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

行走在岁月的深处

——盐湖文保人文掠影

盐湖多故事,往事越千年。一个时代,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又正在向岁月的未来走去。我们站在时间的节点,正在书写波澜壮阔的时代。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1)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2)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3)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4)

上图摘自《解州安邑县志》

一、寻访古迹慰平生

庚子鼠年,隆冬时节,盐湖文旅部门安排盐湖文化研究会为《盐湖文物》补拍照片。这是个艰辛的探寻过程,也是充满挑战的学习之旅。盐湖文保,煌煌大观,这里最早叫中国,中国最早在这里。根祖文化,德孝文化,盐湖文化,红色文化俯拾皆是,丰瞻了我们的历史故事,赓续了我们的文化脉络,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到了我们文化的坐标,知道了我们来时的路,引领了我们未来的梦。

2020年12月21日,冬至日。我们第一站穿行在盐湖城区、金井、龙居的乡野,寻访遗落在岁月深处的遗珠,感受千年文明的古迹。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5)

盐湖城区是河东的中心地带,每一处文保似乎都浸着盐的味道,池神庙、盐务稽核分所、运城关王庙、盐池禁墙、运城鼓楼、河东道台衙门、景德馨盐号、河东盐池掣置署、盐商周氏大院、朱家大院等等。历史岁月不堪,经不起风吹雨打。我们在寻常陋巷里反复寻觅探访,有的已被文物部门修复,我们感受她曾经的荣光,有的人去屋空,建筑破败圮塌,垃圾遍地,惨不忍睹。在走访的过程曾听到一个老住户说到,某一天有一个外地老妪,在老街上寻寻觅觅,抚摸老屋的每一个物件,感受曾有的温暖,凄然落泪,坐在小院痛哭了一场,转身离去。我想,也许这里是她童年快乐的家园,曾经承欢父母之爱,今日雨雪风霜,早已物是人非,徒有悲伤。故园今安在,何处是我家?岁月总被无情雨打风吹去,让我们无处安放我们的寄托与情感。

在龙居一片田园,农作物秋收冬藏,果树瑟瑟发抖,土地裸露出她的本色,太阳一如既往,东升西落,只是没有了往日的热情。偶然,我们看到一伙伙的汉子牵着细狗猎狗,在那里闲聊聚会,开始以为是本村的村民,冬闲找乐,相互交流,走着走着,队伍不断壮大,似在交流收获,于是驻车观赏。经过打听原来是陕西大荔的养狗之人,百十来人,冬闲无事,跨河围猎野兔。这是一种古老的围猎方式,盛行在黄河沿岸。狗的品种有细狗、格林和窜子,这些猎狗的特征都有一条细细的长腿,有田径运动员的体质,善奔跑,腾挪拐弯,特别适合打猎。在冬季旷野,一旦发现野兔,一群猎狗围歼一只兔子,几乎无可逃遁。这是一个古老的打猎方式,没有想到在河东之地再现,很是惊异!想起东北的训鹰,也是在冬季,旷野一览无余,一伙人轮番熬鹰,最后成为自己的围猎帮手。这是个古老的捕猎方式,几乎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在赵村,我们惊喜地看到一座6米高的功德碑楼,上书“敕授修职郎议叙五品军功马公德行碑”,碑阴面镌刻着马公创业发家不忘乡邻,仗义疏财的事迹。这是我今生见到最为高大宏伟的功德碑楼了,砖砌工艺极为缜密细致,腰围高浮雕砖刻栩栩如生,叹为观止,真乃河东艺术瑰宝。可惜文革时期有部分人为损坏,让人遗憾。在赵村还有一处石牛寺院落,坐落着几座厢房古建,已经文物部门修复。相传这里扩建大雄宝殿之时神牛运木有功,遂改名“石牛寺”。这个院落占地南北长55米,东西宽13.5米,占地742.5平米。看门前曾经有派出所驻扎,感到真是幸运,没有被民房挤占,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饭时,研究会韵荷女士不忘提醒,冬至日一定要吃饺子呀!一句问候,温暖三冬,我们开吃饺子。不吃饺子,冻坏耳朵。在饺子的余香中我们缅怀晋文公重耳,开春秋霸业,展家国情怀。

往事越千年,都在笑谈中。

二、财神纸神都是神

12月22日,去陶村、王范、冯村一带寻访文物古迹,拜谒陶朱公范蠡墓碑,蔡伦碑楼及墓冢,张金观音庙,新郭三官庙、新杜村古堡等。

陶朱公范蠡墓碑在陶村一个小巷,已重修,门楼上书“陶朱公祠”,占地2亩许。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为何陶村有陶朱公范蠡墓碑呢?据陶村陶姓老耆介绍,陶村地处古官道旁,陶朱公墓建于此正是当年从齐国来河东出行途中去世,就地安葬。现存的清康熙年间的陶村陶朱公墓碑,砖体结构,碑上书“越名臣”三个大字,有详细的碑文记载陶朱公葬于此地的历史,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河东地面上重要的文化遗存,非常值得记忆和传承。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财神。

