、部族的名称而来,如商朝就是因为其始祖治水有功被封于商,后来用商称他们的部族,汤灭夏以后,就用“商”当作国名;或者用创始人原来的封号或爵位,如唐朝;或者用他们最初统治区域的名称,如辽国统治者最初叫契丹,后来居住在辽河上游,就成为“辽”;或者用当地的物产,如金国;或者就是取一个寓意吉祥的名字,大明就属于这一种。

明朝国号年号(明朝国号的由来)(2)

大唐风韵——洛阳明堂

儒家意识

“大明”两个字,很符合传统儒家意识,很容易得到民众和社会舆论的支持。“明”这个字,拆开就是日和月两个字。寓意非常吉祥,代表了光明,也象征着朱家统治下的天下像太阳一样普照四方,像日月一样前途光明,万代永昌。而且更重要的事,古代一直有祭祀“大明”,朝日夕月之礼,朝廷对“大明”和日月的祭祀历来都非常重视。所以选这个名字,也是遵循古礼,代表着神圣。

在另一方面,朱元璋选择大明为国号,与他出身明教也有很大的关系。

明朝国号年号(明朝国号的由来)(3)

明教总坛

明教渊源

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明教的历史。明教原称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创,于公元694年传入中国。要说在外来教派要想在当地发展下去,就要吸收变通。明教就吸收了佛教、袄教、基督教的教义,把“二宗三际”当成他们的主要教义,他们认为是明暗两种力量统治着世界,即明暗二宗,明是光明,代表善和理;暗是黑暗,代表恶和欲。明和暗两种力量互相斗争,经过初际、中际、后际三个阶段,也就是三际。后来呢为了保护自己,又渗透了道教和一些民间信仰,又和佛教中的弥勒教和白莲宗扯上了关系。发展到最后,就形成了我们广为熟知的白莲教。

到了元末明初的时候,农民起义军的首领韩山童和刘福通就利用白莲教发展人马,利用“天下将乱,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口号蛊惑别人加入他们的队伍。请记住这个口号,到后面我们还会谈到。这么一来还真的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很快他们就聚集了大批人马,成为了一支实力强劲的队伍。这个韩山童就自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就成为小明王。朱元璋也是他们旗下一支军队的首领,称为小明王左副元帅。

明朝国号年号(明朝国号的由来)(4)

韩山童及其部下

之后韩山童死去,他的儿子韩林儿继位。后来韩林儿又被朱元璋干掉,朱元璋就作为这个明教的继承人,把自己的国号定为“大明”。“国号大明,承林儿小明号也”。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这其实是刘伯温给他出的主意。当时朱元璋的手下基本上都是明教教徒,大家都是响应了明教的口号,也就是之前那个“天下将乱,弥勒降生,明王出世”,才聚众起义的。所以说与其说他们跟随的是朱元璋,不如说他们是为了宗教信仰一样的信奉明教。这么一来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就显得理所当然了。这就等于宣称他是真正出世的明王,他才是具有合法性的,是明教新的代言人。这么做自然能够稳定人心,得到别人的信服。

明朝国号年号(明朝国号的由来)(5)

影视剧朱元璋形象

有一个佐证也能够间接地证明,明教之说并非空巢来穴。朱元璋在后期政权稳定之后,禁止明教、弥勒教等进行传教,并大肆批捕教众。因为朱元璋知道自己政权建立之初依托于此,那么他也担心什么时候再出来一个明王,为了防患于未然,不如尽早铲除。

明朝国号年号(明朝国号的由来)(6)

火神祝融像

民间传说

还有一种民间说法,是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的。因为朱元璋从南方发迹,元朝统治者来自北方,而南方为火,是光明之意;北方是水,属阴。中国古代的光明神、火神祝融,颜色是赤,所以又称为朱,祝融又叫做朱明,朱姓来源于祝融朱明。火克水,光明克服黑暗,所以说南方发迹的朱元璋打败北方的元朝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恰巧朱元璋又定都南京,南京又是祝融的故墟,这预示着朱元璋不忘先祖。这种说法来源于民间,是以讹传讹的典范,也是强行附会,所以不足为信。

较为可信的说法还是前面分析的来源于明教教义,以及寓意吉祥。这二者结合起来,既有理想因素,又有现实考量。符合儒家理念使得非明教的普通民众和知识分子能够接受它作为正统王朝,传承明教又使得它能够被大批的明教徒们接受,有利于稳定人心,使局面趋于安稳。

参考资料:明朝十讲 洪钊

沉暮与新生 张海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