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和明太祖是什么关系(建文帝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

建文帝和明太祖是什么关系(建文帝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1)

熟读明史的人应该知道明朝其实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朝代,开国皇帝第一位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位皇帝是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銮,第三位皇帝是他的儿子第二代皇帝明成祖朱棣。先传位给孙子不传位给儿子,结果皇位还是被儿子夺走。朱允炆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昏君,不到四年的时间皇位被朱棣无情夺取;也有人说他是明君,不过性格比较软弱,导致了皇位被叔叔所夺。

第一:个人经历,朱元璋一死,自己直接当上皇帝

1:朱元璋的嫡长孙早故,朱标一死,他被立为皇太孙

建文帝和明太祖是什么关系(建文帝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2)

洪武十年12月初五朱允炆出生在应天府(现在的江苏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大明首任太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由于他的长子朱雄英早故,他因此备受关注。他本人聪明好学,而且极其孝顺。十四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生病,他本人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半步。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悲剧还是发生了。洪武25年,太子朱标因病去世。朱标一死,八个月后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允炆守孝时由于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对他说道:“你对父亲的孝顺天地可鉴,可是也要顾及一点我啊!”

2:朱元璋典型的农民思想,嫡长子继承是关键,朱允炆自然成为重中之重

建文帝和明太祖是什么关系(建文帝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3)

中国历史上“得国最正”的皇帝莫过于朱元璋,比起刘邦来,他白手起家更让人佩服。因此老朱建国后,当即为王朝定下传统,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朱元璋此举的目的就是让后世都遵从嫡长子继承制度,以此杜绝未来皇位上的继承问题。洪武25年太子朱标一死,朱元璋长达八个月的思前想后,决定还是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想方设法培养他成为大明帝国的接班人。

3:洪武三十一年去世,朱允炆登基为帝,年号建文

建文帝和明太祖是什么关系(建文帝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4)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临死之前知道朱允炆驾驭不了骄兵悍将,打着蓝玉案的旗号对开国武将大开杀戒,到了晚年的时候开国武将基本上屠戮殆尽;老朱去世前三个儿子相继去世,把自己的驸马都尉梅殷叫到身旁,咽气前告诉他:“燕王不可不虑。”朱允炆于1398年6年在南京登基称帝,次年改年号为建文。

第二:建文帝执政的三大错误,注定他被燕王朱棣打败

1:操之过急,强行削藩引来强敌

建文帝和明太祖是什么关系(建文帝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5)

朱允炆这个人也是个理想主义者,从小饱读诗书,读的最多的也是儒家经典。他刚刚登基才一个月,便开始了削藩。完全抛弃了原来的初衷:“叔叔们有异心,铲除他理所当然。”最开始用道德来教育他们,然后用礼仪约束他们的行为,再不行削减他们的属地,更改封地。

再不行就只能倒戈相向。可他倒好,直接制造恐怖气愤,先是对燕王的同父同母兄弟周王动手,把他们全家贬到云南,后面囚禁在了应天。湘王安分守己做着自己的事情,也被朱允炆逼得全家自焚。这么一来,其他藩王都向着朱棣这边,他造反的时机逐步成熟,朱允炆这一边则离心离德。

2:识人不明,齐泰黄子澄等人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才实学

建文帝和明太祖是什么关系(建文帝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6)

要知道打仗跟治国是两回事,齐泰黄子澄二人饱读诗书,齐泰是朱元璋亲自考核选拔出来的,黄子澄则是通过科举考试提拔上来的。从这里不难看出黄子澄这个人是最脱离实际的人,偏偏在朱允炆当皇太孙的时候经常陪伴在他身边,越是这么好的交情就越容易出事。再加上朱允炆这个人耳根子软,没有注意,他们二人包括后面的方孝孺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才实学,抵挡燕军用他们百分百失败。

3:妇人之仁,注定做不成一国之君

建文帝和明太祖是什么关系(建文帝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7)

“朱允炆”这个人和他的父亲朱标一样,说的好听一点是性格仁柔,难听一点就是妇人之仁,某些方面比起他的父亲朱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朱允炆”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次朱棣拍了拍他的后背,对他说道:“没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啊。”朱棣的这种行为是大不敬的,封建社会是要砍头的。恰好朱元璋从旁路过,勃然大怒。朱允炆并没有告状,反而向皇爷爷解释替他开脱。

虽然是宽容,但却留下了祸根。朱棣后面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夺位,建文帝派大将耿炳文平叛,临行前叮嘱他们不要伤及四叔。这么一来,这道旨意成为朱棣的护身符,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他联合宁王举兵南下对朱允炆构成了威胁。后面放弃了从山东取南京的想法,直接率领军队攻打南京,朱允炆最后的结果是不知所踪。

第三:当皇帝的优柔寡断注定成为不了明君,昏君言过其实

我们看朱允炆当了这四年的皇帝,其实改革了自洪武后期的一系列弊政,比如说严刑峻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史称“建文新政”。可我们通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优柔寡断的性格注定他成为不了朱元璋朱棣那样的千古名君,最多只能说是庸君。

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谁? 单选

0人 0%

朱常洛

0人 0%

朱允炆

0人 0%

朱瞻基

0人 0%

朱高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