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濒死状态(探秘人体死亡的瞬间经历)

人类自身有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即人死后精神是否随肉体—起消失,还是“生命”在另一个世界的开始?却始终未能搞清楚。

据说人在死前的瞬间,有的会感觉穿过了一条隧道般的长廊,有的会看见光,有的会听见有如耳鸣的“嗡嗡”声,这些现象被称为“濒死体验”。

有些人没经历过“濒死体验”,所以他们觉得这件事本身就很荒诞;有些人则因有过“濒死体验”,或大彻大悟、或心有余悸。

人类濒死状态(探秘人体死亡的瞬间经历)(1)

人这一生,无论贫穷与富贵,终究要面对死亡。却并不是每一个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最终都能活下来。能重新活下来的人,相当于得到了一次重生的机会。他们大多因为这次体验而改变了人生,或是感受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人死后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就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尽管人为地使心脏停止跳动并复苏是可能的,但是像脑活动的完全死亡直到细胞级的死使之复生的实验,无论是伦理上还是技术上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亲身体验死后的世界是不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唯一可以依据的是濒死或临死体验者的报告。

他们的体验,因为是处在没有意识的间歇。所以获得与梦相仿的内容,可以认为是处在像做梦那样的状态。对此,研究者众说纷纭,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认为脑在做梦或出现与幻觉相仿的状态并显示同样的反应。另一种认为这恰恰窥视了死后的世界。究竟孰是孰非,至今尚难定论。在探索答案前,首先介绍一些濒死体验的实例。

人类濒死状态(探秘人体死亡的瞬间经历)(2)

现年59岁的宜保爱子声称至今已经历了二次濒死体验。第一次是在5岁时患感冒,第二次是21岁时患肺炎。第一次体验已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在经过土色粗糙隧道的另一端闪现白光,向着那白光方向走去,因为通过的隧道很长,怎么走也无法脱离隧道。

如果整理宜保的二次濒死体验,第一次可归纳为射向黑暗隧道的白光,第二次是:

1.俯视自己的模样;

2.已故亲人的引导;

3.无法逾越的河;

4.受到已故亲人的制止,返回。

濒死体验研究的先躯者是瑞士地质学家阿尔伯特哈伊姆教授。哈伊姆曾于1892年在攀登阿尔卑斯山的过程中摔落;他以那时经历的濒死体验为基础,开始向有此经历的登山者进行调查。此后美国心灵研究会的希斯洛普(1918年)、意大利的医生波察(1923年)、英国的物理学家伯特(1926年)等人各自发表的研究曾掀起濒死体验研究的热潮,但是以后的大约半个世纪处于休止期。

1975年美国精神科医生伊丽莎白·柯普拉·罗斯写的《死的瞬间》以及另一名精神科医生雷蒙德·A姆迪所著的《窥视死后的世界》两本书的出版对科学常识给予了巨大的冲击。1981康涅狄格大学设立了国际濒死研究会,再次掀起了研究的高潮。

现在,世界的濒死体验研究正在发展为包括医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各学科领域的综合研究,不再是早期所谓的“死后的世界的探究》,更集中注意力于医学,特别是晚期治疗、临终关怀等的影响结果。

但濒死体验并非全是那么美好诱人的,也有可怕的情景。内科医生新井讲述了一名晚期胃癌患者奥特的濒死体验:“奥特的模样吓人!我听后立即赶到病房。此时奥特已经在昏迷之中,我立即给他注射了强力的镇静剂,使他又恢复了知觉。稍休息一会儿,奥特向我叙述了刚才的可怕经历。他说,在迷迷湖湖中感觉到自己急速成地飘起来,看到躺在床上干瘦到极点的自己的躯体与僵硬的脚,还有一双目光可怕的眼睛。躯体后有4个可怕而高大的怪物,正在竭尽全力拽躯体的脚。两天后,奥特终究还是死了。”

人类濒死状态(探秘人体死亡的瞬间经历)(3)

纵观各地的濒死体验,似有一些共同点;

1.通过隧道的体验。通常是从黑睛的或昏暗的隧道急速上升,好不容易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也有的人说通过明亮的“云状的层”,在此期间,不少人还感觉到奇妙的声音或振动的体验。

2.与光的遭遇。在伴随第一种情况的同时,还发生与“光”飞速接近的现象。

3.到达“某个地方”。一般这是一个美好的场所,犹如宗教中所指的“天国”,这时形成濒死体验的高潮。在这个地方人们体验到瞬间四周静悄悄,孤独寂寞;或是听到“赶快回去,履行生的义务”的声音;或是高兴地与祖先或亡友相会。

4.回归肉体。在濒死状态下做这样一连串体验的人们,最终“灵魂”急速或缓慢地回归自己的躯体,直到身体恢复意识。事后,有的人还清楚地记忆起全部过程,也有人遗忘了这部分的记忆。

1982年,萨鲍姆公开了其近5年的濒死体验的研究,在其写的《死的回想》一书中把濒死体验分为三类:一类是自体幻视的濒死体验:另一类是超越的濒死体验;再一类是组合的濒死体验。第一类是原来所谓的肉体脱离,看到自己身体的体验;第二类是上述2~4的体验者;第三类是体验濒死的全过程。萨鲍姆指出,本世纪以来科学家的研究仅局限于肉体脱离的体验(OBE),它只是潮死体验的一部分。目前,对OBE现象的存在已确凿无疑,问题是其本质是什么?何以人在弥留之际容易引起OBE现象?

英国布里斯托尔医科大学的心理学家布莱克默把OBE溯潭到出生体验。她认为通常分娩时,OBE中出现通过隧道的体验,相当于从产道出来时的体验;“声音或振动’是母体的血流声音或与产道摩擦的声音;“与光的遭遇”则是从产道分娩出的瞬间与光的接触。这种原始的胎儿的强烈体验,成人后,特别是在濒死状态时,再出现强烈的重现也似乎是有可能的。至于其他更多的濒死体验,至今还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谜。

所以,对于死亡后究竟是怎样的?濒死体验是否是迷信?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后,才能明白。虽然我们的生活应该建立在“证据”之上,却也不得不承认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在那之前,我们不该轻易去否认任何事,也必须要对死亡保持足够的敬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