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1)

张彻胡金铨王羽狄龙姜大卫……这些昔日武侠影迷口中耳熟能详的名字如今已逐渐在风中飘零。

伴随着87年邵氏的停产和2000年前后武侠导演的离世,香港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逐渐落寞。一并逝去的,是那些如光影世界一般传奇的现实中的恩怨情仇……

当年,从好莱坞回国的李小龙和早已在邵氏声名鹊起的王羽,因不满邵氏的冷漠和刻薄小气,分别于60和70年代出走并加入邹文怀创办的嘉禾公司,从此开始他们各自的辉煌生涯。这一段记忆却从未被人提起……

旧事重提不忍言,物是人非叹华年……勾起我们回忆那段香港武侠电影黄金年代的,竟是前几日王羽离世的消息。

佩剑已落满尘埃,长枪亦换作散银。何时把酒黄昏后,闲来聊发武侠狂?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2)

文:李翼

编辑:归戏

责编:万年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3)

抛开书本

和林青霞谈恋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从邵氏到嘉禾的王羽也太传奇了!

视频号

在刚过去的清明节,王羽先生在中国台湾台北过世,享年80岁。不过还有一种说法,他不是1942年生人,而是44年。

“大师兄”王羽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原名王正权。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4)

大师兄王羽签名照

而1940年生人的李小龙,本名李振藩,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祖籍广东佛山,73年在香港过世,年仅32岁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5)

从未消逝的李小龙

王羽老师从影三十余年来,共拍摄了60多部武打片,参与制作和监制的电影共计有80多部

不过对于一般影迷来说,他最经典的银幕形象,应该还是独臂刀,还一拍好多部,满世界找各路高手切磋……

不过想来独臂系列就算再卖座,王羽应该也不会这么“情有独钟”,更可能是因为邵氏和嘉禾曾为此打过版权官司,闹得满城风雨

而王羽应该是这样的“少爷”脾气,越是不想让他拍,他越是要拍到天荒地老。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6)

独臂宇宙创始人王羽

而李小龙虽然是童星出身,后来在美国也参与过一些影视剧拍摄,但真正打开局面的,还是回到香港后一手打造的电影作品,又因为英年早逝,只留下四部半

据说73年时李小龙还打算跟邵氏合作,饰演年羹尧,都拍了定妆照,可惜天妒英才,他最终也没有演上古装片。

而那四部半电影,李小龙虽然事事亲力亲为,全面掌握自己的作品,却没有像王羽那样试图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影宇宙”

在那些代表作中,李小龙演的都是不同的角色,名字背景各异,但也可以说,那些“身外之物”都不重要,他演的永远只是李小龙自己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7)

传说中为年羹尧试妆

李安导演曾盛赞王羽1970年的电影《龙虎斗》开创了拳脚功夫片的先河

片中很多在当年来看很独特的设计处理,应该多少是启发了李小龙两年后的《精武门》

当然就跟发明专利一样,越早开发出来,就越可贵。

但另一方面,可能也如同《三国》《水浒》这样的小说,施耐庵,罗贯中都不是始作俑者,之所以被历史铭记,恰恰是因为集了大成。

那对于王羽的《龙虎斗》和李小龙的《精武门》,不妨从各个方面进行下公开公平公正的比较分析,看看到底是始作俑者地道,还是集大成者辉煌?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8)

王羽和李小龙

剧情套路

王羽在《龙虎斗》里是一手包办,身兼数职,自编自导自演,李小龙在后来的《猛龙过江》中也这么尝试过,但《精武门》里编导合一的还是罗维

《龙虎斗》讲的还是徒弟为师父报仇的故事。

反派是擅长日本空手道的浪人,以及相勾结的地头蛇。

武馆被铲平后,王羽扮演的徒弟幸存了下来。他记得师父曾经说过,铁砂掌和轻功能破空手道,于是拼命苦练,终于报了血海深仇!

过程中为了掩饰身份,还戴起了白口罩。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9)

为师报仇的“白口罩”

《精武门》的故事,粗看上去,也差不多。

李小龙扮演的陈真刚出场时,师父霍元甲已经过世,死因可疑。

接下来李小龙更像是在演《新蝙蝠侠》,或者说像是一个专业的上海侦探,虽然算不上是双重身份,但要么是在私底下易容打探,一会是拉车的,一会又扮成老年装卖报纸。

跟传说中的福尔摩斯比,应该也不逊色。

另一边,他又是大开大阖,毫无顾忌的踢馆,同时还不顾一切的行使“黑暗的公正”,最后当然也是大仇得报,但自己也向枪林弹雨,腾空而起……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10)

易容者陈真

两片中师父的在与不在

虽然俩故事套路相近,但细究下来,还是有不少差异的。

首先就是师父的设置。

在《龙虎斗》里师父的戏份很多。

慈眉善目,循循善诱的,还是传统的儒家风范。

而且王羽的角色确实是听了师父生前的教诲后,才茅塞顿开,武功精进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11)

《龙虎斗》中房勉扮演的师父戏份不少

而在《精武门》里,霍师父除了一张应该是真实的遗像外,并没有别的戏份。

而其他师兄弟,显然“奈何”不了五师弟陈真。

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加突出李小龙的主角地位,另一方面也不难想象。

如果霍师父在电影前半部分还在世的话,师徒之间想来也不会那么和谐,毕竟以中国传统行为规范来讲,李小龙角色所表现出来的,实在是有点太“离经叛道”。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12)

《精武门》武师父只是一张“遗像”