在王范街头,最西头三岔路口,蔡伦碑楼矗立道间,像一座丰碑,记载着这个历史上的伟大发明者,碑文上书“汉龙亭侯造纸蔡伦墓”,额题“前民利用”“万善同归”。此碑立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铭刻着后人对蔡伦的永久纪念。再往西走几十米,上一斜坡,走近蒿草遍地的一个园子,向深处行走百米,看到蔡伦墓冢,有献台,旁边倒卧着两根方石,疑似古代拴马桩。蔡伦是一个造纸的发明者,他更是一个为民造福的古代官员。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6)

蔡伦(?-121 )字敬仲,是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一个外籍古代官员,为何在河东之地,立有碑记墓冢,我们不得而知,留给方家考证。

夕阳西下,在放羊老人的引荐下,我们在新杜村参观了村中最南高处的古堡。悠悠岁月,断壁残垣,血色黄昏,在这里凝固成一幅让人思绪万千的画面,苍凉而壮美。据说当年抗日时期有地道直通村里,居高临下,警钟一响,村民通过地道躲到古堡,勉遭日寇骚扰。古堡,犹如一位历史老人,守望岁月,护佑村庄,给我们许多无限的遐想和启迪。

返回路上,登上上马水库闸门处,登高望远,一望无际,水库坝址,南北横卧,紧锁夏县一带洪水泛滥。据说当年大跃进,还特此把下马改为上马,今天听来有点笑话。这里是我们山西水院水利专业的一个实习地点,我没有来过,也是补课。据相随的淮占民教授介绍,这里控制着坝址以西上万亩良田。今天干旱无水,坝里坝外一望无际,沧海桑田,都是果林,让我们感叹!

三、熟视无睹愧人生

12月25日,有人称为圣诞节,我们没有过这个洋节的习惯,一日既往穿行在安邑这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这里有安邑古城遗址、韩信沟遗址、汤里滩遗址、汤里大仙楼、汤里汉墓冢遗址、关龙逄墓等。说是熟悉是我们曾经浸淫驻在安邑30多年,我所在的单位就驻扎在安邑古城遗址魏豹城里,这里沧海桑田,早已变成一所书声朗朗的高职水利院校。陌生的是,我抱憾安邑,我对这片土地了解的太少太少。夏朝末年那位可敬的大臣关龙逄(pang后文关郎和关龙逄有着氏族同系关系)的墓碑就在这里,我却不知道他在哪里。“劲草堂前古柏垂,双忠遗留使人悲。欲知直节匡前代,更读中原三绝碑。”关龙逄直言进谏,以死忠国,让我们后来人敬仰钦佩。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7)

“安邑塔”维修前后

在安邑,我们行走在安邑老街,脚踏一块块磨得光滑的石阶,想当年店铺林立,生意兴旺,显示着古老县府的辉煌。在一处人民供销合作社旁,听老人讲这是1956年时的建筑。向南入小巷,看到县文保“杨氏宅院”,雕梁画栋,只是院落枯草凄凄,落叶满院。这个院落的主人曾经是盐商大户,今天已经不知所终。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8)

韩信虏魏豹,这个历史的典故虽然耳熟能详,韩信沟还在,却不知那个古老的韩信沟遗址碑在哪里!相传,春秋时期,韩信奉刘邦之命,攻打魏豹,在夏都魏豹城放护城河之水于汤里滩一带。后人将走水河槽称为韩信沟,就是现在的八一水库。中午饭时饥肠辘辘,我和摄影师苦苦寻觅,在飞燕桥下,步行几十米的环园生态步道旁的一个水湾土丘处,我们终于找到这一通立于1962年的“韩信沟遗址石碑”。这个时间足足是我生命的年轮,你就屹立在那里,海枯石烂,风雨无悔,任凭岁月的洗礼,见证着,宣示着,这个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立碑时,我还尚未出生,见你时,我已垂垂老矣。一个人,在历史的长河里是多么的渺小短暂,一块碑,屹立千年,足以表证时光的连绵和岁月的无情。可惜,我曾在你身边骑行过多少次,每一次都是擦肩而过,从来没有停下疾行的脚步,抚摸一下岁月的脉搏,感悟一下历史的温度。

下午之时我们赶赴冯村乡补拍前日遗留的几个文保景点,在景家卓,我们联系到村干文保员景伟定,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诉说着村干的酸甜苦辣,介绍着景家卓墓群的前世今生,穿过村庄果园,他把我们领到墓碑前,扶正了倾倒的墓碑,诉说着十多年前的文物盗洞。这个社会总有些疯狂之徒,挖祖宗的坟,丢祖宗的人,到头来砸自己的脚。

在东阳村,我们穿行在巷闾小道,几次碰到虬龙古槐,高大伟岸。有古树,这个村庄就有了历史的参照,它们一定是这个村庄的守望者,它们的身躯似乎附着着鬼怪精灵。在主巷我们欣赏到毛主席语录塔,高十米许,方形塔状,三层收分,高大魁伟,底座边长2.5米,四周镌刻着伟人语录。这在文革那个时代,是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革命产物。今天也就展现了一段极左路线的样板。村中央一截土城墙古朴厚重,沧桑斑驳,询问几个老者,也不知它的历史渊源。在村北头还有一处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玉皇庙碑记,是道教尊奉的执天道的大神。记载一个村庄几近200年的民间信仰,香火延绵,如丝如缕。一个老耆讲到当年搬倒大帝头颅的家伙一病不起,早早一命呜呼。民间都愿意相信这里有天道轮回,因果报应。

