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谦词的用法(高考常考敬辞谦辞积累)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间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高考谦词的用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考谦词的用法(高考常考敬辞谦辞积累)

高考谦词的用法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间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常用的谦敬词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辞还有“贵”(贵庚,称别人的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这篇文章先讲解常用的敬辞,下一篇文章再讲解常用的谦词。初高中语文中常见的敬辞可分为以下14类。

1.“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时。

拜托:请对方帮忙办事

拜读:阅读对方的作品。 拜贺:向对方表示祝贺。

拜会:和对方见而。 拜辞:向对方行礼告别。

拜访:访问对方。 拜服:对对方表示敬佩。

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

2.“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奉复:回复(多用于书信)

奉告:告诉对方。 奉托:拜托。

奉还:归还对方。

奉送、奉赠:赠送对方。 奉劝:郑重劝告。

奉达:告诉;表达(多用于书信)。 奉陪:陪伴、陪同对方。

3.“高”字一族。用于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 高攀:和对方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高龄、高寿:询问老人的年龄 高堂:尊称别人的父母。

高见:高明的见解(尊称对方的见解)。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一族。用于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氏。 贵干:询问别人要做什么。

贵庚:询问对方的年龄。 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

贵恙:询问对方的病情。 贵国:称对方的国家。

贵体:称对方的身体。 贵校:称对方的学校。

5.“雅”字一族。用于尊称对方的情意、举动。雅教:称对方的指教。

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教。

6.“惠”字一族。用于称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惠顾:多用于商家称顾客的到来。令:美好。如“年始十八九,便吾多令

7.“令”字一族。用于称对方的亲属等。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兄:尊称对方的哥哥。令阃:尊称对方的妻子

8.“宝”字一族。用于称对方的家属、铺子等。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 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9.“呈”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对方时。呈正:把自己的作品送请别人批评改正。

呈报:用公文向上级报告。 把奏折呈上来。

呈请: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10.“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

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 季候您大驾光临。

11.“钧”字一族。用于称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 (多对尊长或上级用)

钧座:对长官的尊称。 钧裁:请尊长或上级裁定

钧鉴:请尊长或上级阅知。 钧启:请尊长或上级启封,

12.“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垂问、垂询: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也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

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愿谢重爱。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欣赏或重视。

13.“俯”字一族。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如:经理一职,尚祈俯就。俯念:请对方或上级体念。如:俯念群情。俯允:请对方或上级同意、允许。

14.“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

光临:称宾客到来。光顾: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