银幕形象

与之相比,王羽在《龙虎斗》中所演绎的,还是一个再传统不过的武者形象,甚至如果说他其实演的是年轻时候的师父,应该也没有什么违和。

这里势必要提到两人的银幕形象。

出演张彻的电影,上身赤膊是家常便饭。身为“大师兄”的王羽,自然也不会例外。

他年幼时便是体育健将,身体机能自是一流,穿衣显瘦没问题,但要说脱了有肉,似乎还差点意思。

线条是匀称,也是瘦削的,肌肉的棱角还是不够分明。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13)

上海“小白脸”王羽

至于五官,王羽其实更接近上海小白脸,奶油小生那一款。就算让他出演琼瑶电影,和林青霞演对手戏,甚至演时下内地依然流行的霸道总裁,应该都没问题。

但要说杀气的话,他的小眉小眼,似乎还不够强烈。以至于后来监制那部群星荟萃,又颇具争议的《火烧岛》,他在片中也参演一个狱中老大。

可能也是觉得那张饱受社会风雨洗礼,却依旧白净的脸上,杀气余额还是不足,于是便硬生生的添了一道像蜈蚣般夸张的伤疤。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14)

《火烧岛》中的刀疤王羽

反观李小龙,身材虽然称不上高大,看起来也挺瘦削,但脱了上衣之后,肌肉线条极为明显,就像是漫画世界中才会存在的那一款。

比如后来向他致敬的《北斗神拳》中的健次郎。特别是他的蝙蝠肌,就如同有弹性的钢,整体来看实在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15)

李小龙的蝙蝠肌

冷面与嘶叫

谈吐方面,王羽是那种典型的冷峻小生,人狠话不狠,甚至会让人联想起那种日本剑戟片中的武士来。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16)

《龙虎斗》中的罗烈

而李小龙在自己的电影里,显然也没平常生活中接受采访时那么会说,甚至有点刻意的土里土气

不过一旦打拳踢腿起来,就完全是判若两人,毫无半点木讷感,而是成为了不失悲悯之心的“野兽”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17)

《精武门》片尾的李小龙

这自然跟王羽在电影中的表现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李小龙在《精武门》中打斗时的表现,不应该跟《龙虎斗》里的王羽比,而更应该和罗烈饰演的反派浪人相提并论。

两人都咄咄逼人,极为夸张,怪叫连连……

当然这一正一反两个角色真正的性情,以及给观众的感觉,又是极为不同。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18)

王羽李小龙的“御用”配音张佩山 在《独臂刀》中也有出演

这就好比在《龙虎斗》里上门踢馆挑衅的不是浪人,就是汉奸

而在《精武门》里是陈真在忍无可忍便无须再忍后,主动去虹口道场挑战。

这两种行为虽然都可以说“狂妄”一词来形容,但背后的意义又有本质区别。

另外再提一点,给王羽和李小龙在银幕上配音的都是张佩山老师,不过李小龙那标志性的嘶叫,则是自己的原声。

苦练的铁砂掌和“天生”的截拳道

而在最关键的武打方面,虽然在“武术指导”一栏,《精武门》写的是韩英杰,而《龙虎斗》则是唐佳,但想来王羽,特别是李小龙在自己的动作打斗中一定都融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在我看来,二人在这两部代表作中的武术表现上,与其说是传统“铁砂掌”和改良“截拳道”的不同,还不如说更表现在“练功”上

《龙虎斗》还是标准的功夫小子路数。一个本来并不太厉害的后生小辈,经历了种种考验,前辈们非死即伤,必须由他站出来,刻苦练功,最后才攀到人生巅峰……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19)

王羽在《龙虎斗》中的跳高式轻功

而《精武门》,或者说李小龙的四部半电影却有所不同。

虽然出场时都还是个愣头青,但身上的武功比起社会经验来,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他几乎不需要继承上一辈的衣钵,也不需要吸收天地日月精华,与其说是勇攀高峰,还不如说小龙哥从出场到“谢幕”,永远都处在人生,或者说是人世间的最巅峰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20)

李小龙在《精武门》中出场即巅峰 从未被超越

清酒与浓缩咖啡

讲了银幕上的“虚构”形象,也不得不提银幕下的真实人生

二人阳寿有别,却各有各的精彩,都可以说是将一腔热血,真正地发扬光大。

如果可以将王羽比作后劲不小的清酒的话,那李小龙就是一杯超浓缩咖啡

李小龙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将功夫与哲学相结合,并自创拳术。

不过想来强健的体魄,并没有换来健康的人生,反而据说是因为脑水肿去世于丁佩家中,留下不少谜团……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21)

李小龙葬礼

反观王羽,在淡出大银幕后,又在真实的人生中继续“扮演”大侠。

不过那时的中国台湾,适合他的舞台不多,除了帮派社团外,可能找不到别的“庙宇”,能容得下他这尊大佛。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22)

永远的大佬王羽

李小龙的电影里,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原因,都充斥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包括踢碎那不无争议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志牌。

很难想象,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而是像王羽那样活到八十的话,他后来的电影,以及被访或私下里的言论,会变成什么样子?

毕竟在当下这样诡谲多变的舆论环境下,灭神比造神要容易轻巧的多。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23)

《精武门》中的民族主义渲染

而王羽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还在扮演着他心目中的“大侠”,而且有时候当监制,找人拍片的行为也颇受争议,但至少在电影中,他还是有极为坚忍的一面,而不是誓死把各种矛盾扩大到无以复加

包括后来拍《座头市与独臂刀》,最多也只是为了照顾到两国观众的民族感情,拍了两版不同的结局

想来如果换作李小龙主演,相信很难达成如此的妥协,而这样“双赢”的跨国电影项目也不容易被真正拍出来,当然在香港电影学者昆汀的眼中,这是王羽作为全能电影人的另一个优点。

王羽邵氏电影(潜入邵氏撕毁合同)(24)

双结局的《座头市与独臂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