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

免责声明:文章系转载,著作权与署名权归属原作者。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1)

“人人都笑范德彪,人人都是范德彪。”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2)

范德彪。来源/电视剧《马大帅》片段

人们还在“依然范德彪”的时候,电视剧《漫长的季节》里又出现了一位新的现象级“彪哥”,仿佛在与曾经的范德彪遥相呼应。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3)

“范德彪”与“龚彪”隔空同框。来源/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截图

实际上,他们都代表了一种东北男性普通且自信、不放弃做梦的特质;而剧中又串场出现的一声“老舅”,也代表着一种稍带“爹味”的大哥心理。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4)

来源/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截图

当我们重新凝望这片广袤的白山黑水,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彪哥”“老舅”,还有他们背后从流金到褪色的岁月旅痕。蓦然回首时,会惊奇地发现,身边熟悉的东北朋友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彪哥”的影子,“彪哥”就是漂泊异乡的他,是朝夕相处的你,亦是叶落归根的自己。

在《漫长的季节》片头,冒着滚滚烟雾的火车驶过黄绿相间的苞米地时,人们的视线也被带回了“彪哥”与“老舅”的诞生地——东北。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5)

火车与苞米地。来源/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截图

曾经辉煌

近代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在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东北地区的地位无可替代。

东北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充分具备发展工业的资源基础。东北蕴藏丰富的铁矿、铜矿、铝矿、煤炭等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更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区域,树种多样,总蓄积量世界闻名。

正因为资源丰富多样,沙俄势力、军阀张作霖、日本侵略者各怀心思,相继在东北进行工业设施建设,客观上促使东北成为中国工业密集的地区,并随着工业化伴着城市化相继推进,催生了一批大型工业城市:沈阳一度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兵工生产基地;长春则是第一个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还是中国最早规划地铁的城市;哈尔滨也曾一度被称为“远东第一大都市”。20世纪40年代的东北,其钢铁、木材、发电等产出量都高居全国首位,甚至超过日本,成为当时东亚区域最大的工业群。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6)

长春宽城子火车站站台

抗日战争结束前,在中共七大召开时,毛泽东曾明确提出:“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里的“巩固的基础”即意指东北拥有极其重要的工业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几乎一穷二白,唯有东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与全国近98%的重工业产值,顺理成章地以“共和国长子”的身份成为当时中国工业的“心脏”,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如火如荼的工业生产造就了“辉煌东北”。

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北工业建设一马当先,创下了多个“第一”: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出产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国营112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轮式拖拉机——“鸭绿江一号”拖拉机生产于安东机械厂;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货轮——“跃进”号诞生于大连造船厂;新中国第一炉钢水出自鞍钢第一炼钢厂……不胜枚举的工业第一,就是东北用实际行动,回应国家所寄予的厚望。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7)

1956年7月,新中国第一台汽车解放CA10下线。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东北为新中国的工业生产不遗余力,并全心全意地支援国家经济建设。1949年,黑吉辽三省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7.53亿元、3.77亿元、11.91亿元,至1977年三省工业产值已达185.98亿元、107亿元、355.42亿元,增长均已超过25倍之多。饶是如此,东北三省长期将全省财政总收入的半数以上缴纳给中央,用以支援中国其他区域的建设发展。

然而,东北的工业高速运转是以不惜透支体力为代价而开展的,一切只求保障中国国防军工的自主性与完整工业体系建成的高效性。尽管东北自然资源储量相当丰富,钢铁、煤炭、石油等终归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储量也终有尽时,为了国家重工业高速发展与支援三线建设,东北几乎掏空“家底”,阜新、盘锦、辽源、九台、鹤岗、双鸭山等地方,都已面临资源枯竭与转型困难的尴尬处境。

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迅速崛起,各类新兴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反观坚守在国家重工业建设岗位上的东北,却进入发展降速阶段,“长子光环”正在日渐黯淡。20世纪90年代全国范围内国有企业“下岗潮”,揭开了东北支柱产业“断层”与整体工业衰落的“遮羞布”,遍布工业国企的东北城市,已经陷入颓势,难以拔足。正如《漫长的季节》中描述的桦钢与桦林市的关系:“这桦钢就是桦林的心脏,桦林的魂儿。这桦钢要是有点什么问题,这桦林还得了嘛?”言语之间,还流露出生活在这里的工人的强烈的集体自豪感。(详情见:漫长的季节:东北真实大厂生活回忆)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8)

影视剧中虚构的“桦林钢铁总厂”。来源/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截图

步入21世纪后,“共和国长子”已褪去昔日的梦幻光环,很多被迫买断工龄、丢失了“铁饭碗”的东北工人,尤其是男性,大都热血难冷意难平。在“工人老大哥”到“下岗老哥”的角色转换下,一些人迷失了自我,变得不知所措,曾经“旱涝保收”的蓝领,现已不知未来何去何从,因此,一时还会徘徊在难舍的旧梦里。于是,大批“彪哥”与“老舅”涌现在这无垠的白山黑水之间。

“彪哥”的诞生与“老舅”的养成

“彪哥”是谁?

