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为什么叛吴投魏(华歆是怎么当上豫章太守的)

干掉笮融这个逆贼后,朝廷又派来了一位新太守:华歆。

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人。

注意这个背景,和刘繇是同州人。

华歆为什么叛吴投魏(华歆是怎么当上豫章太守的)(1)

华歆以清素寡欲,聪敏特达闻名。

冀州刺史王芬与豪杰商议欲废除汉灵帝另立新君,他曾拉拢曹操(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

碰壁后,又招呼平原名士陶丘洪、华歆一同制定计划,陶丘洪正想赴行,华歆制止他:“这废立皇帝的大事,伊尹、霍光都感到棘手困难。王芬性格疏忽,而且不擅统军,这件事一定不会成功,而且还将牵连家族妻儿,你千万不要去啊!”(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为啥华歆可以精准王芬预测的失败呢?

政变这玩意难度极高,咱们之前讲过几篇东汉的政变,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东汉权斗(1):和帝13岁杀舅夺权开创永元之隆

东汉武林大会,五大门派激战洛阳城

实力最悬殊的政变是怎么成功的?

东汉第一跋扈外戚覆灭记

东汉党锢之变下部:太监与士大夫的巅峰之战

灵帝的确昏庸,但即使王芬侥幸成功,他的结局会好过董卓嘛?

使其成也,亦董卓也,天下且亟起而诛之,其亡且速于董卓!

董卓有西凉强大的武力支持,虽挡住了关东联军的围攻,仍败于潜伏的王允,王芬作为一个低配版的董卓,结局不言自明。

陶丘洪听从华歆的话,没有参与这趟浑水,后来王芬果真失败(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

灵帝死后,辅政的大将军何进调河南郑泰、颖川荀攸和平原华歆入京(灵帝崩,何进辅政,徵河南郑泰、颍川荀攸及歆等

荀攸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曹操集团的二把手,郑泰更是差点将董卓的兵权骗走,华歆能与这两人一起征召,说明在当时他的名气已经很大了!

华歆到洛阳后,被授以尚书郎之职(歆到,为尚书郎)

190年,董卓烧毁洛阳,强制迁都长安,华歆提前判断长安将会发生大乱(后来三辅地区的确变成一片废墟,献帝也被迫开始凄惨的流浪),主动请求出任下圭令,从蓝田翻过秦岭去了南阳(董卓迁天子长安,歆求出为下邽令,病不行,遂从蓝田至南阳)

华歆之后一直避居于徐州(至徐州,诏即拜歆豫章太守)

那又是谁推荐华歆担任豫章太守的呢?

还记得之前说过,刘繇和华歆同乡的背景嘛?两人又有过一段徐州的避居史,以华歆的名气,刘繇极有可能和他有过交往。

幕后推荐人无疑就是刘繇了。

华歆上任后,为政清静,不烦扰百姓,官吏百姓很感激拥戴(以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

刘繇得此助力,势力更甚,西城之民慑于刘繇之威杀了诸葛玄,将他的首级送给了刘繇。

解决了西边的外患,又深得豫章民心,刘繇本想厉兵秣马再与孙策争锋,可惜的是,没多久刘繇自己却因病离世。

刚刚稳定下来的豫章,再次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豫章军民希望华歆能够接任新的扬州刺史(扬州刺史刘繇死,其众原奉歆为主)

只是华歆认为这与朝廷的诏令不符,就这样擅自代了扬州刺史的位置是为不忠,民众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几个月,最终还是被他婉言劝回(歆以为因时擅命,非人臣之宜。众守之连月,卒谢遣之,不从)

华歆真的一点也不贪恋权位嘛?

谢绝政变,逃离长安,拒当刺史,这三件大事说明华歆是很会审时度势的人,极其精明!

熟悉三国的朋友,有没有发现他和另一位曹魏的顶级重臣贾诩十分相似呢?

偏偏华歆还十分清贫(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人性之复杂实在让人唏嘘。

华歆稳定豫章局势的同时,孙策在干什么呢?

在征讨老冤家祖郎。

击败严白虎,收服太史慈后,江东三郡最大的敌人只剩下丹阳的祖郎。

孙策刚出道带兵,就差点命丧祖郎之手,这次集齐孙坚旧部,打的仍然十分艰难,孙策一度被被祖郎军队团团围住,多亏程普驱马疾呼猛突,用长矛刺敌,孙策才得以冲出重围(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蔽扞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

但孙策现在有江东强大的人力、物资支持,祖郎即便赢了几次,但扛不住孙策不断的进攻,最终精疲力竭,为孙策所擒(于是策自将讨祖郎于陵阳。禽之)

孙策十分大度,并没有杀掉祖,只是言语谴责一二:“尔昔袭孤,斫孤马鞍,今创军立事,除弃宿恨,惟取能用,与天下通耳,非但汝,汝勿恐怖。”

祖郎叩头请罪,孙策当即解开他的枷锁,任命他为门下贼曹(让祖郎叩头谢罪,即破械,署门下贼曹)

并在回军时让祖郎走在军前,让他享受无上的荣耀(及军还,郎在前导军,人以为荣)

和马谡的攻心计是不是很相像?

孙策一直给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的感觉,其实他的谋略也很高,如果他有孙权的寿命,吴国的疆土能扩张到哪个程度真不好说。

江东三郡彻底平定后,孙策终于可以腾出手进攻豫章。

得知刘繇病亡后,孙策让太史慈去收复刘繇在豫章的上万旧部(后刘繇亡於豫章,士众万馀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

孙策的部下们不相信太史慈,认为如果放他去肯定不会回来(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

孙策却是非常有信心,认定太史慈如果舍了自己,还可以去投奔谁呢?(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这份魄力让人钦佩!

太史慈答应孙策六十天回来复命,他也做到了(饯送昌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就在太史慈领命西行之时,淮南发生了巨变,让孙策无暇再去关注豫章的战事。

袁术称帝了。

袁术称帝的行为,被天下诸侯所不齿,成为了众矢之的,孙策趁机与袁术彻底决裂(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

曹操派议郎王誧出使江东:其亟与布及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同时赴讨

孙策、吕布、曹操三方合力打击袁术。

孙策逐走袁术任命的丹杨太守袁胤,同时召回吴景、孙贲

吕布大败袁术军,在淮北大肆抄掠;

袁术进攻陈国,诱杀了陈王刘宠和陈国相骆俊,遭曹操反击,在蕲阳擒斩袁术大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

华歆为什么叛吴投魏(华歆是怎么当上豫章太守的)(2)

然而三家讨袁的背后却是各怀鬼胎,陈瑀表面征讨袁术,背地计划偷袭孙策,结果被孙策发现,大败陈瑀(是时,陈瑀屯海西,策奉诏治严,当与布、瑀参同形势。行到钱塘,瑀阴图袭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余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策军发,欲攻取诸郡。策觉之,遣吕范、徐逸攻瑀於海西,大破瑀,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

可以详见这篇:下邳陈家和吴郡孙家的第一轮较量(东汉末年徐州最强豪族是谁?)

但孙策并没有与曹操撕破脸,因为淮南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军事强人,新的征伐即将开始。。。。。。#头号创作家#

这几天一直在加班、开会,熬通宵,没能保持日更,请各位谅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