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雄奇瑰丽奇幻多姿)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雄奇瑰丽奇幻多姿)(1)

提高教师对古诗的欣赏水平,是提高古诗教学水平的基础。如果教师只是根据教参书照本宣科般的教授古诗,而不是把古诗的精髓融入自己的灵魂,那么,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对李白的风格做一简单分析,以利于大家对李白的诗能够把握其精神实质,提高古诗的欣赏和教学水平。

诗是最精粹的语言,它用经过精心酝酿挑选的语言来表达其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而绝句诗则是最精粹的诗体之一,因为它以最经济的手段来表现最完整的意境和感情。以五言绝句为例,短短二十个字,却可以声辞俱美,情韵无穷,正是绝句诗无可替代的特质;而七言绝句虽然每句只比五言诗多两个字,却更显得委婉曲折,摇曳生姿,因而别有其动人之处。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是盛唐精神的代表,最广泛的表现了盛唐诗歌的艺术风貌。李白的诗向来以豪迈奔放、不拘一格而见长,像他的古体诗《将进酒》、《行路难》,激情澎湃,如长江大河,奔腾而下;如天风海涛,不知自何而来,自何而去。他凌越世俗,抱负非凡,《梁甫吟》中姜子牙、郦食其的故事,正是李白建功立业的偶像: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

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参与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

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

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

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

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

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

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雄奇瑰丽奇幻多姿)(2)

全诗气势磅礴,奇幻多姿,错落有致,想象丰富: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恍惚,深不可测。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李白诗风的典型代表。同样风格的作品还有《将进酒》、《蜀道难》、《行路难》等名作,皆为李白的代表作。

我们读李白大部分的诗,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感情奔腾,一泻千里。无论是对现实黑暗的抨击,对世态炎凉的愤懑,还是对建立不朽功业的追求,甚至是写心中的苦闷,也都是激情昂扬,倾泻而出: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想象非常丰富。他的想象常常是很奇特的,思想跳跃的幅度非常之大,上下古今,东西南北,天上人间,一个意象和另一个意象之间往往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纯系主观情思流动的产物,比现代西方意识流的跳跃性还要大,这就使他的诗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

然而,作为唐诗的最高峰,李白的风格是多样化的,虽然他不屑拘泥于声律,但他的律诗同样写的精彩绝伦,尤其是他的绝句,也是唐诗中第一流的杰作。比如这首《酬崔五郎中》:

朔云横高天,万里起秋色。

壮士心飞扬,落日空叹息。

短短二十个字,是何等雄壮的境界,其意境丝毫不亚于《梁甫吟》的雄奇瑰丽。这便是李白绝句的特色:明秀清新,意味隽永,正如《唐诗别裁》所说:"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那首妇孺皆知的《静夜思》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净如水的月色,投射到诗人的床前,洁白冷艳有如凄清的秋霜,暮然间,便想起故乡的月夜,又是一缕乡愁袭来,对亲人的思念,对故园的眷恋,全都融化在这明净的月色里。

向来写羁旅愁思、远行送别的诗,大都有一种凄苦慨叹的感觉在里面,但李白的这一类诗,却和它们大不相同。《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船将要开了,好像没有离思愁绪,但对于送行者的深情,却从忽然而来的踏歌声中自然而然地流了出来。"忽闻"两字,写出汪伦踏歌送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是意外之事,也是意外之笔。在这种情况之下,最后两句以直白的比喻加深了这种感情的浓度,既朴素而又深刻。虽然是直白的比喻,却不是简单的类比,而是用"不及"两字从反面来勾勒,来衬托,从而写出了更深的感情。这里写的是情谊,而不是离怀愁绪。整首诗的基调是清新明快的。看似简单通俗的作品,却是精雕细琢,独具匠心。

另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重情重义的个性特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是李白同时代的著名诗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这是李白在武昌黄鹤楼为送孟浩然去扬州而写的一首诗。

李白的律诗也很出色,我们各举一首五律和七律来看看: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渡荆门送别》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登金陵凤凰台》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这两首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虽然不及他的古风那么汪洋恣肆,气吞山河,但是瑰丽的想象,宏大的气魄仍然贯穿其间,立体的时空结构仍然能够统揽四海,容纳古今。

限于篇幅,我们不再举例,大家可以自己分析。由此我们可以大体把握李白诗作的整体风格和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欣赏水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