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9成疾病与压力有关)

(健康时报记者 董蕊 毛圆圆)扎根一线、坚守基层;挑灯夜战,追踪新闻,新闻工作者长期面临各种压力,尤其经历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记者,很容易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科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祝卓宏提醒,70%的慢病与压力和应激有关,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心理压力会干扰人体正常的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最终影响身体健康与家庭社会关系。

4月19日,由中国记协与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共同举办的首期关爱新闻工作者系列健康讲座在中国记协举行。祝卓宏主任为百余位新闻工作者支招心理解压。

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9成疾病与压力有关)(1)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祝卓宏

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9成疾病与压力有关)(2)

来自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全国性新闻社团、北京市属媒体以及部分新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代表约百人聆听讲座,并与专家进行现场互动。

“压力像弹簧,你弱他就强”。祝卓宏教授边讲解边演示,分享了三大“抗压法”,帮助大家应对各类压力。

方法一:改变自我认知。情绪发生变化时,不要“急着”崩溃,可以先按下“暂停键”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认知出了问题,改变下思路是不是就能接受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用新的认知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压力可能就不翼而飞了。

方法二:练练腹式呼吸。你有多久没有感受过自己的呼吸了?“圣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深沉、悠长的呼吸对我们的心肺和大脑功能非常有利,还能养精、养气、养神。每天抽出10分钟让自己静下来练练腹式呼吸,对心理的平和与情绪的稳定很有好处。

方法三:勤做脑保健操。轻轻撞击双手大鱼际、轻轻撞击双手小鱼际、轻轻撞击双手虎口……一则网络上普遍流传的“健脑操”就能对我们的大脑起到“按摩”作用,令人很快从繁重的工作和压力中解脱出来。

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殷陆君主持了讲座。殷陆君强调,新闻舆论工作是崇高的职业,也是很辛苦的职业。中国记协今年将围绕意外急救、肠胃关爱、慢病预防、肿瘤防治等新闻工作者普遍关心的健康领域和职业高发疾病,邀请医疗健康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来帮助记者群体提升身心保健素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普及健康医学知识。

编辑:步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