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知识点(小五数学上教案)

课题:补充内容:鸡兔同笼 (原在六上,现在四下)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知识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知识点(小五数学上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知识点

课题:补充内容:鸡兔同笼 (原在六上,现在四下)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日 执行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P129~131及练习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特征,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出示教材第129页主题情境图。

学生看图,教师绘声绘色地读古文:“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学生先理解词义,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雉:鸡。足:脚。几何:有多少只。(板书课题: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二、探究新知

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我们还是化繁为简,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吧!

1.出示例1。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猜测法:引导学生猜一猜:

① 兔3只 3×4=12 鸡5只 5×2=10

共计8个头 22只脚。脚的总数少了4只。

② 兔4只 4×4=16 鸡4只 4×2=8

共计8个头 24只脚。脚的总数少了2只。

③调整只数,兔多1只,脚多4只;鸡少1只,脚少2只。相抵多2只脚,刚好比24只脚多2只脚,脚的总只数是26只。

④因此猜测、调整后,验证鸡有3只,兔有5只。

(2)列表法:出示表格:

学生先独立完成表格,同桌互相订正。

(3)假设法:

引导学生思考: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脚的总只数就会比实际少,而少算的脚只数就是少算的兔子的脚只数,每只兔子少算(4-2)只脚,少算的脚只数里有几个2只,就有几只兔子。

①如果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

②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也就是有10÷2=5只兔。

③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教师:还可以怎样算呢?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教师:还可以假设笼子里都是兔。

3.归纳小结。

教师:在以上的三种思考方法中,假设法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4.试着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1)学生试做。(2)做后评议。

5.拓展。教师: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古人的巧妙思路,领略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吧!

学生阅读教材第131页的“阅读资料”,并谈谈理解和感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31页“做一做”第1题。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解答。(2)指名汇报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2.教材第131页“做一做”第2题。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适当加以指导。

3.教材第132页练习三第1、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教材第132页练习三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然后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师生共同订正,并鼓励学生多进行锻炼。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作业:教材第132页第3、4、5、6题。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⑴猜测法: 鸡 兔 脚 实际只数 说明问题

猜一猜 3只 5只 22只 26只→ 少4只 鸡多了

4只 4只 24只 26只→ 少2只 鸡多了

调整 5只 3只 26只 = 少4只 正好

⑵列表法

⑶假设法

兔:(26-8×2)÷(4-2)=5(只) 鸡:8-5=3(只)

批 注

教学(后记)反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