四、乡村田野有乾坤

12月27日,周日。由于汽车限号,一周内跑跑停停,断断续续,我们决计周末加班。这一日艳阳高照,没有一丝冷风,乡镇的蓝天保卫战也是打得认真,乡镇干部,村队干部辛苦异常,他们说晚上12点还在监督劝阻烧柴冒烟者,虽然吃力不讨好,老百姓有意见,但天确实蓝了,透着瓦蓝瓦蓝的颜色,在乡村辽阔的冬野里,成为天际一道亮丽的风景。照相的杨师傅非常兴奋,让一张张文保照片也保真亮丽。因是盐湖区,属城乡结合部,因此大部分村庄都通了天然气,因此防治烧柴燎荒污染任务极为繁重。但在寒冷的冬季,驱寒保暖首先是老百姓的第一要务。他们说,我烧火做饭几千年了,是我污染了空气嘛,队干部无以作答,我们也无法回答。

今天行走盐湖三路里、上郭一带寻访文物古迹,有三官庙戏台,邵村观音阁,三路里堡址,上段村抗日百人殉难井,有春秋名将段干木碑等,联想上段、下段,上马、下马,听起来都是晕乎,车上听到关于下马上马故事,很是有趣。据传春秋时,下马村有一神童,在孔子坐马西游时,以尘土垒一瓜园,挡其路,孔子弟子呼唤,这位神童也不予让路,孔子便下马问其曰:“为何不让路?”这位神童对曰:“以马避园,还是以园避马?”孔子莫能对;这位神童又问:“禽何以卵生?畜何以胎生?”孔子又莫能对,孔子自叹不如,边走边想,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才上马。后人为纪念此事,将村名呼为“下马村”,孔子一直走到上马的村才上马,人们遂将村名更为上马村。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9)

在上郭村,我们看到马太君淑德碑楼,上书:“济物非沽名只因性善,树碣岂报德惟写心藏”联。匾额为: “恻隐堪风”。旌表一位贤淑善良的女性,她温婉和善,仁慈明理,接济穷困,勤谨用心,死后得到人们敬仰爱戴。此碑暴露野外,野草遍地,让我们唏嘘。

在三路里,我们幸遇文保员吕良俊先生,他是一个积极热情的人,长期的乡村村委工作,熟悉了这里的山卯沟梁,在十多个文保地点都装在他的心里,巡访一路顺畅,没有重复走过冤枉路段,一路上我们还勘踏了几处未列级的文物古迹。一段残碑,身首异处,散落横卧在野草荒沟地,一通功德碑,倾斜在路边,岌岌可危,让人心痛。他在车上还给我们讲述了,他们村里曾经的庙宇碑楼、础柱、石条的故事。

那是解放初期,大队小队经济基础薄弱,山涧洪水肆虐,几次修复的机耕大道都被洪水冲毁,大队拆毁了村庄仅有的庙宇,椽檩都做了生产大队盖房的木料,板材花雕以及石条石碑都垫基道路底层,也算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多少年过去,老一辈人慢慢变老死亡,这个埋藏的地点几乎再无人知晓。这是一个秘密,好在他的父亲告诉了他,这是口口相传的信息,一旦意外,将成为永远的秘密。吕师傅恳切地告诉我们,现在文物贩子猖獗,希望文物部门能够尽快抢救打捞这些历史的遗存,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车行山间小道,两边荆棘枣刺张狂,不时在车上热吻,让我心痛不已。也许冬日寒冷,田野几无一人,见路边野地野兔出没,野鸡觅食,崖雀聒噪,更显沟壑幽静。在闹市喧嚣,几乎忘记了这些世间生灵。其实他们也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生态的恶化,它们才是这个世界的判官。人有时很是愚蠢,看似战胜了天地,但也被天地无情地报复。

在城乡结合处,墙上的标语口号也是有趣,先前的计划生育不见了,民生的住房、生态摆在当头,如“二锅头放倒老丈人,恒大房摆平丈母娘”“点火燎荒,牢底坐穿”等等,让我们从中品出多少滋味。这里有老百姓多少无奈,多少痛点!也有乡镇一级干群的不懈努力与辛劳。据村里干部说,他们晚上要值班到半夜,看谁家在烧柴冒烟,于是干涉阻止,虽然吃力不讨好,但顾全大局,无怨无悔。听村民反映,在煤改电过程中,教条主义,一家只配一个暖风机,公婆必须和儿媳妇住到一个炕上,这有多少尴尬呀!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10)

在山涧行走的过程,我们感叹这个三级乡间柏油路的通畅和完美,两边护栏齐备,蜿蜒如龙,匍匐在三路里极具典型地貌的山间乡野。同行的吕师傅告诉我们,这里被国家文体部门确定为自行车赛道,曲里拐弯,上下颠簸,风景如画,一路上,到处的两季槐树,田园绿野,梯田盘旋,沟壑纵横,偶尔可见古树参天,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伫立山头,守望乡村。正如马拉松赛道,一路风景,一路欢歌。体育,就要的是这个效果。