最为人熟知的“彪哥”,即是《马大帅》里范伟饰演的范德彪。他既是维多利亚娱乐广场的“彪哥”,又是进城寻亲外甥女马小翠的“老舅”,他甚至直接让小翠改叫“彪舅”,可谓普且信与“爹味”十足。“彪哥”将“彪”这个字在东北方言里的含义做到了完美注解,虽傻傻愣愣,但本心善良,尽管不切实际,也能义薄云天。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9)

“彪式实验”:就这一张嘴,怎么灯泡吞进去了就出不来。来源/电视剧《马大帅》片段

在刚刚播完的《漫长的季节》里,秦昊饰演的龚彪,本来没有进入下岗名单,但得知自己喜提“绿帽”后,直接在“下岗大会”和厂长“硬刚”,不惧失业的处罚。作为一名90年代大学毕业的下岗工人,龚彪选择的出路是开出租车,即便如此,他的生活也并未平平淡淡,转眼间就要面对买车被坑、被套牌、被扣车等一系列事件,仿佛命运一再地捉弄他。对此,“彪哥”则以一种乐观的心态笑谈一切,虽知眼前日子不过是苦中作乐,也要表现得派头十足,“没人能叫醒装睡的人”。直至龚彪真的“醒了”,选择开始接受新的人生,意外却又突如其来。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10)

围着绿围巾的龚彪,在飘雪中迎来下岗的命运。来源/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截图

那么,东北“老舅”是如何养成的呢?

老舅,顾名思义,是家里的小儿子。东北有句俗语:“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在家里长辈身边最得宠的,往往不是老成持重的大哥大姐,而是家里排行最小的老来子。因此,有家长的撑腰,“老舅”时常敢和家里的老大叫板,有时在家里的“无法无天”,甚至充任或冒充老爷子、老太太的“代言人”。因此,虽然老舅可能是同辈最小的,甚至可能比小辈差不了几岁,但身上却常带着一股“爹味”。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11)

“彪哥”喝点酒,敢让追自己外甥女的老板叫自己“老舅”。来源/电视剧《马大帅》截图

喜剧《东北一家人》里的牛小伟,就是“老舅”的典型。因父母的宠爱,牛小伟既有小偷小摸的小顽童心理,又有担当勇气的男子汉性格。正是人如其名——小伟,不是“伟大”,而是“有伟但不大”。在东北企业改制的时代洪流下,外甥军军对“老舅”牛小伟有准确的定位评价,即“下岗老职工,大龄男青年,社会没地位,兜里没有钱”。而在父母三万块血汗钱支持下,牛小伟没有沦为“街溜子”,而是摇身一变,成为“达达杀猪菜”饭馆小老板。但他并未就此安生,躁动不安的心绪,使他时常幻想暴富,并为此不断地“瞎折腾”,倒卖踩小人好运袜子、黄桃罐头、承包洗脚房,并企图盘出“达达杀猪菜”。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12)

牛小伟的“致富经”。来源/电视剧《东北一家人》截图

不仅在影视作品里,音乐领域也有典型的“老舅”。音乐人宝石Gem凭借专辑《你的老舅》里的《野狼disco》一曲红极一时,被其歌迷称作“宝石老舅”。这位留着大背头,穿着皮大衣,揣着大哥大、BP机的东北“老舅”形象,显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东北随处可见的一种社会人物群像的缩影。整首歌曲听起来像带有幽默感的“盛景回溯”,却难以掩盖“深深的苦涩与失落”。

野狼Disco音乐:宝石Gem - 野狼Disco(看点版)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13)

当九十年代国企改制潮席卷东北时,只懂得和扳手、钢卷尺、手锯等打交道的熟练工人,不仅因手艺工种与市场岗位的局限而面临再就业困境,也陷入了强撑颜面又无所适从的尴尬处境。因此,“老舅”选择蹦迪是体力的释放,是精神的沉沦,也是从现实生活中逃避的手段。

