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大坡山木偶戏(四方的舞台多变的偶人)

说起茂名,你们先想到的是石油、荔枝、年例,还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年例,喧闹的人群、鲜美的海鲜、嫩滑的白切鸡……来的人完全可以饱餐一顿,年例算是茂名的一个特色,但年例不仅仅有美食。

我依稀记得,儿时的年例,除了美味佳肴外,就那“做大戏”最让人流连忘返。所谓“做大戏”,就是乡里乡亲合资去邀请粤剧团来演出,供大家观看,近些年为了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融了不少新时代元素,如歌舞之类的。

其实,年例期间,除了“大戏”外,还有很多节目,如舞狮、舞龙、舞春牛、八音、粤剧(“做大戏”)、木偶戏、飘色……其中,要数木偶戏(当地也叫做鬼仔戏)最为人熟知,也最讨小孩子的喜欢。

高州大坡山木偶戏(四方的舞台多变的偶人)(1)

木偶戏的戏台

那时,各个村里会邀请木偶戏戏班子前来演出,只见那一个木偶艺人肩上挑着一个木偶箱,走村串巷的,来到村中屋旁的一个空地上,搭起个舞台,舞台上架起一块块幕布,就成了戏台。

场地一落,乡里乡亲就从四面八方、骑着车赶来,提着小板凳,有的人还一大早就过来“占”好了位置,节目还没开始就人山人海,在其间穿梭,宛如“夹心饼干”般,其中大多数小孩子。

随着一阵敲锣打鼓声,极具特色的歌声,伴着人群的喧闹声、嬉笑声,寂静的乡村突然沸腾了起来,一个个木偶轮番出场,形神具备,栩栩如生,演绎着一段段精彩绝伦的故事,有《岳飞退金兵》、《杨门虎将》、《白蛇传》、《逼上梁山》、《三姐下凡》、《芙蓉仙子》、《三调芭蕉扇》、《嫦娥奔月》、《猪八戒招亲》《水漫金山寺》……故事有长有短,有的需要三四天才能演完,有的则只要一二个小时。

高州大坡山木偶戏(四方的舞台多变的偶人)(2)

戏台上的木偶

在那个动画片还不够普及的年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木偶深受孩童喜欢,可以说是孩童的天堂。

搭棚弄偶,挞鼓唱偶

在茂名,每年的农历正月、二月间的“年例”期,各地各村都会上演木偶戏,锣鼓声不绝于耳,十分热闹。

高州府清道光县志载:“尺布蒙头号女巫,摇铃挝鼓唱偶于”,亦或“元宵节期,觐光者于门外沙洲搭棚弄傀,以润饰太平”,木偶戏辉煌一时。可是,茂名虽各地各村都有木偶戏,但最为出名的、深受人们喜欢的还是要数高州木偶戏。

高州的木偶戏因“琢木为偶”而出名。

高州木偶戏是以“杖头木偶”为主,一般选用质地细软的杖头松木精雕细刻而成,附加布袋木偶,再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潢,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仆役走卒、耄耋老翁、妙龄少女……一个个形神具备、维妙维俏。

高州大坡山木偶戏(四方的舞台多变的偶人)(3)

木偶——妙龄少女

木偶起源于汉代,那时的木偶的造型机械、干瘪,表情痴呆,表演也比较古板。但是,高州的木偶不同,经过改进和发展,脸谱各异,造型多样,主要分为“生、旦、丑、公、婆、净”等十大行当。而且,艺人还可以令木偶做出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配上一段段独特的对白,把人物的喜怒哀乐表演得淋漓尽致。

高州大坡山木偶戏(四方的舞台多变的偶人)(4)

生、旦、净、末、丑

木偶戏的唱腔也极具特色,多是七言句或是十言句,是在当地的民歌的基础上吸收了粤剧的唱腔发展而来,有说唱之分,一开口便是满满的乡愁。

其次,在每次表演时,每个故事都是有剧本的,多是明清时的杂剧,艺人熟读剧本,加以理解,再加上独特的唱腔,把一个个故事的思想精神(如“忠孝仁义”)表达得淋漓尽致,教人讲仁义,要忠孝。因此,木偶戏又有“两竿青竹歌前贤,方丈舞台励后人”的美誉!

“高州木偶戏”的前身——福建布袋戏

高州木偶戏又名鬼仔戏,是广东高州的民间艺人对文化不断地吸收、改造、发展而形成的传统戏曲剧种,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身。2006年5月20日,高州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木偶戏的起源,当地人说是源于福建省的布袋戏,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话说,在明朝时期,由于戍边、经济发展和人口平衡的需要,岭南一带涌入了大批的军民,以福建一带的居多。流动的人群,带来了很多北方的新鲜玩意,其中就有福建的布袋戏。

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分布在福建泉州、漳州(闽南地区)、广东潮汕与台湾等地区,是用布偶来表演的传统地方戏剧剧种,早期主要用于迎神庙会场合,这些都与高州木偶戏十分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高州大坡山木偶戏(四方的舞台多变的偶人)(5)

