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郑伯克段于鄢解读全文)

#每天学点《古文观止》#第四十九篇

给您说这一段《古文观止》当中的回目《郑伯克段于鄢》,可能有人纳闷了,咱们《古文观止》第一回不就是《郑伯克段于鄢》吗?今天怎么又说这回书啊?难道绕了一大圈绕回来了?非也,此文非彼文。

怎么呢?今天这回书选自《谷梁传》,咱们都知道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本书都是对《春秋》的解释。“郑伯克段于鄢”这几个字在《左传》当中有它的注解,在《谷梁传》当中也有它的注解,方向、内容都不一样。

《左传》偏重于记事,主要讲了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而《谷梁传》当中则是更偏重于为什么要这么记载这个事情,关注孔子作《春秋》的时候,对这件事情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的态度是怎么回事。

咱前文书说过《公羊传》,它是孔门弟子子夏的弟子公羊高的后人整理成的,它的理论也来源于子夏。这《谷梁传》据传也是来源于子夏的理论,只不过整理人不一样,是鲁国人谷梁赤接受了子夏的理论,整理出来的这么一本书。

那段又是谁呢?共叔段,郑伯的弟弟。那您怎么知道是他弟弟呢?有听众说了,我听过你说前文书,前文书不是讲过事件的经过吗?没错,但是光看《春秋》中郑伯克段于鄢这几个字,可没写这两个人物的关系。

所以在《谷梁传》当中解读这几个字,作者就设问,自问自答,如何知道共叔段是郑国的弟弟呢?这就是《谷梁传》行文的特点,它特别喜欢设问,也就是自问自答,有点类似于说相声,两个人一捧一逗,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那《谷梁传》是怎么知道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呢?原因就在于《春秋》当中用字是很讲究的。所谓春秋笔法,孔夫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春秋》当中对于杀了世子,所谓世子也就是继承人——太子,大概这个意思,或者杀了同母弟弟的国君,对于他的称呼不叫他什么郑国公,不叫他这种称呼,而直接称他的爵位郑伯。

所以我们就知道郑伯这个人是杀了他的弟弟的,因此推断出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由此可见孔子对于郑伯杀了自己弟弟的这个事情是不认可的,所以没有尊称他郑国公。

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郑伯克段于鄢解读全文)(1)

但同时共叔段这个人,他也没有称共叔段为弟,而且共叔段他也是上一任国君的儿子,因为他跟郑伯是兄弟,也没有称为他公子。

也就是对共叔段是直呼其名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弟弟不像弟弟,公子也不像公子。所以孔子对于这个人也是持一个否定的态度的。

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郑伯克段于鄢解读全文)(2)

并且对于共叔段和郑伯两个人来说,孔子认为共叔段的错误更大,所以对他持的否定态度更高。

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郑伯克段于鄢解读全文)(3)

郑伯这个人的问题在于他是处心积虑地、一点一点地把共叔段给引上了绝路。按理说,共叔段这个人他犯了错误了,你郑伯作为哥哥、作为国君,你应该是管着点他,别让他这错越犯越大,最终招来杀身之祸,但是他没有,他是养着惯着,我就让你自己这错越来越大,大到根本就没有机会悔改,然后一击致命,这是郑伯本人的问题。

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郑伯克段于鄢解读全文)(4)

并且您看“郑伯克段于鄢”,这个鄢可不是郑国的国都,这个鄢是共叔段被郑伯打败之后流亡到了鄢,郑伯没有说放共叔段一马,而是长途追击,置共叔段于死地的这个决心那是很大的。

前文书咱说过郑伯、共叔段两个人的母亲武姜,武姜这个人不喜欢郑伯喜欢共叔段,正是母亲的这种偏心造成了郑伯心理的不平衡。实际上最后这种结果就有点像郑伯从自己母亲的怀里把共叔段拉出来揍了一段,最后还要置于死地,这事情做得是有点过分了。

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郑伯克段于鄢解读全文)(5)

那郑伯应该怎么做呢?《谷梁传》当中认为郑伯在共叔段都已经被打败了,已经逃跑了的情况下,应该放共叔段一马,这个是两个人作为兄弟当中,还应该保留的一点情分。

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郑伯克段于鄢解读全文)(6)

以上就是《谷梁传》关于《春秋》郑伯克段于鄢记录的一些观点。

《谷梁传》的观点对不对呢?您放到今天来,我觉得也得看情况,有些人其实就是蹬鼻子上脸,给脸不要脸。

公叔段是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但是现实生活当中,估计您也遇到过,你越忍让,他是越来劲儿,你就得惯着他、惯着他、惯着他,然后自个儿栽个大跟头,或者说你帮他栽个大跟头,他才知悔改。

那还有些人,你惯着他、惯着他,你帮他栽个大跟头,到时候等他缓过劲儿来,他还要倒打一耙,这样的事情遇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怎么做,还得看您遇到了什么人,遇到了什么具体的条件。

当然了,一切应该从善意出发,如果说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组织都好,有这么一个最好的结局,当然是好的。如果说你对他好,最终给自己招来麻烦,或者给整个组织招来麻烦,这个有时候还是得狠一点的。

像郑伯克段于鄢这件事情,如果说郑伯真的放了公叔段一马,会不会公叔段流亡到国外,带着国外的军队过来跟郑国打呢?我认为不一定没这种可能,那到时候就不是郑伯一个人的麻烦了,可能是整个郑国的麻烦,放公叔段一马,我觉得就有点不是很负责任。

那在公叔段成为祸害之前,郑伯该不该惯着公叔段呢?

其实这个有点用结果来说明问题了,其实你想着如果我作为一个哥哥,我弟弟,包括我妈妈也向着我弟弟,我妈妈跟我弟弟贪得无厌,那我是应该怎么办呢?我是应该满足呢,还是不满足呢?如果说我就一味地忍让,一味地满足,最终我弟弟也就是多吃点、多占点,也没造成什么太大的危害,这个我在历史上肯定能够传为美谈,我就是一个很有责任的、很让着弟弟的,很高尚的兄长的形象。

但是如果说我一味地忍让,一味地放纵我的弟弟,最后我的弟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了,吃了官司、坐了大牢,甚至被判了刑,枪毙了。那我这个做兄长的,就不是一个很高尚的形象了,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形象了。

所以咱不能光从结果来论这件事情,还得想一想郑伯究竟是为什么一味地忍让公叔段。

大多数的解读都是郑伯处心积虑地让公叔段走上这种灭亡的道路。但如果公叔段有点分寸,没有最后想称霸郑国、想篡位,那么也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也难说到底郑伯是不是从一开始就牟足了劲,憋着坑公叔段。

那么历史总是被人解读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历史事件当中吸取一些经验,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变得更美好,您说对不对?

好了,《郑伯克段于鄢》讲完了,您有什么收获,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点击“了解更多”可听音频版


陈凤山:业余相声演员,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理科生,立志读完《古文观止》222篇文章,邀请您与我们一起,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一段古文

凤山说;喜马拉雅FM:陈凤山的保险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