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和倒幕运动对比表(日本走向资本主义的转折点)

19世纪中期以前,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实行锁国政策,只和中国、朝鲜和荷兰有贸易往来,对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

1853年7月8日,4艘奇形怪状、黑黝黝的战船出现在日本的江户湾(今东京湾)。它们的烟囱冒着黑烟,发出震耳欲聋的汽笛声,黑洞洞的炮口似乎随时都要发射炮弹。在岸上巡逻的士兵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庞然大物,他们吓得禀报上司。经过双方的接触,日本人才知道这是由美国人培里率领的一支舰队,他们来是要向日本递交国书,并要求日本开放通商口岸。日本幕府的官员知道这一消息后迫于美国舰队的军事压力,被迫同意。

明治维新和倒幕运动对比表(日本走向资本主义的转折点)(1)

在浦贺附近的久里滨,日本幕府的官员接受了培里递交的国书。在国书中美国人提出了很多要求,如美日缔结通商条约,日本向过往的美国船只提供淡水和煤炭,救助落水的船员等等。在美国强大武力的威胁下,日本不敢不同意。为了进一步炫耀美国国威,美国舰队来到江户湾进行了大规模的示威,弄得江户城内人心惶惶。随后,美国舰队扬长而去。

1854年3月,培里率领舰队再次来到日本。双方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美修好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日本被迫向美国开放通商口岸和提供最惠国待遇。自从美国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后,西方国家纷纷前来,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逐渐沦为半殖民地。随着西方势力的侵入,西方的大量廉价的纺织品也大量涌入,日本的传统手工工场纷纷倒闭,大量的农副产品和黄金外流。

面对这种严峻的局势,日本统治阶级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以幕府将军为首的保守派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主张维持现状,反对改革;以萨摩和长州两藩为首的些大名主张改革,推翻幕府统治,富国强兵,废除不平等条约。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倒幕派毒死了畏惧幕府的孝明天皇扶植年幼的明治天皇上台。

1867年10月上旬的天,在京都(当时天皇所在地)天皇宫中的一间书房里,倒幕派首领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几个重要人物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幕府。其中一个人说:“倒幕要名正言顺,必须取得天皇的支持。”其他人都点头表示同意。几个人商量好了,就派了一个人去向天皇报告。明治天皇虽然只有15岁,但他很有见识,早就对幕府把持朝政表示不满了。于是,他就和倒幕派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他下了份密诏,密令讨伐德川幕府。大久保利通等人接到密诏,非常高兴。

明治维新和倒幕运动对比表(日本走向资本主义的转折点)(2)

不料,听到风声的德川庆喜假装辞去幕府将军的职位,主动要求把政权还给天皇。倒幕派看穿了德川庆喜的缓兵之计。他们准备先下手为强,打德川庆喜一个措手不及。

倒幕派连夜调兵遣将,把自己的部队调集到京都,发动了宫廷政变。1868年1月3日,倒幕派率兵包围皇宫,解除德川幕府警卫队的武装。明治天皇和他们召开了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收回大权。明治天皇宣布建立由他领导的新政府,委派大久保利通等人主管政事。

气急败坏的德川庆喜连夜逃出京都,退到大阪。他不甘失败,调集忠于他的军队,打着“解救天皇,清除奸臣”的旗号,杀向京都。大久保利通率领倒幕派的军队,毫不畏惧,沉着应战,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两地严阵以待。为了鼓舞士气,明治天皇还亲自到阵前督战。

明治维新和倒幕运动对比表(日本走向资本主义的转折点)(3)

到了半夜,毫无防备的幕府军刚到这里就遭到了倒幕军大炮的轰击,双方随即展开了厮杀。幕府军虽然人数多,但士气低落,而政府军却斗志旺盛,以一当十。不久,幕府军就败下阵来,纷纷逃跑。

倒幕军乘胜追击,包围德川庆喜的老巢江户。德川庆喜见大势已去,只好向倒幕军投降。至此,统治日本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倒台。幕府彻底倒台以后,明治天皇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改革,使日本很快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史称“明治维新”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