福建布袋戏

布袋戏的木偶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因此得名布袋戏。

布袋戏随着人群流入岭南,流入高州,高州的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最终造就了今天的别具一格的“高州木偶戏”,其中又数“高州单人木偶戏”最富盛名。

今天,高州木偶戏按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大中小班,十人以上的是大班,几人的是中班,一人的为小班,其中以单人木偶戏最为盛名。一人、一台、一曲戏,舞、唱、念、敲、打全都是“一脚踢”,皆由一人完成。

一人、一台、一曲戏

在文章开头,我记忆中的木偶戏就是属于那单人木偶戏。那些年里,一个艺人,一个布架子,一个锣鼓一个戏箱,几个木偶,就是全副家当,成本低廉,简单方便,一人就可以行走江湖。

木偶戏的戏箱子可有讲究,小小的箱子,可有大大的世界,里面装有内装木偶、锣鼓、木鱼、道具,表演时用的舞台,有需要时就会搭建舞台,舞台是由 4 柱 8 横木,规格为 4 尺长、4 尺宽、5 尺高的舞台,为了方便携带,舞台可以开合折叠。

高州大坡山木偶戏(四方的舞台多变的偶人)(6)

古时的木偶戏箱子

每当有表演时,戏台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的,被围得水泄不通!只见那一个艺人如有三头六臂,敲锣打鼓,舞动那木偶,作出一个个不同的动作,唱出一段段不同的对白。一瞬间,那四方的戏台上,“鼓角齐鸣,刀光剑影,杀声震天”,而这一切皆由一人完成。

高州大坡山木偶戏(四方的舞台多变的偶人)(7)

戏台下的艺人

在高州,有一个这样的老人,被人们称为“目前中国资格最老的单人木偶艺人”,他就是梁东兴;2018年,他还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梁师傅从事木偶戏50多年,熟练地握了单人木偶戏唱、念、做、打的表演技艺。那“一人一戏台”的演出,他也不记得演出了多少场,只是记得很多。在一档节目,梁师傅谈起高州的木偶戏说:“鼎盛时期,高州的木偶戏有两千多戏班,年演出一万多场,是广东演出剧种最多的文艺形式。可是,现在的木偶戏大不如以前了,我也找不到传人,但是我还会继续演下去,不想它断在我的手里。”

高州大坡山木偶戏(四方的舞台多变的偶人)(8)

梁东兴在戏台演出

确实,现在高州木偶戏不如之前,拥有了电视机的乡村,一点开就是一个新的世界,孩子们已经不需要木偶来认识世界,大人自然更加不需要。在乡村,已经见不到木偶戏的踪影了,当年“锣鼓咚咚响,鬼仔闪闪亮;台下人头涌,陶醉一大方”的热闹场景也已经消失不见,高州木偶戏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路在何方?

台下无人而孤演,木偶戏的未来在哪里?

如今,在乡村里,只有在还神、酬神、娱神时,,还可以看到木偶戏的身影,但是台下的观众已经不见了,只有艺人一人在那演出,演给神灵看了!至于木偶戏的没落,其实早就有端倪了。

在乡村的木偶戏中,艺人的唱功水平不同,有高有低!唱功不行的,又要一人饰多角,还没有剧本,艺人完全是一口气“念”出来,只要通顺就行,乡里也是为了讨个吉利,娱乐化。这样一来,不仅让人视觉和听觉上混乱不堪,也使得故事情节不清不楚,不利于木偶戏的发展。

高州大坡山木偶戏(四方的舞台多变的偶人)(9)

台下无人而孤演

而且,就像那时的我,完全听不懂在唱什么,也没有在意那个故事,只是图个开心,只觉得那个木偶好玩(毕竟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玩具),完全没有欣赏木偶戏的“精髓”,以至于有时候我会去翻开那“四方的舞台”来一探究竟,全是好奇心在作怪!而那些大人,每天都在忙碌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去欣赏。

后来,电视机、电影、娱乐设备的普及,更是对木偶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打开手机就可以看世界,谁还会花时间出去看一场木偶戏呢?更何况,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传统故事。

世界不断地出奇出新,在无以抗拒的市场大潮洗礼下,高州木偶戏的路在何方呢?

高州大坡山木偶戏(四方的舞台多变的偶人)(10)

现在,政府加大了对于高州木偶戏的保护力度,也增加了不少的资助,木偶戏才得以保持住,良性发展。但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想要继续传承下去,还是需要艺人的表演实力,更要让木偶戏成为一种需要,儿童方面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或许,多出一些儿童方面的剧情、木偶,符合孩童的审美,集“教育”和“有趣”于一身,让高州木偶戏成为下一个“长鼻子的皮诺曹”,是一个不错的未来。

十点乌托邦说

也许,这个年代,已经不需要出门就可以走遍天下!但是,影像也不是万能,情感上更是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所以,有时出去走动一下,看一场木偶戏,找回儿时的记忆,“四方的舞台,多变的偶人”,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而且,我们也不想那“四方的舞台”,往后竟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它陪伴我们长大,如今却无人过问,让我们多一点关注那传统文化吧。


【小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