五、霍家兄弟有故事

12月29日,预告有天气急剧降温,我们一行四人冒着严寒,行走在解州,席张、车盘这片土地,探寻历史的遗迹,寻觅岁月深处的人文。

路经解州关帝庙,这一文化瑰宝正在恢复它的本来容颜,规划宏大,只是大手笔拆迁建设,感到有点凌乱,这个伤筋动骨的动作确实有点残酷。深感一个地方的远景规划是多么的重要。伤痛是政府的伤痛,更是老百姓的伤痛,穷家值万贯,没有安居如何乐业。如何在保留和创新方面找到平衡,考验着政府职能部门的智慧与治理能力。

在寻访霍光墓的过程中,小费周折,在解州桐树巷里,对面的中心幼儿园里的工作人员也茫然无知,更说不出准确位置,据说在一户居民的家中,万幸敲门后家中有人,我们有幸在后院看见这个2000多年的古墓,树立着1962年运城县人委的条形石碑。原来他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为何葬在这里,这其中有何故事,我们不得而知。

查询相关资料知,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这个履历实在有趣,我当不了皇帝,我把我家闺女嫁给了皇帝,我把女儿的女儿也嫁给了皇帝,我就成为皇亲国戚,看你皇帝不看我的脸色?由此可知,霍光联姻成为西汉外戚摄政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笔。他去世后汉宣帝、太后亲临光丧,以帝礼陪葬于陕西汉武帝茂陵东侧。解州霍光陵其实是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位政治家和权臣的假冢。

历史真是有趣,相传公元前141年前后,霍去病之父霍仲孺以县中小吏身份被派到平阳侯家服役。霍仲孺年轻气盛,也是风流,和平阳侯府中侍女卫媪之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说起霍去病的名字,很多人都对他是非常熟悉的。他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将军。在抵抗匈奴的战争中,带领自己的军队打了很多次胜仗。但是,霍去病给人印象似乎并不是很好,别人对他的身世也是经常说三道四。因为他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父亲与一个侍女生下的他,这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

而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当时霍去病的父亲回到家中以后,又娶了一个老婆,还生下了孩子,那孩子就是霍光。想一想一个私生子,并没有进入霍家,他一直没有跟着父亲生活,从小对父亲也没有什么印象。

在刚开始的时候,霍去病是不知道自己身世的。但是后来得知以后,他知道了自己父亲还活着,于是父子两个终于相认了。他有大将风度,并没有因此责怪自己的父亲。霍去病反而把父亲照顾得很周到,给他买了房屋和田地。让父亲和弟弟两个人的生活过得都非常的富裕,所以这一点也是很不错的,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也是一个有气度的人。

再说霍光,他长得也是非常的高大,是一个非常帅气的美男子。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跟随着父亲生活,生活比较贫困,所以也没有能力去上学。在父亲的求情下,霍去病把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引上官道,霍光的事业才兴旺发达起来。开始在当地做了一个小官员。尤其是在霍去病死了之后,当时的汉武帝对待他们一家人都是非常不错的,还给霍光升了职位。霍光也是非常地给力,在汉武帝身边尽职尽责。最终的汉武帝一直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尤其是在汉武帝临死的时候,把自己的小儿子托付给了霍光,让他好好辅佐这个小皇上。

毕竟自己在朝廷中的权力这么大,肯定也会让自己的亲人跟着享福的,后来霍光把自己的外孙女介绍给了当时的皇上。后来也就成为了当时的皇后,所以霍家在皇宫里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因为有这一层关系在,所以他对汉昭帝也是非常的好,对他也非常忠诚。毕竟那个时候,这种事情属于政治联姻。由此可见霍光的思想是非常有远见卓识的,他具备了一个政治家的眼光。

只是,他的外孙女和汉昭帝在一起的时候非常小,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雨。随后,霍光的外孙女家的一些人,进行了叛乱,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对于汉昭帝来说,他觉得自己这个皇后并不是很好。但是毕竟她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看在霍光的面子上就没有把这个皇后给杀掉。但是从此以后汉昭帝开始冷落皇后了。

还有,霍光在历史上不但是一个政治家,而且是一个发明家,这个发明非常厉害,体现了霍光的男人情怀,用现在话说真是一个暖男啊!他的那个发明就是发明了穷绔。这是一件衣服,因为当宫女们穿上这件衣服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稍微有点保护,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内裤。这对于古代的一些女人来说,真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了。想一想,古代美女裸穿皮草,虽然风流,但跑风漏气,情何以堪呀。毕竟有了这件衣服的保护,也是很好的,很多人都没想到,原来传说中的内裤是霍光发明的。

六、北相胡卜分外香

2月31日,年终岁末,奇冷。我们拽住这岁末的缰绳,在时光里追赶岁月,一不小心就是明年。今年的事情做在今年,明天虽然太阳还是从东方升起,但肯定不是2020年的太阳了。毛主席老人家说过,多快好省,只争朝夕。

这一日,我们行走在北相、泓芝驿这块土地上。北相是个名镇,更是个古镇。多少年来我和北相擦肩而过,却对她的了解知之甚少。

我的家乡在万荣县,少年时父亲在运工作,暑假里偶有机会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领略少年心中的城市,探究奔跑的火车到底是立着行走还是卧着长跑。看到喘着粗气,奔向远方的火车,就对远方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和向往。每每路过北相就知道运城不远了。但每次就是路过,几乎没有一次停顿。

