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实用冷知识(健康科普堂国庆节专题)

健康养生实用冷知识(健康科普堂国庆节专题)(1)

国庆节是个团聚的日子,家家设宴庆祝团聚,家宴上免不了大鱼大肉,不少人在节日里暴饮暴食,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健康,那么节日期间如何健康饮食呢?下面为您介绍健康饮食的几大原则!

健康养生实用冷知识(健康科普堂国庆节专题)(2)

1.餐前不喝酒饮料,合理喝酒控食量

节日少不了喝酒助兴,很多人老是习惯在餐前先纵情饮上一杯酒,也会喝各类甜饮料。空肚喝酒不但轻易醉,并且轻易损伤胃黏膜;碳酸饮料不仅养分价值极低,还会阻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建议开席时,先不要畅饮,等进食一半时再饮也不迟。喝酒要恰当、适度,最好选用红葡萄酒和黄酒等。餐桌上的食物已经很丰盛了,不如把重心放在食物的质量而不是数目上。

2.零食搭配合理,可别放开吃

针对三餐油腻食品较多,故零食应以开胃、理气、消胀、降火、祛燥为主,如饭后吃点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少吃花生、瓜子、糖果、巧克力等。话梅、山楂片、薄荷片等应以品尝为主。

健康养生实用冷知识(健康科普堂国庆节专题)(3)

节日期间,家中常备有各式瓜子、花生、坚果、核桃、糖果等等,招待来访的客人或自己享用。大家边聊边吃,不知不觉就嗑了一桌瓜子壳了。其实,瓜子、花生等含油脂高,而且过多食用会使人口干舌燥,糖果类又含有很多糖份,都不适宜多吃。因此,虽然零食很诱人,食用起来要有所节制,千万别借着节日的借口放开怀猛吃。

3.平衡膳食,合理搭配

均衡的饮食强调要有各种营养元素的搭配,动植物蛋白、蔬菜类、菌藻类的合理比例为1∶1∶1,这样既保证了食物的多样化,又能满足口味的需求。

此外,吃得油腻不消化时,可以吃一些泡菜、酸菜、酱豆腐等发酵食品。发酵食物中的那些“有益微生物”会让食物发生奇妙的变化。发酵后的馒头、花卷、面包、发糕就比大饼、面条等没发酵的食品营养更丰富。另外,发酵的面食热量较低,是减肥人士的首选健康食品,但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选择发酵面食。

4.荤菜多选鱼虾禽,烹饪办法应清新

荤菜应多选用脂肪含量少的鱼、虾、禽肉,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海鱼和鹅肉等。应点一些调味较为清新的菜肴,如清蒸、凉拌、白灼、烘烤、清炖做法的菜。选择一些辣味、咸味较淡,光彩清新宜人的菜肴,尽量坚持食物自身的养分和风味。

应该减少油脂的过度摄入,多用蒸、煮、炖、卤等方法制作菜品;节日饮食还要注意不要太咸。节日期间副食吃多了(如话梅、薯片、火腿等),食盐的摄入量也会随着增多,血液中的钠含量就会更高,这不利于健康。

健康养生实用冷知识(健康科普堂国庆节专题)(4)

5.海鲜美味不能多吃

秋季正是海鲜渔货出产丰富的时期,海鲜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让人忍不住多吃几顿。特别是在国庆节,全家团聚之时更少不了一桌子的海鲜大餐,此时饭桌上肯定有很多美味的海鲜,但专家表示说,海鲜虽美味,但不能多吃。

在吃海鲜时不宜畅饮啤酒,这样容易导致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诱发痛风,以致出现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吃海鲜时喝浓茶也不太妥,因为茶中含有鞣酸,易跟虾、蟹中的蛋白质起作用,凝固成块状物,影响消化。

6.饮食要有度,忌暴饮暴食

节日总是最热闹的时候,你夹一筷,我添一勺,再加上菜肴丰盛、味道香美,想要控制到八成饱都难。连接吃上几餐,难免会让肠胃超负荷运转,造成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等,严重者会诱发急性胃肠炎、胃出血。

如果出现腹痛,尤其是上腹与左上腹剧烈疼痛,并扩散到背部与胸部,在数小时后达到顶峰,就要当心是不是急性胰腺炎犯了。

7.满桌好菜有主食,粗粮豆类也参加

很多人外出就餐习惯只吃菜,不吃饭。其实空腹食用很多富含蛋白质而缺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不契合均衡饮食、合理养分的观念。餐间无妨上一碗米饭,或许一碗面或一碗粥。

主食也可换成用粗粮和豆类制造的各类小点心和粥类,如紫米粥、木樨红豆粥、糯玉米等。它们可以供应丰厚的膳食纤维,还能延缓血糖的上升,减少脂肪的接收。

8.国庆烧烤多,注意才不怕长胖

另外很多朋友都会在国庆一家人或者相约好友去烧烤,烧烤就很难避免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在参加烤肉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饮食过量,建议可以肉串混合串入。

【本期专家】

健康养生实用冷知识(健康科普堂国庆节专题)(5)

孙锐,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沈阳市老年病学会委员。致力于老年病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新进展的研究,对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有独到见解。

健康养生实用冷知识(健康科普堂国庆节专题)(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