90年代以来,范德彪、牛小伟等这些东北“彪哥”与“老舅”,都在失业后一度陷入了迷失自我的境地,但依然不断地试图反抗命运,即使失败,至少还要维持“体面”,这或许是迷失中唯一清醒的“自我部分”,即“彪哥”口中的“生活所迫,只谈合作”。他们试图用喜剧的形式,努力掩盖生活的悲剧内核,并不断尝试化悲为喜,期待迎来真正的破局。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14)

来源/电视剧《马大帅》截图

宇宙的尽头是东北

春天的故事音乐:二手玫瑰乐队 - 娱乐江湖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15)

近年来,中国摇滚乐队的先锋,被歌迷戏称为“红白喜事乐队”的二手玫瑰火遍大江南北,并携“东北文艺复兴”大潮一度风靡全国。其能异军突起并持续热度,绝非凭借主唱梁龙等几个“大老爷们儿”的浓妆艳抹,而是对东北后工业时代的反思。传统的二人转与叛逆的摇滚乐,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却在他们的演绎下达到“水乳交融”,做到了“土到极致就是潮”。这里的“土”,不仅是音乐的“下里巴人”,还是“接地气”的乡土。在白山黑水之间,特殊时代环境下,东北人的精气神再度引发广泛关注。同时,在后工业时代的东北,“彪哥”和“老舅”也并未因地区人口的流失而“减员”,反而凭借特殊的感染力,迅速成为“宇宙东北”的名片。

实际上,当代世界的失业潮比比皆是,20世纪80年代拉美各国的债务危机,致使大量工人失去生计。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带来全球范围内的裁员大潮。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英国的失业人数创下十年历史最高纪录。在网络媒体日益发达的时代,随着全世界身陷失业潮的人们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东北的过往经历产生共情,“东北文艺复兴”也从东北一隅走向世界,引发了社会普遍的时代共情,“彪哥”形象更作为典型人物,随着影视的加工持续升温。人们开始关注“彪哥”,理解“彪哥”,甚至成为外地“彪哥”、洋“彪哥”。由此,“彪哥”不再是东北的“彪哥”,而是宇宙“彪哥”。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16)

来源/电视剧《马大帅》截图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东北“彪哥”再度翻红后,人们也逐渐注意到了“彪哥”精神,这就是当代中国的堂吉诃德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日渐边缘化的东北“彪哥”群体,总有看似不着边际的想法、不切实际的举动,但在滑稽与荒诞的表象之下,潜藏着不断试图与时代洪流抗争的不屈意志,那是澎湃的激情,不甘就此沉沦的挣揣。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17)

来源/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截图

在21世纪时代变革的巨浪里,“彪哥”虽为生计频繁地变换身份,但始终不肯放下“体面”,即是遍体鳞伤。《马大帅》系列里的范德彪,不再是“开原第一保镖”与“辽北地区著名狠人”,而是为寻觅出路而频繁变换身份,创业失败的彪投股份董事长,“误诊绝症”的开原市液化石油气总公司金牌送气员,不切实际的彪记靓汤老板,自封的马大帅打工子弟学校常务副校长,故弄玄虚的彪哥解梦馆馆长。在寻觅新工作的一系列失败中,“彪哥”仍能自我疏解,“有梦就做,做完就说,谁能解梦,唯有彪哥”。这里的“做梦”并不是“摆烂”的“玩世不恭”,而是理想主义的自我解压与解嘲,是善良又无奈的东北人面对“改革阵痛”时,对“黄金时代”不忍割舍的执念,这就是东北人骨子里的“犟”。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18)

送气员“彪哥”。来源/电视剧《马大帅》截图

当然,《马大帅》里“彪哥”最终走出了一直困顿徘徊的人生困境,克服了对现实生活的恐惧感,他说:“我用一宿的时间,想完了我一生的事,昨天晚上你说的对,我活了四十年,梦游半辈子,家庭、事业、亲情、爱情,都被我的梦游一一断送了,结束梦游的最好方式就是躺下来重睡。”

在《漫长的季节》结尾处,当王响对过去的自己喊出“往前看,别回头”,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封神”二字铺满弹幕。让人们产生共鸣的不仅全剧演员精湛的演技,更是东北由工业走向后工业的沧桑历史与振兴转型的未来期待。而“彪哥”骨子里的善良与不服输的“犟劲”,或许会为振兴东北注入重要的精神助力。

锦州扛把子彪哥(在东北喊一声彪哥)(19)

来源/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截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