印象深刻的是一次父亲来北相办事,也把我带到这里,中午饭时饥肠辘辘,他把我带到人民食堂,在这个充满人间烟火味的食堂,用粮票和毛票买了油酥火烧,从此品尝了火烧的美味。那时也不知道北相有名的羊肉胡卜,有没有我已不记得了,估计即使锅子支在那里,节省的父亲也是舍不得买的。长大了,才知道北相羊肉胡卜的美来,那层油汪汪的羊油辣子,那几片冒着热气红白相间的羊肉片子,那条条缕缕筋道绵软的死面饼丝,还有碧绿的芫荽,雪白的葱白,氤氲出迷人的味道,组成了一幅人间至美的图画,都让我无限的向往和垂涎。想一想,在寒冷的冬季,饥寒交迫,吃上一大砵碗羊肉胡卜,那是怎样的人生况味啊。今天,这一美食早已成为河东人民的一顿平常饭食,可是在困难时期,这是多么奢侈的幻想啊,多么资产阶级的小资情调啊。

据说,羊肉胡卜的诞生,与著名的戏剧《二进宫》有关,这是一部反映明代宫廷斗争的历史剧。明穆宗朱载厚死后,李良企图篡位,皇后密召徐、杨二人进宫,欲把太子交与二人带出宫。杨派人去蒲州搬兵却走漏风声,李良派兵追到泓芝驿。北相镇的路老汉在泓芝驿卖炊饼,一位后生冲进他的席棚喊救命。后生一路上饱受风寒病倒了,高烧不退。路老汉心急无招,把炊饼用刀切碎,抓起一块羊油放进锅中,趁热放进大料,再投入一把潞盐加水烧开,把炊饼加入烹好倒进碗中,趁热喂下。半个时辰后,后生高烧渐退,赶往蒲州搬兵救驾。事后,这位后生找见路老汉,见面就拜,唱道:“你让我吃的真是护国良肴啊!”路老汉听不清后生的南方话,把“护国”听为“胡卜”了。

历史不能假设,只在历史的隧道不断演绎,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想象。位于盐湖区北相镇张村村南的张村墓葬群,据说是春秋时晋大夫里克被杀,其妻司城氏携少子季友避居相城,为相氏,古为相里,而后得名。里克后裔在此繁衍生存卒葬于此。今天,张村墓葬群,绿野滔滔,一通孤碑兀自独立,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落寞。

沧海桑田,500多年过去,北相胡卜,裹挟历史烟火,穿越岁月的河流,淹没了多少朝代,走上我们的餐桌,红遍今日河东。可有谁知道,这块土地下面的前世。

北相盛产红枣,因地域独特,便被打上“相枣”的戳记,历史上盛产的相枣曾作为贡品上贡皇帝,故以枣乡闻名遐尔。

鸣条岗是一条绵延的山脉,在中条山之北,东起夏县,西延临猗的一脊黄土岗丘,状如龙脊,绵延起伏,风水宝地。曾是中国最早的古战场,夏商时代历史命运的转折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书法家卫皓、纸圣蔡伦、酒仙杜康、史学家司马光的墓葬都在这里。新杜村马常泰先生家门上有幅著名书法家赵望进先生题写的长楹联:“舜帝禹王蔡伦杜康温公卫铄寝鸣条 此地灵光揽天下谁能与比;雪棉香麦火柿相枣蜜果酥梨妆涑水 其间瑞气惠后裔杰出无穷”。说尽了鸣条千古人物人杰地灵,道尽了鸣条物华天宝物产丰硕。一方水土,一疆地域,养育多少英雄豪杰,演绎多少历史故事。今天的鸣条岗遗址碑坐落在北相东曲马村南,南北100多米的局促地方,早已沧海桑田屋舍栉比,这样的表述似乎是不确切的。

境内鸣条岗西端有肃穆的辛亥革命烈士李歧山和著名文学家、戏剧家、翻译家李健吾先生的故里。李岐山墓在盐湖北相镇西曲马村,碑题“辛亥革命陆军少将李岐山、马军统领李九皋之墓”,李九皋是李岐山之弟。李岐山(1879-1920),又名鸣凤,西曲马村人,清末秀才,辛亥革命时山西的骨干人物。其子李健吾,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其《雨中登泰山》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这样的家庭家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真是让我们感慨。李岐山、李九皋兄弟二人合碑耸立,陵墓一周花砖合围保存完好,让我们欣然。

在蜿蜒百里的鸣条岗西端,坐落着全国闻名的舜帝陵庙。对此,许多文人墨客曾著文褒赞。明人相宗皋写道:“观庙之形胜,北枕孤峰,涑水之波涛绕于后;南对条山,鹾海之盐花献于前;右缠黄河玉带,妫油厘降之风犹存;左拱香山瑶台,历山耕稼之迹如故。”舜帝汉白玉塑像坐北向南,遥望盐湖玉带,轻抚琴弦,正在弹奏那首著名的《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今天,北相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无限活力,产业结构发生调整,发挥紧邻城市的区位优势,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相枣基地,形成城区北部蔬菜及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擦亮品牌,做大品牌,相枣,胡卜,走出河东,名扬三晋,远涉河南、陕西一带。镇上城镇化改造步伐加大,城中村早已高楼林立,紧邻运城北郊的运稷路起点建起北相公园,让居民在茶余饭后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徜徉在香花绿树之中,体验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浪漫,感受新时代的美好。

