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伟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与西游记师徒四人的表相)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生于奥地利,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去世。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20世纪伟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与西游记师徒四人的表相)(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在晚期,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这三种结构分别是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种结构随着个体的发展而逐渐出现。

20世纪伟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与西游记师徒四人的表相)(2)

弗洛伊德和其他学者的合影

弗洛伊德认为: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是人性中生物性的一面,指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其中蕴含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的冲动。本我追求吃喝拉撒,保暖和性欲的满足。它是盲目的,遵循弗洛伊德所说的“快乐原则”(The Pleasure Principle),本我追求快乐的即时满足,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刚出生的婴儿就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说婴儿只有本我,弗洛伊德美其名曰“多形性反常”(Polymorphous Perversity),即追求纯粹的快乐。

但不幸的是现实是残酷的,世事总难以尽如人意,快乐并不总是在你想要的时候得到满足,你只能通过设法满足欲望,或设法抑制欲望,来应对这样的事实,这个结构被称为自我或是自性,自我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监督自我,予以适当满足。它所遵循的是“现实原则”(The Reality Principle),它试图在现实中找到满足本我要求的方法,找到追求快乐的方法,有时是去找寻放弃的方法,因而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自我的出现象征着意识的起源。

如果只存在自我和本我,那么事情会简单得多,但弗洛伊德又提出了第三种结构:超我,超我是社会家庭规范的内化,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你试图在现实中满足本我的要求,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有时也会因此而受到惩罚,有些欲望是不适当的,有些行为是错的,你会因此而受到惩罚,因为在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出超我,一种道德良知,就像是电影里那些盘旋在头上的小天使,告诉你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超我遵循的是“至善原则”(The Perfection Principle)。

基本上自我是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的,需要注意的是,本我是盲目的,它只知道“饿要吃饭,性欲要满足,冷了要穿衣服”,但其实超我也是盲目的,超我并不是一位能够教你明辨是非的,伟大的道德哲学家,超我只懂得说“你该为自己感到羞耻”,“你真恶心”,“别再那样做了”,在这两个争执的声音之间的结构,一种声音要你去满足欲望,另一种声音却说“你应该感到羞耻”,就是你就是自我。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结构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部分是我们的感受,我们的经历,本我的驱力,本我和超我的力量,都存在于我们无法觉察的无意识之中,这就像是我们无法察觉肾和胃的活动一样,你无法通过自省而感受到它们的存在,相反它们的活动都是无意识的,这就是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大到充满天地之间,没办法证实,也没办法证伪,但在人格之中似乎隐隐约约的就是那么一回事。连中国《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也有这三种人格的影子,不知是巧合呢?还是本来事实就该如此?

20世纪伟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与西游记师徒四人的表相)(3)

《西游记》电视剧中的师徒四人

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因在王母瑶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闯入广寒宫,企图调戏月中嫦娥,嫦娥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被纠察灵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最终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为人好吃懒做,憨厚,胆小,且贪图小便宜、好色。这不正是人格结构中的“本我”吗!遵循“快乐原则”,动不动要回高老庄去找“娘子”,猪的形象也是四人中很具有动物性的。

20世纪伟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与西游记师徒四人的表相)(4)

《西游记》电视剧中的猪八戒

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因长期感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一日从中蹦出一只石猴。他发现了花果山上的水帘洞,被众猴尊奉为王,遂称“美猴王”。后被菩提祖师收为弟子,赐名“孙悟空”,习得了高强本领,还闯到东海龙宫,强行夺了“如意金箍棒”作为自己的兵器。玉帝封孙悟空做“弼马温”,着他看管马匹,孙悟空后得知此官职卑微,大怒,打出南天门,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将十万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解救,如来施法将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后,随唐僧西行取经,一路上,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悟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这不正是人格结构中的“自我”吗!遵循“现实原则”,《西游记》中详细的描述了悟空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变,产生了意识,做了“弼马温”,自封了“齐天大圣”,猴的形象也是介于动物和人之间。

20世纪伟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与西游记师徒四人的表相)(5)

《西游记》电视剧中的孙悟空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所以也称唐三藏。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唐僧慈悲心肠,一心向佛,为人诚实善良,也有怯懦的一面。这不正是人格结构中的“超我”吗!遵循“至善原则”,唐僧只有一个执着的理念,那就是“到西天去!取经来普渡众生”,女儿国的美女都动了心思,以身相许,以一国的财富都动摇不了唐僧的信念,没有丝毫的贪色、贪财的欲望,唐僧的形象是个纯粹的“人”的模样。

20世纪伟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与西游记师徒四人的表相)(6)

《西游记》电视剧中的唐三藏

沙僧又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一路主要负责牵马。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在师徒四人中沙僧是最没有存在感的,最没有个性的。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人的头脑中,存在着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种截然不同的人格结构,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内部冲突,人的行为模式与人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单一理性存在的产物,而是一系列冲突事件的产物。其实沙僧是猪八戒,孙悟空,唐僧的合体,具有人的形状,又具有妖性,就是一个普通的“人”。

20世纪伟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与西游记师徒四人的表相)(7)

《西游记》电视剧中的沙和尚

很多普通的人就是像沙和尚这样的默默无闻,“本我”人格突出的就是猪八戒,“自我”人格突出的就是孙悟空,“超我”人格突出的就是唐三藏。《西游记》的经典,成为名著,大约跟潜意识里人格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每个人心中都有《西游记》。

20世纪伟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与西游记师徒四人的表相)(8)

每个人心中的《西游记》

以上材料大部分来源网络,包括文字和图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