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牛的一部经典老电影(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世界上最牛的一部经典老电影(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1)

关于皮影之起源,史学界众说纷纭。今天笔者便为大家带来两则关于皮影起源的小故事,以飨读者。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优孟的艺人,因为他言谈幽默,所以成为了楚庄王的御用“相声演员”。这位东周“郭德纲”凭借搞笑的表演天赋,成为楚庄王身边的大红人。

当朝大夫孙叔敖身染重疾,临终之前担心自己儿子的未来,于是,便请优孟来家中做客,央求他想想办法。优孟心知孙叔敖是不可多得的忠义能臣,于是,便一口应承下来。

孙叔敖过世以后,孙氏面临人走茶凉的处境,他的儿子落魄街头靠乞讨过活。优孟见状,十分伤心,于是,便来到楚庄王面前,准备提醒国君照料孙叔敖的后人。

优孟穿着孙叔敖生前所穿的官服,模仿孙叔敖的声音,在楚庄王身边进行表演。楚庄王起初还觉得新鲜,可随着优孟的表演愈发真实生动,他竟隐有孙叔敖复活之感。

楚庄王看着优孟的影子,回忆起为国家鞠躬尽瘁的老臣孙叔敖,若有所思。第二天,楚庄王便安排孙叔敖的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给了他足够的资财度日。

这则故事被收录到了《史记·滑稽列传》中,并且,还引申出一个成语叫做“优孟衣冠”。据说,有民间艺人根据这则典故,制造了皮影表演艺术。

世界上最牛的一部经典老电影(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2)

这种说法略有牵强,所以不如接下来笔者要讲的故事更适合作为“皮影起源”。

话说,在楚汉相争期间,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彭城,楚汉两军爆发恶战。此时的刘邦尚未发展壮大,从兵力上来看汉军明显要劣于楚军。坐镇彭城的刘邦被项羽围困在城内,双方进行了多次攻守战,战况朝着对汉军不利的方向一边倒。

刘邦心急火燎,见城池即将被攻陷愁得坐卧难安。张良见状,便为刘邦献计道:“如今敌众我寡,只有逃离彭城再作打算才是长久之计。”刘邦分析了一下当前的战况,问道:“如今城外遍布楚军,逃离谈何容易?”张良说道:“主公不妨以假乱真,如此这般……”

第二天晚上,楚军的探子发现彭城四面高墙上架设了布帐,还有汉军不断地朝着城下丢火把,以至于,彭城四周灯火通明。过了半晌,布帐中出现了一群整装待发的汉军,这些人稳稳地站在城墙上,手持兵器,似乎随时准备冲下来。探子留了个心眼,连忙禀报项羽。项羽见状,以为汉军要出城偷袭,所以便命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

世界上最牛的一部经典老电影(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3)

谁知,折腾了大半夜,城墙上的“汉军”依旧保持着原本的姿势,按兵不动。楚军每根神经都绷紧了,一连几个时辰都不敢睡觉,这时,每个人都觉得身心俱疲。正当楚军中开始出现鼾声,有士兵开始打瞌睡时,全军突然听闻一声炸响,彭城东西两门洞开,城里传来一阵喊杀之声。项羽一听,以为刘邦的人马打算从两道城门冲出来,于是,便兵分两路进行阻击。

谁知,楚军刚刚来到城下,便发现那些喊杀声的源头不过是城里的百姓罢了。这些百姓正在敲锣打鼓地庆祝,却被楚军听成了喊杀声。项羽命人搜遍全城,却找不到一个汉军。他揪出一个百姓询问刘邦军队的去向,百姓对项王说道,早在入夜时汉王的军队就已撤走了,在临走前还安排城里的百姓进行娱乐。霸王疑惑不解,追问老百姓娱乐的内容是什么。

老百姓手指城墙上的人影对项羽说道:“大王你看,汉王让我们剥马皮制作成皮影,在城墙上面演戏哩!”项羽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刘邦的当,原来刘邦这小子早就趁着皮影吸引楚军注意力时悄悄溜走了。从这以后,彭城百姓便将这件事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而皮影这种艺术形式也因此风靡开来。

世界上最牛的一部经典老电影(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4)

当然,除了这两则故事之外,民间关于皮影由来的传说还有不少。

例如:在山西地区有这样的传说,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讲学,因为他的相貌比较丑陋,生怕会影响到学生们的情绪,于是,便用布帘将学堂隔开,仅用声音进行传道。秦一统六国之后,有学究效仿先贤的做法,开始在布帘里讲学。

这种“隔帘说书”的讲学形式一度风靡山西,后来,民间艺人借鉴了这种形式,发明了“皮影戏”,配合民间说唱进行表演。

不过,这种说法仅在山西地区流传,知名度并不太不高。

参考资料:

【《史记·滑稽列传》、《楚汉争霸》、《隔帘说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