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天资与环境的作用(中年见闻声高)

自身天资与环境的作用(中年见闻声高)(1)

前几天去医院体检,当了把“吃瓜群众”:眼见了几起“唇枪舌战”。都说“有理不在声高”,这几次“声高”的结果作用还 真是各不相同。

一到体检中心,遇到护士正在收队尾的体检单,说分流一批去新启用的大楼的临时体检点,并提示需要走一段路,老年人就尽量不要去了。显然中年人不在老年人行列,于是我递了单子跟着护士往临时体检点去了。到了地方看到这个临时的点不大,可以完成B超、抽血 、心电图等几个体检项目,有些需要用大型设备的项目最后还是要回到原体检点排队。不过分流总算是能节省部分时间。在排队等待期间,又有两批分流的体检人员被带过来,于是这个临时点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

当准备做心电图的时候,听到后面有人说“不要插队”,紧跟着是一个老人的声音“哪里插队了?我就在你前面。”接着就是队伍后面的几个人也跟着喊“你就是插队的!”、“我们来的时候你都没到!”……

虽然明显过了退休的年龄,但是被指插队的老人显然身体倍儿棒,喊起来中气十足“我这么大年纪还用得着插队?有本事你打110吧!”这没有逻辑性的反驳显然是理亏但是不打算认错的表现,同时进入到诊室内。

护士赶过来的时候显然不便再把插队者拉出来。也就是说,这次“插队”其实是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达到目的了。所以后面指出插队的呼声是无用功吗?显然不是。这么几句大声喧哗,无疑引起了在场几乎所有人的注意,插队者已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后续的几个项目中,这位插队者所排的队伍,大家的眼神都“静在不言中”。自然他也 没什么机会再插队。很多时候,“声高”是为了亡羊补牢。

在临时体检点的最后一个项目做了抽血,当医生正在给我抽血时来了个电话,紧急把另一位抽血的医务人员调了回去。本来临时点就只有两位医生做抽血项目,这下只剩下一位了。没办法,护士把两排人员交叉着并到了一排。这时候必然有人会“站出来”表达不满,但是客观条件如此,显然并没有什么用。这时候的“声高”仅仅只能是发泄了。更搞笑的是,听到有人说“都不说这里也要排队,不给我选择。”这显然就不是吐槽发泄,而是怨天尤人了。

当等待最后一项体检项目时,听到服务窗口传来“女高音”声:“我就拍,我还不能怕了?我不但拍,我还发到网上!这是医疗事故!”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倒是希望排队能再久点,看看那边结果如何。听了会“女高音”的“投诉”,判断大概就是“女高音”希望有医务人员引导她下一步去哪里,而窗口人员负责的是根据患者的检测单提供报告,于是发生了流程衔接和沟通上的纠纷。直到我做完体检离开,大约过了20分钟,医务工作人员依然在哪里面对“高分贝”的沟通。这时候的“声高”似乎除了影响效率,并没有任何效果。如果真的被放到网上,几乎可以断定一定不是完成过程,评论区估计又是双方戾气满满。

中国自古就是话分两头说,比如“有理不在声高”,但是又有“会叫的孩子有奶吃”。这半天的体检可算是现场诠释。人到中年,大约能理解所谓“中庸”并非庸碌,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以及最终接受不同的结果。任何时候,处理任何事情,没有真正的“一招鲜”。就像这半天遇到的三次“声高”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将尽快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