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干支介绍(天文历法说周易之37)

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郭店一号楚墓M1中,发掘出一篇名为《太一生水》的楚简。

周易干支介绍(天文历法说周易之37)(1)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释文如下: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道。

这一段话非常重要,历来解说不一,实际上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其中的“成岁而止”这四个字上。

周易干支介绍(天文历法说周易之37)(2)

岁字演化

不管是太一生了什么,什么又生了什么,最终,生成的是“岁”。

也就是说,这段话实际上与历法有关。

一、成“岁”之法

我们看到,楚简《太一生水》与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时期楚帛书中的内容很相似,楚帛书里面也是一堆光怪乱离的神,也是乱七八糟地生来生去,最终归结到一句:

四神相代,乃步以为岁,是惟四时。

周易干支介绍(天文历法说周易之37)(3)

战国楚帛书

周易干支介绍(天文历法说周易之37)(4)

战国楚帛书

我们还看到,《尧典》里面的帝与羲和四神,一顿操作之后,最终也生成了“岁”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带闰的一“岁”时间定为366天,说明这些历法,都是四分历。

因为只有在四分历的基础上,一岁的天数是365天零四分之一天,要整整四年才会出现366天的情况。四分历的得名,就是由这多出来的四分之一天而来。

恰恰是由于这四分历,所以我们在上述几种记载中,都出现了四神和四时的说法。

正是这四神与四神,创造了“闰”和“岁”。

也就是说,四神(四时)创造了“岁”这个神话的背后,隐藏的真相是:

一岁的天数是365又4分之1天,取整数是一岁365天,但每过四岁,就要加上一整天,变成366天

周易干支介绍(天文历法说周易之37)(5)

王在门中

这就是《尧典》中的“成岁”之法。

《太一生水》中所说的“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实际上也是这个寓意:五行中水数为一,正是每过四岁多出来的那一整天,所以说“太一藏于水”;太一“行于时”,也就是《尧典》中“定四时成岁”的另一种表述而已。(我们甚至怀疑,太一之所以叫做“一”,也有暗指这“闰”出来的一整天之意。)

二、岁与北斗

古代的“岁”字,最开始与木星(又称岁星)的关系并不大,而是与北斗关系密切。

北斗的斗建三星,被称为“小岁”,斗魁四星,被称为“太岁(大岁)”。

斗杓为小岁,咸池为太岁。《淮南子》

我们在《咸》卦的解析中已经说过,“咸”字就是咸池的简称,指的便是天上的斗魁四星,又名太岁。

周易干支介绍(天文历法说周易之37)(6)

斗魁四星

古代是以北斗旋转周天来定一岁的天数的。《淮南子》中就说:

紫宫执斗而左旋,日行一度,以周于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岁。

按照《淮南子》中的说法,北斗周天,正好是三百六十五天又四分之一天,“成一岁”。

北斗周天的周期和太阳运转的周期保持着同步,所以北斗周天一次有四分之一天的余数,四次周天则可以多出整整一天,四“岁”的天数是整整1461天。所以《淮南子》又说:

日行一度而岁有奇四分度之一,故四岁而积千四百六十一日而复合。

三、太一与北斗

说到北斗,与太一的关系就十分密切了。

《天官书》曰:“斗为帝车”,北斗就是太一天帝的车。

太一实际上就是北天极。

周易干支介绍(天文历法说周易之37)(7)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天官书》

太一所居之所,叫中宫,又叫做紫宫,

太微者,太一之庭也。紫宫者,太一之居也。《淮南子.天文》

《淮南子》中那居于“紫宫”的天帝,就是太一。

太一“执斗而左旋”,旋转一周就生成了四时和岁这就是《淮南子》中所说的:

“斗杓为小岁,正月建寅,月从左行十二辰。”

以太一所居的北斗(岁)来“定闰月四时成岁”,这就是《太一生水》一章的核心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