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词作风格(晁补之的一首名作)

岁月荣枯不定、四季冷暖无常,生活充满凄苦、人生遍布忧伤。中秋节过后,喧闹和团聚,又被宁静和离别代替。虽然秋意渐浓,天气渐冷,却挡不住人们品读优秀作品的热情。

北宋一位才子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可是比起恩师的光芒万丈,他立刻就显得非常黯淡。不过细细咀嚼他的诗文,依然会发现很多亮点,也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下面分享晁补之的一首名作,浑然一体,又襟怀宽广,令人赏心悦目。

晁补之词作风格(晁补之的一首名作)(1)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北宋: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晁补之词作风格(晁补之的一首名作)(2)

晁补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作品语言清秀、风格豪迈,与秦观婉约的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不同于黄庭坚喜欢用典、语言艰涩的特点。

诗人曾经担任过礼部郎中,后来受苏轼的牵累,晚年宦途沉浮不定,58岁时在安徽泗州担任知州,不久就离世。这首词也是其绝笔,作者最后一次与家人欢度佳节,并即兴赋词。

晁补之词作风格(晁补之的一首名作)(3)

上片抒写庭院赏月,作者先描绘出月轮升空的美景,一片云影中徐徐升起一轮玉盘,仿佛一面金色的明镜。清辉不仅照亮了天宇,也普洒人间,让千家注目、万户仰望。

接下来词人又以月影洒阶,复以凉露、寒蝉,描摹月下秋气和秋声,展现出一派清凉幽寂的氛围。此情此景,不仅触动了作者的身世之感,也让他发出神京远、天阙近之悲叹。“蓝桥”用典,这里指天宫,也委婉地表达出词人背井离乡的痛苦心情。

晁补之词作风格(晁补之的一首名作)(4)

词人满腹经纶,却接连被贬,既远离朝堂,又与故园相隔遥远。词人即使有心归隐,也因身体憔悴,而无力奔波于羁旅之途。他虽然故作旷达,其实内心充满凄苦之情。不过词人又觉得既来之则安之,不如任运随缘,尽情地享受当下。

下片又由室外望月,转换为厅堂赏月。“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帘卷屏开,只为了让月光更多地投射到大厅之中。而“冷浸佳人淡脂粉”,更是浸染了一种洁素冷幽的气韵。

晁补之词作风格(晁补之的一首名作)(5)

词人要学那太白诗仙,举酒邀月,放情豪饮;他还要效仿东坡先生,起舞弄清影,并将明月银辉和流彩朝露,都一并倾入酒杯之中。词人豪放不羁,也委婉地暗示出,希望自夜至晓,畅饮通宵,以伴明月。

收尾宕开笔势,又将视线投向广阔的天宇。作者为了赏月,干脆将乘凉的胡床搬到楼台上,“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结尾语言奇警,作者用诸多意象织成一个清凉世界,冰魂玉魄,足以涤荡凡心。

晁补之词作风格(晁补之的一首名作)(6)

晁补之的这首佳作境界阔大,想象丰富,不愧承接了东坡先生的衣钵。作者思绪自由驰骋,时而天宫,时而八荒,场景不断变换,词人的心情也时忧时喜,最后更是豪情奔放。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恬淡之情,仿佛被一种清逸气氛感染,心绪变得宁静,也涤荡凡心、忘记烦忧。

全文层次井然,浑然一体,又句句不离赏月。作者先从月出写到月满,又从户外转向楼内,然后还在楼上放眼千顷,更幻想一派玉做人间,可谓极其浪漫。可惜东坡先生此时已经离世,无缘赏读,不然一定会给自己的得意门生一个大大的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