北相,你在历史的烟云里迤逦走来,摇曳生姿,意象万千,让我们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七、三“关”相连岁月长

在古村关郎墓碑前,我们驻足良久,轻抚墓碑上的尘埃,了解这位传奇的历史人物。据《山西通志》记载:圣后裔迁居之原因则以帝远祖关龙逄在本邑,又帝后嗣关郎葬于古村西北高原。现古村有关氏宗庙,始祖祀关龙逄,此祠帝祖,父及本身与帝子孙并关郎、关播云,惟帝庙与祖坟仍在解梁。《关氏家谱》记载:先祖关郎为周易名家,晓通天文地理,其茔地与始祖关龙逄公安邑墓冢,圣祖关公常平家宅巧为东西北三角方位,且同属解梁地境。墓地东西北三面为高,集三方风水于一方,晨观墓方,气雾旋腾,预示后人名门望族,人丁兴旺。有学者质疑,关圣老爷姓“冯”不姓“关”。一个关姓,多少人附庸风雅,其实穿凿附会,我们也不得而知,有待方家解谜。

随后的李村关帝庙,麻家卓关公庙戏台、南店后土庙、寨里原家祠堂、四娘庙等。让我们唏嘘,岁月无情,山墙依然,椽檩腐朽,几近倾覆,列为文保,几多忌惮,民间有意,可文保壁垒森然,时间无情,谁来权衡利弊,探寻一条有用有益而实用的文保修复之路。

曹于汴,字自梁,号真予。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生于平阳府解州安邑县胡家巷。这位大明廉吏的墓冢位于西城的一隅。这里更像个城乡结合部,周围被多家企业包围,垃圾遍地,我们在荆棘里艰难寻找,寻找这位载入史册500年大名鼎鼎的古代廉吏。

曹于汴曾写《魏豹城》一诗:

野老溪边说魏侯,荒原曾此树琼楼。

秦王殿上珠光照,薄后宫中贵气收。

故垒惟闻残镞出,遗沟犹自淡烟浮。

兴亡千古堪凭吊,何事蜂衙喧未休。

往事越百年,野老溪边说曹公,荒原千古堪凭吊。一声叹息!

下午,想到上王乡还有几处文保没有拍照,又趋车向北行进,一直行走到盐湖最东北端的“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牛庄村。这里相邻万荣稷山,鸡鸣三地,海拔最高,当年山高路远,适合抗日游击队活动,也是牛庄”四·九惨案“发生地。

据史料记载:1942年农历四月初九,这里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牛庄惨案。这一天,日军一次就杀害平民百姓63人,其中包括地下党员10人,全部被推入一个大坑里内,其惨状目不忍睹。自此五年间,日军就在牛庄杀死无辜百姓140多人,抢走牲畜400余头,烧毁、抢走粮食180多万斤,烧毁房子1000多间, 抢走财物无计其数…… 今天这里已经开辟成红色旅游文化基地,给后来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示。牛庄紧邻稷王山,黄土地、盘山路,山间梯田,古槐树,都很好地保留了农耕文化的大量因子,由此现已开辟成农耕文化旅游基地。其中的犁耧耙耱,镢鈀叉车,扇车,石磨,石臼,石础都是先人生存劳动的工具。

一种文化,一个历史事件,一个地貌,一个旧址,不因经济大潮的裹挟席卷而幸运的保留,是需要多少文化人的努力,更需要有一双卓识慧眼的顾盼留恋。我们为之感叹!

八、元旦钟声催人疾

鼠年谱就惊天曲,牛岁迎来动地诗。

元月三号,还是元旦假期,时光已经跨过了分水岭,已是公元2021年了。我们查漏补缺,行进在东郭,池南一带。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11)

界滩村遗址已被围困在一片圈地的围墙中,我们苦苦寻觅也未找见。界滩魁星楼立于村南高高的山顶,在村里只能仰头遥望,我们还是决计穿过荒草野蒿遍地的山地盘旋而上。居高临下,登高望远,村舍俨然,深感一方水土之美。那个魁星楼在夕阳的映照下,满身金辉,似在护佑这方百姓,魁星点丹笔,两边有联:“肇夏起唐文光射斗,襟山帝水飞阁流丹。”相传,中国历史上的魁星,是指道教中的钟馗,奇丑无比,几次中榜,吓倒皇帝。后来听说钟馗成为主管人们科考命运的文曲星,所以自古文人们都拜请钟馗。人们说:“拜请钟馗,中榜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是否穿凿附会,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千百年来,成为人们的美好期望。

