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头怎么看(关于行头)

行头怎么看(关于行头)(1)

记得十年前的一个秋天,四姑娘山管理局一位搞摄影的朋友,打电话约我到四姑娘山摄影。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起漫山遍野的金黄和火红的旷野,一尘不染的蔚蓝色天空、老人一般沉默不语的墨绿色松林、耀眼的雪山、低沉的虫鸣和流淌的清风,便毫不犹豫的接受了他的邀请。

行头怎么看(关于行头)(2)

9月30号,我在马尔康租了一辆面包车,1点从马尔康出发,中途,朋友打电话让我拐个弯到县城他家去把帐篷带到四姑娘山。带帐篷干嘛?我问。他说,我们去登大峰。

行程的变化给了我一个措手不及,身上的牛仔裤,单皮鞋、棒球帽,根本抵御不了高山上的严寒,于是在县城拿了帐篷后,又到超市买了一套秋衣秋裤,五瓶小瓶的二锅头、一双毛巾袜和一些零碎的东西塞进包里。

行头怎么看(关于行头)(3)

早上八点我们从日隆镇出发。若隐若现的山间小道,将大峰、二峰途中的登山客、向导、马匹连成了五颜六色的串珠。这些串珠上的登山客一身的行头:高帮登山鞋,不是奥索卡就是狼爪或白面的户外衣裤。

下午四点抵达大本营。稍事休息后,留下两位向导做饭搭帐篷,一位带我们到大峰垭口去拍夕阳。我们踩着一条毛毛小路,在距今約6500万年前形成的大片冰碛石丛中艰难的行走了一个小时才到达垭口。天太过晴朗,能否有夕阳还是个未知数,但朋友还是架起三脚架,随时捕捉不期而至的晚霞。我闲着无事,独自信步朝深蓝色天空下面的峰顶爬去。上下走了两趟。晚霞了无踪影,天色却暗了下来。

下山时,垭口下面拥上来一群五颜六色的登山客,他们在向导的带领下做适应性训练。我从那些武装到牙齿的登山客中间穿过时,他们看我一身牛仔服的那种讶异,就像看到一个刚从飞碟上走下来的天外来客。第二天下山,路过打尖包,七八个中外登山客在那里埋锅造饭。我们这些的确良外套、牛仔衣裤、网球鞋甚至高跟鞋从他们面前走过,他们齐刷刷大张着嘴,目不转睛的盯看着我们消失在橡树林里才恢复常态。

行头怎么看(关于行头)(4)

“行头”最早的典故是指各行各业中,所使用的所属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专门的特殊工具,一旦没了这些工具,师父们在工作上基本就成废人了,后来泛称戏曲服装或戏曲演出的用具。也许缘于对专门行业的强调,我看到公园里练太极的大爷穿着太极服、公路上骑山地自行车的小伙子一身紧身衣裤,外加一顶塑料头盔。

在我所居住的城市,有许多的公园,公园里有许多的湖,湖边满是穿着有各种兜的裤子和马甲的拍鸟人,他们长枪短炮,一脸的冷峻。他们张嘴闭嘴都是3000万以上的像素,七八万以上的机身或镜头,听得你不得不对这些人产生敬畏。我是个喜欢围观摄影的吃瓜群众,想从中偷学点技艺提高听,但他们似乎在谈设备时声音很高,而谈其它的时候声音则很低。我竖起耳朵仔细搜索,终于听到一个声音在问你用的多大的光圈?另一个声音回答,你问X,我也不知道!我赶紧转身离去,一路上心里满是识破别人天机的自责。

后来我看到一张风行网络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光着头,穿一身单薄便装就到山上找牛的当地人,他站在一块岩石上,正双手插兜,淡然的俯看着下方一群武装到牙齿的登山客。

行头怎么看(关于行头)(5)

行头怎么看(关于行头)(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