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不输球(为啥河南人说一个人脑子不够使)

鲁迅先生曾写了一篇《论“他妈的”》,第一次提出了中国人的骂人方式和国骂形成的原因。 其实除了“他妈的”这个“国骂”外,每个地方都还有自己的“省骂”。在河南,如果一个人脑子不够使,可能会被称为“信球”,但这样写对不对呢?

什么样的人不输球(为啥河南人说一个人脑子不够使)(1)

赵呆子丨文

什么样的人不输球(为啥河南人说一个人脑子不够使)(2)

方言的特点很多,但其中有一个最鲜明,那就是会说不会写

但不会写也分多种情况,其中一种是方言因为语速的关系,把两个三个字念成一个音了,这叫合音,可有些合音字能写,如“不用”,合音后写成了“甭”。

可有些却写不出来,比如我们常说的“出来”,用中原地区方言读出来为“chuai”,可却无法写出这个字。

还有一种是不仅写不出汉字,连汉语拼音也拼不出来,仅能用国际音标标其音的。比如我们中原方言中的“顶上”,合成一个音,用国际音标注出应为[der];“弄啥”,合成一个音,用国际音标注出应为[nua];还有我们中国许多村庄的名字都叫“××[mar]”,这个[mar]是“门外儿”的合音。

在《康熙字典》写成“门”字里边一个“外”字,可到新华字典时,大概是不符合汉语拼音的缘故,把这个字取消了,所以,如今叫“××[mar]”的村庄打路牌时,全写成了“××门”。

什么样的人不输球(为啥河南人说一个人脑子不够使)(3)

再有一种是汉语拼音也能拼,可能原本也知道是哪几个字,但时间久了,没人做记录,如今从其读音中已很难确定怎么写了。

这一类也很多,我们常见一些人写到方言时,随便地用同音字代替,让人很是费解。比如在我们中原地区方言中有“辛㞗货”这个词,许多人都写作“信球货”,对不对呢?

什么样的人不输球(为啥河南人说一个人脑子不够使)(4)

先说说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

辛㞗货,在我们这里几乎与“傻子”是同义词,但在使用时,似乎更带有嘲讽的意味。所表达的意思大概有两重,一是指智力低下的人,这时常不带“货”字,只说“辛㞗”;二是指一个人在处理事务的时候,不能按照正常人思维和行动去处理,常含贬义,有时也有人说成“辛蛋货”。

可这个方言怎么写呢?

我认为应写作“辛㞗货”,原因如下:

首先,“货”字不会错,由于在中原地区,贬义地说一个人时,总说“你这货”或者“他那货”,其言外之意,就是这个人是“货”不是人。

其次是“㞗”字,即使写作“球”字,在中原地区,大家也都知道这是通“㞗”的,即男人的生殖器,是骂人的话,查《康熙字典》,也解释“多为方言中骂人脏字,指男性生殖器。”

另外,从其中的“㞗”字可以用“蛋”字代替,也证明它的确指的是男人的生殖器。

再次,是“辛”字还是“信”字呢?我认为应写作“辛”。由于“辛”是个象形字,其本义为刑刀。和“㞗”字结合起来,其意思表达很明确,就是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宫刑。

所以,我认为“辛㞗货”的本义应为老百姓对被宫刑的人的一种非正式的叫法,后来引申为了方言中所表达的意思。

可为什么要用“辛㞗货”来嘲讽智商低下或者思维行为不正常的人呢?

什么样的人不输球(为啥河南人说一个人脑子不够使)(5)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受过宫刑的人,即老百姓眼中的“辛㞗货”,由于宫刑对他们精神及行为造成严重摧残,使其思维和行为扭曲,从而在处理事务的时候,不能按照正常人思维和行动去处理。

在中国古代,受宫刑的大抵可分两类。一类是犯罪了,被朝廷施以刑罚,最著名的如司马迁;另一类是生活所迫,要到皇帝身边服务的太监,他们相对于刑罚,其被宫是带有个人自愿的。

至于武侠小说中还有为了练成绝顶武功而自宫的,史实中无有记载,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但不管是刑罚还是自愿,史实证明,他们的心理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比如司马迁,虽然宫刑从客观上说促成了《史记》的诞生,但我们从他的《报任安书》中完全能够看到宫刑对他的伤害。他说,受了宫刑之后,“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什么样的人不输球(为啥河南人说一个人脑子不够使)(6)

· 不同于宦官,宫刑给司马迁带来了力量图源:维基百科

再比如历代宦官专权的史实,秦之赵高、汉之侯览、张让、唐之高力士,宋之童贯、明之刘瑾、魏忠贤等等,为什么这些宦官专权后,往往阴险毒辣?分析其原因,除时代背景外,主要是宫刑给他带来的伤害,致使他们得势之后,在报复天下之心的驱使下,有了非正常人的行为。

二是在封建时代,一方面由于“无后为大”传统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由于太监专权给人们造成的不好历史影响,使人们对“辛㞗货”这类人常给以嘲讽甚至侮辱

事实上,这显然是一种愚腐和偏见。

首先,把“无后”作为“不孝”的标准,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是极为可笑的。

其次,历史上能够专权和做些阴险毒辣之事的宦官,比起整体的太监队伍,实在是极少数。而大多数的太监都出身卑微,生活艰辛,一生在皇宫中唯唯诺诺,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哪来的非正常人的行为?

三是在我们的传统中,有一种嘲笑残疾人的劣根性存在,特别是在民间。鲁迅在《阿Q正传》中也对此有过狠狠的揭露,阿Q的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于何时的癞疮疤”,他也最忌讳别人提到这个身体上的缺点,可未庄人是什么态度呢?越是阿Q不让,他们越是故意地嘲笑,甚至连他看不起的王胡也要叫他“癞皮狗”。

什么样的人不输球(为啥河南人说一个人脑子不够使)(7)

· 赵延年版画作品:阿Q

前些年的小品《卖拐》也拿一个人的残疾开玩笑,并且还上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都充分证明了“辛㞗货”方言背后的国人在此方面劣根性的长期和顽固。

什么样的人不输球(为啥河南人说一个人脑子不够使)(8)

历史的局限性和国人长期的劣根性,终于使“辛㞗货”这个方言词汇产生了,并长期被人们以嘲讽侮辱的口吻使用着。

想一想,在许多的方言中,此类词汇还有很多,为了不让大家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我就不再举例说明。

我想,在提倡文明用语的今天,我们应该尽快让它们消失才对。

不过,从方言研究角度,能尝试着探讨一下其背后大概隐藏的历史的文化的因素,也是非常必要的。

此时,我突然想起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一首“傻子诗”来,也算与“辛㞗货”有点关系,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并敬仰一下那些看似“辛㞗货”,却干着最智慧最伟大事业的,如司马迁、陶行知一样的先贤们。其诗如下:

傻子种瓜,种出傻瓜。

唯有傻瓜,能救中华。

//////////

赵呆子

原名张国昌,1970年生,登封人

199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歌、小说等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salome120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