远方处还有一处阁楼,披红挂彩,分外耀眼,下得山来,询问村民,才知那是文昌阁,于是我们决计再去拜访。行近前,神龛处,文昌帝端坐其中,两边有联:“荟萃九天雨露,宏开百代文帝“。表达了普通百姓对文昌帝的崇敬,更加体现了历代百姓对文化的向往和敬畏。歪打正着,这里正立着一块“界滩遗址”碑,真是让人喜出望外,踏破铁鞋,得来却全不费功夫。一个村庄,南有魁星楼,北有文昌阁,南北呼应,尊崇文人,敬畏文化的表达,让我们钦佩。

磨河遗址在前几年的修路大挖掘中已经找不到任何遗迹了,只是断崖处料结黄土,古树残片,显示着这片土地的不一般神韵。磨河戏台在风雨中飘摇,听说已列入2021年文物部门的修缮计划,我们祝愿她在新的时代能够重获新生。紧邻山墙还有一处生产大队时代的水刷石八字门楼,形制保存完整,上书“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而现今已经出售给社员个人,这个时代的遗迹能否完整地保存下来,这要看个人的喜好了,我们只能唏嘘再三。

九、杜康刘伶有酒味

在寻访杜村杜康墓时也是颇费周折,车行杜村,一块“杜康故里”的石碑立于路旁,让我们欣喜。可是村里老百姓保护意识很强,见到疑似盗墓者,都是摇头,而村里文保员的电话有误,我们在栽种果园的阡陌踅摸游走,果农冬季裁剪的果树枝总是顽强地攀缘在车的底盘,吱吱作响,那个墓碑总是隐藏在岁月的深处。据传,杜康又名少康,是夏朝白水县康家卫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五位国王。如何隐居这里,卒葬这里,当地百姓也是一头雾水,历史真让我们无解。

由于同姓之故,我用心打捞杜姓的渊源,知道杜姓起源有杜康始祖之说,可惜询问村里的耆老,这个村庄已经没有一个姓杜的人家了。当地有传说,杜康酿酒刘伶醉,谁解寻觅其中味。我的老先人呀,你为何要隐居这里!

再说刘伶。在盐湖王范乡霍赵村,有一刘伶墓。刘伶为晋竹林七贤之一,其实嗜酒如命,是个酒鬼。相传他常坐一辆破车,带一壶老酒,并派人扛着铁锹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就地埋了。这种侍酒放纵的名士风流也正是魏晋时代的特殊产物。有消极避世、蔑视礼法,向往自然的精神气度。资料记载,刘伶(约221年-300年),魏晋时期沛国(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伦。他是如何迁居河东之地的,我们今天也不得而知。但他闲云野鹤般的性格特征,他晚年隐居河东,卒葬此地也就不难理解,更符合人物风格。真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酒真是个好东西。

十、“善”是一个啥东东

关于“善”字。在盐湖南城街道办事处小李村,刚修缮的三郎庙,有一清同治八年的碑记,小李村曾为“彰善村“,这个“善”字让我一悚,这和现名蚩尤村,曾为同善村的那个“善”字有何联系?盐湖以南,历史古村落、古遗址星罗棋布,文化丰厚。和村民聊天,他们也认为和当年的黄帝战蚩尤有关。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12)

今天,盐湖文化研究和蚩尤文化研究,已经为蚩尤正名。国内外蚩尤后裔九黎族亲都不约而同地来到盐湖蚩尤村这片古老的土地,共同祭奠他们的祖先。这是四海同归,宗族相亲的一个明证。这些历史上同处盐湖南山方向的聚居部落村庄,可能曾经有着为先祖讳的思想禁锢,今天恢复历史的本来满目,也是新的历史观的写照。想一想,历代统治者,杀伐决断,血流成河,都是历史演进过程不可避免的一页。毛主席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近期播映的《大秦赋》受到文人学者的微词,但大秦帝国同轨同文,合纵连横,文治武功有其积极进步的意义。历史,不是黑白分明,是非清楚的一张白纸,而是褒贬藏否都在其中的一缸黑酱,只有用心品咂才知其中滋味。在车盘曲村,在路南没有找到耿家祠堂,坐在路口的老人们说,在路北老村哩。是啊,新村有啥,历史文化都在老村里!在村中小巷簌簌寒风中坐着一老妇,这里似乎是一片被遗忘的角落,垃圾遍地,枯树颓墙,巷道狭窄,一片落寞。听老人们说,今年村里煤改气不给改造老村,老人们又不愿搬出去,于是天冷,照样烧柴。乡镇干部过来干涉,她们幽默地调侃说,我们不是中国人!

德政为善行,百姓有口碑。善里有乾坤,多思百姓苦。

十一、历史上的郎们和娘们

在寻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二郎庙、三郎庙、四娘庙等,前日又看到微友转发的《四郎探母》,这些历史遗迹和历史人物到底有何排序上的联系,大郎我们通常知道的那个《水浒传》里的武大郎武植了。二郎的历史演绎要复杂一些,一般人认为二郎神的形象属杨戬无疑。而说起二郎神的最初形象,其实满让人三观炸裂的。因为哪吒是他三弟,他是哪咤二哥。最早的“二郎”神是在唐初出现的“独健二郎”。独健二郎是佛教密宗中,毗沙门天王的次子独健(哪吒为毗沙门的第三子,至于大郎,按密宗的记载,是最胜太子,也是佛教的守护神与战神,据称四面八臂,但对其知道的不多,一般人记住的那个大郎都是喝药的那个……)。后经演绎,在川蜀地区广泛流传,名气更大的李二郎便盖过了其风头,成为了川蜀地区盛行的“灌口二郎神”。先秦时期李冰在蜀地修建都江堰,造福一方。所谓的李二郎,则指的是李冰的次子二郎。据后来翔实历史资料考证,他们都是我们河东人。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13)

在盐湖南城街道办事处小李村,刚修缮的三郎庙,让我们欣慰,粉墙黛瓦,山门,中式小院,彰显独特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魅力。有一碑记,小李村曾为彰善村,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三郎庙。那么三郎庙供奉的到底是何方神圣,有人考证应为山神庙,也有人说应为戏剧行供奉的祖师爷即梨园开创者唐玄宗李隆基。因李排行第三,所以叫三郎庙。其实,还有《水浒传》中,被称为“拼命三郎”的人物是石秀。他有一身好武艺,又爱打抱不平,外号“拼命三郎”。在蓟州街头因打抱不平与杨雄结拜为兄弟。

前日,微友转发《四郎探母》录音,唱得情深意长。这四郎也是个历史人物,四郎是古代戏剧木易杨四郎宋辽之战中的无情驸马。他们姓氏不一,关公与秦琼,因此相互并不搭界的。

在盐湖姚孟办事处北南村还有一个四娘庙,据传刘秀当年被王莽追杀,逃到河东之地北南村时被村姑景玉香所救。为表感恩,刘秀许诺封其皇后。不料玉香早死,便被加封,因洛阳宫内已有三宫娘娘,故封玉香为四娘,建庙御笔书写《后玉庙》牌匾。于是,在民间人们都习惯称为四娘庙。

其实,古代,普通民众限于文化水平,也就是随便起一个名字罢了,正如今天的大狗和二狗。娘娘也是不少,后土娘娘,送子娘娘,观音菩萨,等等,都是民间的一种叫法。只是历史上的郎们、娘们就让人真假难辨了,也让后人混淆颠倒,讹传虚妄。这也是历史的晦涩与艰难之处。

十二、奋力一搏好收官

元日四日,晴天暖阳,我们继续查漏补缺,西跑北突,解决最后的堡垒。解州——舜帝陵——冯村,往返其中,来回折腾,跑得不少,让人沮丧而后有欣喜。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14)

一座长江府石碑楼,据说已经移居舜帝陵里的盐湖博物馆,冬季的博物馆参观者寥寥,我们却始终无法找到这个记载中的碑楼,最后在工作人员办公处(不对外开放)才看到这个形制规整,气韵不凡的石碑楼。她是从龙居镇长江府村转移过来的一座石碑楼,前后各有联:“行昭月朗照我云仍,德树风声任人月旦” “岩柏同古别有一天,岭梅并清聊借三径”。碑阳额题“皇清.恩赐八品寿官国学生寿杯李公德行碑”,记述李公积德行善,培育学子的事迹。可见古代旌表功德,并不在官大官小,而在你真正体恤百姓,为民谋褔。

隐藏在舜帝陵庙里的王范寿圣寺正殿和解州祖师庙正殿,坐落在舜帝陵西北,在修缮文保时被转移重建到这里。我们虽感遗憾,但总比在风雨飘摇中损毁要好。这使我想起我村的明代戏台,被村干以区区五万元贱卖他乡,远嫁移建到山东郓城三国城里,这个因贫穷而远嫁他乡的姑娘让我们时时惦念,遥望山东,扼腕长叹!

寿圣寺正殿里,庄严肃穆,三皇五帝百家姓牌位排列有序,炎黄子孙一脉相承,追根寻祖正本清源。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华夏历史赓续,感受到天地人伦传承。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15)

羊汤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16)

饼子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17)

《盐湖文物》

半月文化苦旅,行程927公里,涉及盐湖的各个乡镇办事处,完成盐湖范围的国宝10处,省保10处,市保12处、县保118处的拍照留存工作。八天午餐,两顿饺子,三顿羊肉泡,三顿面条,简洁而实惠。饥肠肠辘辘中,感受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念念不忘的那一顿羊羹美餐。从重耳饺子到赵匡胤羊汤,这些历史人文故事里,有多少文化传承,有多少人间至味。人啊,当你欲望简单时,每一天都是幸福快乐的,每一顿都是香甜味美的。今天这些简单的饭食都是滋养生命的美食,温暖了这个寒冷荒凉的冬季,喧腾了这个缤纷的世界。

他们,这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代人物,曾经是历史的见证者、创造者。

100年后,我们,也成为历史。

2021年1月8日


-完-

附:一个文友看完全文即兴拟联感慨:

寻寻觅觅上下五千年堪称河东文化苦旅

洋洋洒洒左右逢源笔不愧盐湖文保真人

作者介绍:杜刚辰 网名水木人生,山西万荣人,山西省作协会员,盐湖文化研究会理事,现供职于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喜欢以文字构建精神生活的大厦,浇灌生命之树常青。

附录:盐湖区文物一览表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18)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19)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20)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21)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22)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23)

走向岁月的深处杜钢辰(行走在岁月的深处)(2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